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将改革进行到底

2017年08月22日13:30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大幕,30多年来,在改革开放的旗帜下,中国迅速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极大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今天的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到新的阶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擎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伟大旗帜——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又一次伟大觉醒。

  2012年12月8日,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二十多天的习近平,在温暖的深圳,开启了他履新后的第一次国内调研。离开深圳,习近平总书记又赶赴珠海、佛山和广州。这,也正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视察时所走过的路线。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中国改革“再出发”的一次总宣示、总部署、总动员。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深改领导小组成立为标志,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恢弘巨幕,壮丽开启!

  全面深化改革,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透过一个个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回应了全面深化改革“为什么改”“往哪儿改”“为谁改”“怎么改”“如何改到位”等时代关切,也深刻作答着新的历史时期如何走好中国道路,如何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一系列重大课题。

  A 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近四十年来,中国经济滚滚向前、洪流不息,最宝贵的经验之一,就是不断改革——用改革激发活力,让人民群众从改革与发展中受益。今天,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要用更高质量的发展来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要用更坚定更深入的改革来破解。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回答了对中国经济“怎么看”的问题。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政策体系,则为“干什么”勾勒了前行路径。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为“怎么干”提供了思想方法。这一系列重要思想,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光芒,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在这段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上,中国经济保持了中高速的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

  在这段新征程上,经济质量效益不断提高,中国经济发展的含金量不断提高。

  在这段新征程上,中国经济的结构之困正在被一点点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实现领跑,满足新需求、吸纳就业更多的服务业不断壮大。

  在这段新征程上,中国经济的新动能蓬勃而出,科技进步的贡献率超过56%,航空发动机、量子通信、深空深海探测,上天入海,一大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接连取得突破。

  在这段新征程上,物价连续四年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在3%以下,百姓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速基本同步,每年1300多万人找到新的工作。

  B 人民民主新境界

  二十八年前,一篇名为《历史的终结》的文章在西方世界引起广泛关注。文章中,美国政治学者弗朗西斯·福山写道:自由民主制已经成为“人类政府的最后形式”,历史将终结在这里。

  似乎在印证这个论断,20世纪末,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陆续发生剧变。

  人们的目光投向中国。这个走了一条与西方政治制度不同道路的国家,会是下一个被终结者吗?

  立足于悠久文明根基之上,立足于现实基本国情之上,立足于几十年风雨艰辛探索之上,来自中国的回答,坚定而自信。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让当今中国的政治体制进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历史新阶段。

  在党的领导下,一幅用民主与法治勾勒的治理图景,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引领我们坚定不移地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彼岸。

  C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司法系统大力推进审判公开、检务公开、警务公开、狱务公开。以公开促公正,有力提升了司法公信力。

  围绕“审判”这个中心,锚定诉讼制度的短板,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完善权力运行和监督制约机制、推进案件繁简分流诉调对接,一系列改革措施从顶层陆续推向了基层。

  “司法体制改革必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司法体制改革成效如何,说一千道一万,要由人民来评判。”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司法改革“为谁改”和“往哪儿改”,给出的定盘星。

  司法改革三年来,“两高”工作报告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赞成率不断攀升,2017年同时获得了91.83%的赞成率,双双创下了历史新高。这折射着民意的表决器,给出的是人民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司法规律,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正是这“四个坚持”,让公平正义的阳光照进人民心田,让老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

  信仰法治、坚守法治。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党的历史上第一个加强法治建设的专门决定,开启了中国法治的新时代与新高度。司法体制改革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正与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唤和声共振,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同步向前。

  D 延续中华文脉

  中华文明是迄今为止唯一没有间断的文明。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就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进入新千年的第二个十年,中华文明屹立世界潮头,担负起凝聚民族复兴之魂的历史重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高度,回应时代关切,擎起改革这一最鲜明的旗帜,为中华文化前行指明方向。

  2014年早春,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文化改革发展规划了路线图、明确了时间表、布置了任务书。

  全领域、深层次的文化体制改革,用制度创新之力,不断巩固着13亿人的文化自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文化体制改革攻坚克难、全面发力,一批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重大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重点改革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文化活力迸发,文化魅力生长。

  站立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浸润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总是在重大历史关头,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

  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讲好中国故事。

  一个有深厚文化自信的民族,才有长久屹立的精神支撑,才能拥有复兴之魂。

  E 守住绿水青山

  几千年前,中国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创造出了灿烂的农耕文明。同样在这片土地上,今天的中国人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出了现代化的工业文明,而且奇迹般的只用了几十年,便让世界瞩目,令世人惊叹。

  但是,我们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已变得如此珍贵。如何为这片土地提供永续之脉?

  2013年11月12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一场关系到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深刻变革,就此开启。在这一《决定》中,全面、清晰地阐述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构成及其改革方向、重点任务。

  2015年9月22日,我国生态文明领域改革的顶层设计——《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社会公布。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被锁定在这八项制度上——

  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环境治理体系、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

  中国正在推进的这场深层次、全方位的生态文明变革,不仅将改变中国,也将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快、成效大、百姓获得感强,一个又一个积极变化,在人们的生活中悄然发生。

  2013年到2016年,全国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从3个增加到了84个;2016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了78.8%,同比提高2.1个百分点,城市颗粒物浓度和重污染天数持续下降;2016年,全国水质优良断面比例同比上升3.2个百分点;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F 强军之路

  2015年9月3日,中国以一场气势恢弘的盛大阅兵,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战阵铿锵,铁流奔涌,战鹰呼啸。

  中国共产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精神抖擞地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祖国和人民的检阅,接受三军统帅的检阅。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阅兵式上讲话宣布,中国将裁减军队员额30万。

  这是中国的和平宣言。这是强军的时代鼓角。这是改革的出征号令。

  在习近平的率领下,这支从历史的战火硝烟中一路走来的队伍,向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发起新的冲锋,向世界一流军队迈出坚实步伐!

  军事上落后会被动挨打,而政治上蜕变则不打自垮。

  野旷天低,风急雨骤。一场反腐风暴席卷全军。习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一针见血指出了部队中、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触目惊心,不解决,改革强军就无从谈起。习主席在关键时刻扶危定倾,挽救了人民军队,也为人民军队改革奠定了思想政治基础。

  重整行装再出发。改革强军的大船,校正了前行的航向,扬起了奋进的风帆。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持新一届中央军委第一次常务会议时就鲜明提出:始终以改革创新精神开拓前进,深入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夺取军事竞争主动权。担任军委主席的当天,习近平就宣示了推进国防和军队改革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经习近平提议,党中央决定将国防和军队改革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盘子,上升为党的意志和国家行为。

  2014年3月15日,新华社一条电讯引爆互联网——习近平担任中央军委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党的总书记亲自担任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领导小组组长,这在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

  2015年11月24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京西宾馆召开,习近平发出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行动号令——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

  谋民族复兴伟业,布富国强军大局,立安全与发展之基。一场浴火重生、开新图强的历史性变革,在中国大地蓬勃展开。

  根据习近平主席的命令,从2016年1月16日零时起,解放军七大军区停止行使指挥权。沈阳、北京、兰州、济南、南京、广州、成都,七大军区在这个夜晚最后一次吹响熄灯号。而当起床号响起的时候,东、南、西、北、中五大战区已经悄然运转。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千头万绪,必须牵住牛鼻子。习近平把改革的突破口,放在了打破总部体制、大军区体制和大陆军体制上,下的第一手重棋就是再造领导指挥体制。

  指挥层级更扁平,作战编组更灵活,合成化、模块化程度更高。改革后的每一支部队都向着这个目标迈进。

  体制一变天地宽。抓住治权这个关键,高悬纪检、巡视、审计“三把利剑”,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中国军队治军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与此同时,这轮改革加快了武器装备更新换代步伐,以三代装备为主体、四代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正在形成。第一艘航母下水,歼-20、运-20亮相,海空军常态警巡东海、战巡南海,火箭军跨区战备拉动不间断……战略预警、远海防卫、远程打击、战略投送、信息支援等新型作战力量在变革中得到充实加强。

  这次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刀阔斧,雷厉风行,力度空前,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出乎国内外的意料。

  今天,人民军队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阔步行进在改革强军的新征程上,把光荣与梦想写在广袤的国土,写在辽阔的大洋,写在浩瀚的苍穹……

  G 党的自我革新

  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全党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自我革命的勇气,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的问题。

  抓作风、改作风,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突破口。以上率下,全党共同行动,狠抓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坚决纠正“四风”。

  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从上到下,由内而外,用信仰塑造灵魂,标本兼治,固本培元,凝聚全党的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后的中央巡视,在有效解决过去巡视任务宽泛、内容发散问题的基础上,不断聚焦管党治党的突出问题,深化政治巡视,实行一届任期内巡视全覆盖,探索推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巡视、市县巡察。

  六中全会制定《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修订《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是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的重大安排。

  经过四年多努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健全,党风政风明显改善,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制度日益完善,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

  无数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要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如此,党对改革的领导才是坚强有力的,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才是信服的,这场伟大变革才真正富有生命力和不辱历史使命。

  H 人民的获得感

  从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人民”二字镌刻在自己的旗帜上,90多年栉风沐雨,持之以恒,坚定地践行。

  当中国踏入新的改革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消除贫困,自古以来就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是各国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基本权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精准扶贫成为新阶段扶贫改革最鲜明、最重要的特征,是带有方向性意义的重大改革。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扶贫,一系列改革措施构建起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不断把“蛋糕”做大,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户籍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现代教育体系的着力建立、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群众表达诉求,改革及时作出回应。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独特气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架起了民生领域改革的四梁八柱,这也是支撑起每一个中国人美好生活的四梁八柱。

  在党的十九大即将胜利召开之际,回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历程,我们更加充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我们一定能够经受住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考验,一定能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据大型政论专题片《将改革进行到底》)本报记者 武娟 赵大国 整理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