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1984年1月,邓小平在深圳国际商业大厦楼顶俯瞰建设中的罗湖新城区

2017年06月21日14:40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1984年初,邓小平先后视察了深圳、珠海、厦门3个经济特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邓小平的这次视察,还有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个深层次原因,是出于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番目标的考虑。

  党的十二大提出,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翻番究竟能不能实现?1983年春,邓小平带着这样的思考视察了江苏、浙江、上海,得出的结果是这些地方没问题。回到北京后,邓小平提出各地都要有具体落实规划,而且沿海要比内地多翻一些,这样全国才能拉平。在这种情况下,他就自然想到了沿海的广东。他在1983年3月说:现在的问题是要注意争取时间,该上的要上。最近香港有个报道,说广东的速度放慢了,是什么原因?我们有些同志对开放政策仍是有顾虑的,也要加以注意。

  邓小平提出,在当时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速度要快,就要充分利用外资。而经济特区恰恰是利用外资的窗口。所以,邓小平要亲自去看看,利用外资能不能为加快发展提供资金、提供模式、提供经验。

  第二个深层次原因,则与邓小平的一个大构想有关,这就是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4年6月,邓小平说:我们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很大,吸收几百亿、上千亿外资,冲击不了这个基础。吸收外国资金肯定可以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补充,今天看来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补充。如果说构想,这就是我们的构想。总的来说,这条道路叫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

  1984年12月,他同撒切尔夫人谈话时指出:中国的主体、十亿人口的地区坚定不移地实行社会主义。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香港)实行资本主义。我们相信,在小范围内容许资本主义存在,更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我们对外开放二十来个城市,这也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是主体这个前提下进行的,不会改变它们的社会主义性质。相反地,对外开放有利于壮大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可见,邓小平视察经济特区,就是要看看小范围和小地区吸收资本主义的资金和管理模式,到底会是什么情况?他要在实践中检验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构想。

  图为1984年1月,邓小平在深圳国际商业大厦楼顶俯瞰建设中的罗湖新城区。

  (本报记者 武娟 整理)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