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阐述实现小康目标对中国的意义

2017年08月23日11:00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邓小平作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和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毕生致力于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道路。邓小平设计的“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业谋划了宏伟蓝图。

  邓小平吸取历史教训,立足世界现代化进程,着眼中国生产力发展实际水平,在毛泽东“两步走”战略设想基础上,1987年正式提出中国经济发展“三步走”战略目标。这一战略目标体现了稳扎稳打、积小胜为大胜的渐进式发展思想,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长期性和中国人民的雄心壮志。

  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目标赋以小康社会的丰富内涵。邓小平指出:“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到一千美元。”这是邓小平打开国门,访问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后,结合中国实际生产力水平提出的。从此,“小康社会”成为中国从20世纪走向21世纪的奋斗路标。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要“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邓小平“三步走”战略目标使复兴伟业有了“台阶式”发展的思想。“台阶式”发展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争取出现多个发展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的增长阶段,体现了发展速度与质量的辩证统一。1992年初在视察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指出,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抓住时机,发展自己。他强调:“可能我们经济发展规律还是波浪式前进。过几年有一个飞跃,跳一个台阶,跳了以后,发现问题及时调整一下,再前进。”邓小平“台阶式”发展的思想,反映了事物发展从量变到部分质变、再到质变的辩证发展规律,既体现了“发展是硬道理”“要上大台阶”的坚定意志,又强调了经济要相对稳定发展、防止急躁冒进的问题。

  图为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阐述实现小康目标对中国的意义,认为实现了这一目标,就使得再花30年到50年时间接近发达国家生产、生活水平变成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本报记者 赵大国 整理)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