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读书趣闻

2017年08月10日09:49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全党、全社会要多学习、多读书,特别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历代领袖都是读书学习的楷模,邓小平曾经说过:“我读的书并不多”,这是自谦,其实邓小平一生酷爱读书,并且博览群书。

邓小平读书有个特点,就是从不做读书笔记,很少评点所读的作品。邓朴方说:父亲看书“从来不在上面写字,连个道都不画,熟记在心,融会贯通。不是那种记啊画啊的人,一切都是在脑子里,一种精神的领悟。他也没有记日记的习惯”。

邓小平喜欢读什么样的书呢?有人会说金庸的武侠小说。邓小平读武侠只是偶尔作为消遣,放松紧张工作的大脑。实际上,他真正是博览群书。他生前用过的书房有四十多平米,大半个屋子的书都是他曾经阅读过的,囊括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其中看得最多、下的功夫最大、学得最透的,是马列主义的书籍。

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小平一直坚持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的理论著作。早年留学法国,邓小平从做工期间就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书籍,读了《新青年》《社会主义讨论集》和《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ABC》等,这些书籍是邓小平的“入门老师”,帮助他树立了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

1926年邓小平到苏联莫斯科,先后在培养革命干部的莫斯科东方大学和中山大学学习,此时邓小平立志:“我能留俄一天,我便要努力研究一天,务使自己对于共产主义有一个相当的认识。”他积极投入紧张的学习中,参加的课程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方面面,包括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以《资本论》为主)、列宁主义、中国革命运动史、世界通史(革命运动部分)、社会发展史、俄国革命的理论与实践、民族与殖民地问题、经济地理等。此外,邓小平每天还专门安排时间,阅读和讨论党团出版物,他填写的自己看过的书籍有《共产党宣言》《建国方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孙中山先生演讲录》《陈独秀先生演讲录》《国民党演讲集》二集,报刊有《新建设》《新青年》《向导》《前进》《中国青年》《广州民国日报》等。短短一年的学习时光,邓小平认真系统地钻研了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后来邓小平一直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思想,无论是革命、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年代,不管多么紧张繁忙,他都抓紧点滴时间读书学习。“文革”期间,邓小平被下放到江西。这段艰难的岁月,恰恰是充裕安静的读书岁月,邓小平读了大量的马列著作和毛泽东思想著作,每天除了到工厂做工就是读书,每日都读至深夜,他边读书边思考,不断地思索“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这对他来说意义非凡。在第三次复出后,邓小平义无反顾地引领中国开创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路。

除了理论著作,邓小平对中国古典史书情有独钟。在历史古籍中,他最喜欢读的是《资治通鉴》,家里买了两套《资治通鉴》,邓小平反复看,不知道看过多少遍。他还通读二十四史,喜欢其中的《前唐书》和《后汉书》,还特别爱看《三国志》。碰到不熟悉的地方,他就随手翻查《康熙字典》《辞海》《中国古今地名》《中国人名大辞典》,这些书的硬纸壳封面都磨得破损不全了。

邓小平还喜欢看外国人物传记,尤其是政治人物的传记看得多,主要是跟二战、跟他自己的军事生涯有关的,比如前苏联著名军事家朱可夫的回忆录等。邓小平早年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期间上过军事课程,在苏联名将的指导下学习军事理论,读过不少军事类著作。

邓小平不爱看什么样的书呢?他曾坦言,自己对那些“八股调太重,没有新鲜的思想”的东西很反感。1977年,英国作家兼电影制作者费里克斯·格林对中国对外宣传颇有看法,建议改掉八股调很重的毛病,邓小平很赞同,多次对人说,“我就不愿意看那些八股调。”邓小平批评那些“样板”类的读物,1978年8月19日,他和黄镇、刘复之等谈话,说:“我这里摆了一些文化大革命以来出的小说,干巴巴的读不下去,写作水平不行,思想艺术水平谈不上,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电影也是这样,题材单调,像这样的电影我就不看,这种电影看了使人讨厌。”邓小平看的书和他的思想一样,是新鲜活泼、言之有物的。

邓小平讲话风格生动平实,很少引经据典,但读过的书也会在他平时的言行中偶露“峥嵘”。

1949年渡江战役胜利后,4月23日,南京解放了,他和陈毅等在安徽蚌埠的总前委驻地饮酒庆祝,之后大家沿着田埂散步。看着眼前的青山碧水,联想到南京解放的喜悦,邓小平现场吟诵起了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斯景斯情,浑然一体。陈毅听后哈哈大笑,当即诗兴大发,作诗一首:“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南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两人的唱和成为一段佳话。

《史记》记载了徐福奉秦始皇之命东渡寻求长生不老药的故事。1978年10月,邓小平访问日本,就把访问日本、学习日本发展科技的经验比作寻求“长生不老药”,既幽默而又贴切巧妙。当时,他与6位在野党的负责人恳谈。在座的很多都是邓小平的老熟人,因此大家谈得很轻松、高兴。邓小平大概是想起了徐福的故事,寒暄过后就把话题一转,幽默地说:“听说日本有长生不老药,这次访问的目的是:第一交换批准书;第二对日本的老朋友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第三寻找长生不老药。”话音一落,在座的就爆发出哄堂大笑。之后,他又愉快地补充说:“也就是为寻求日本丰富的经验而来的。”邓小平的话诱发了日本各党领导人的幽默感,一时间,屋里谈的尽是“关于药的话题”。竹入义胜笑着说:“(长生不老的)最好的药不就是日中条约吗?”佐佐木接过话头:“日本正处于药物公害,最近对中国的中草药评价很好。”对此,邓小平接话:“由于山区都在进行开发,草药也不大容易弄到了。所以,最近在进行人工栽培。”

外国名著邓小平也信手拈来。1986年10月28日,邓小平会见来访的冰岛总理斯坦格里米尔·赫尔曼松。会谈中,邓小平说起自己早年看过的一本书,他说:“欧洲一个著名的文学家写了一部小说叫《冰岛渔夫》,我在二十年代时就看过,了解到冰岛人民当时的生活条件相当艰苦。”随后他感叹:“现在你们干得很好,发达起来了。”《冰岛渔夫》只是一部篇幅不长的小说,描写了世代打鱼的渔民,每年要在冰岛海面度过漫长的时间,经常葬身海底的悲惨命运。邓小平的博闻强识让客人很是吃惊和佩服,这完全来自他孜孜不倦的读书生涯。

邓小平遨游于史学典籍的浩瀚大海,经常用历史的经验教训教育干部和群众。

主政西南期间,邓小平用三国时期诸葛亮入滇治疟的范例鼓励下属做好抗疟工作。1952年,邓小平听说云南德宏抗疟力量不足,药品缺乏,决定派余秋里率抗疟队到德宏帮助工作。抗疟队临行前,邓小平亲自找余秋里谈话,他说:“云南历史上是有名的‘瘴疠’之区,早在三国时,诸葛亮率兵南征,就有‘士卒感染瘴疠,祭泸水以消患’的记载。”他要求抗疟队“态度要坚决,措施要得力,军民配合,群防群治。”抗疟队后来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帮助当地民众战胜了疾病,稳定了社会秩序。而邓小平引用的诸葛亮治疟的史实,记载于《太平寰宇记》等。《太平寰宇记》是北宋时期的一部地理总志,涵盖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等丰富的内容。

邓小平的题词偶尔也会用写意的古诗词。1986年,邓小平给告老还乡的谭启龙题词,手书“人间重晚晴”赠送老部下,化用李商隐《晚晴》中“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的语义。这五个字既包含对谭启龙的赞赏肯定,又非常吻合他一生的经历。

邓小平也善于引用古代思想家的格言警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广为流传的名言,邓小平用这句话教育青年要有高尚的理想和为理想艰苦奋斗的意志。1957年3月,邓小平到兰州考察,有人反映:“学生抱怨住宿分配不公平,有的住好房子,有的住坏房子。”邓小平听了以后马上说:“尽管房子盖得有好有坏,但分配房子时,党员学生应该住坏的,其次就是团员。党团员应该首先吃亏,带头做‘傻瓜’。有觉悟的青年应该做‘傻瓜’。”他还说:“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同样需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傻瓜’。”邓小平的话给在场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读书对一个人的成长进步很重要,对领导干部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工作更为重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时期的今天,学习老一辈,好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应当成为党员领导干部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本领、提升品德的“标配”。(夏天)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官网)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