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首席记者 刘少华
2017年06月13日18:53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昂首踏定漫漫长路,纵马护佑祥和春色!”
悠悠天地间,查干朝鲁一头牵着深情、一头系着彩虹。他笑谈,我性格温和,我向往雄鹰,更钟爱和谐的蔚蓝。我愿当达茂草原上的“蒙古马”、“和平鸽”。
随着“绿色引领、工业立旗、三产拉动”口号的提出,达茂旗丰富的资源吸引了一大批工矿企业。西河乡合教铁矿就是在这样背景下建立起来的。但在当时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工矿企业引进并不规范严格,手续也不太齐全。特别是在征用集体土地方面,存在与农牧民协商不到位的问题。后来,农牧民自身法制意识的增强,当地农民开始上访,这一告就是三年多。
纵然草原有风沙,只要心诚天总会晴的。沉静自信的查干朝鲁,把合教铁矿与村民的矛盾化作心头牵挂。多少个风霜雪雨,他成了合教村失地村民家中的“常客”。他的笔记上记录着每户的人员构成、经济状况、占地面积等基本信息。充分的调研、全面的了解,查干朝鲁开始在旗委、旗政府、西河乡和合教铁矿间奔波。“我要找到一种方法,一种让群众暖心、让企业宽心、让政府放心的方法。一种有别于以前粗放执法的方法,一种让企业和百姓共赢的方法。而这就是两个字:“和谐”。
草原的风、天上的虹,在查干朝鲁心头吹拂升腾:建立和谐矿区办公室。一个由综治牵头,村镇干部、企业领导、司法所、群众代表组建的第三方组织,将他们以办公室的形式固定下来,让农民和企业能够把问题摆在桌面上谈。经过向旗领导请示汇报,2010年,独具达茂本土特色的“和谐矿区办公室”成立。它的建立如同徐徐清风吹进草原,就像搭建在村矿之间的一座“桥梁”,联系矿区与村民交流的纽带。但见逢年过节,矿区办同志深入农家送去政府、企业的温暖;遇到黑灾白灾,矿区办组织人员抢险救灾、捐款捐物,解燃眉之急;协调企业资助村民打井、围网围栏、修建通村公路。查干朝鲁用开明的“和谐”之策,换来了西河乡工农牧祥和的“蓝天”。
徜徉在达茂旗明安镇草原上,一座座风电机天鹅展翅,一张张光伏太阳能电池板错落有致。明安镇已是拥有8家10万伏风电、3家光伏太阳能发电的现代化清洁能源基地。这些清洁能源企业的批量引进和飞速发展,都离不开查干朝鲁创建的新“办法”。
遥望那2015年,刚调任达茂旗司法局书记的查干朝鲁,又遇到一个棘手难题。达茂旗依托草原风力强劲的自然优势,于2007年开始引进风力发电。天润风电有限公司成为首家入驻明安镇的清洁能源企业。企业入驻初期,按照当时国家标准,下发占地和临时用地补贴。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自治区重新规定占地补贴。要求补足原补贴的差值,成了牧民和风电企业矛盾的焦点。
从小在牧区长大的查干朝鲁,听说牧民们与风电企业有纠纷,又一次寝食难安。他组建了由司法局骨干和明安镇司法所人员构成的调研组,深入牧民家中调查走访。用平实的蒙古语、质朴的故乡情,拉近与牧民的距离,进行心理疏导,安抚牧民情绪。组织专人丈量失地面积,按照国家政策规定评定草场标准。查干朝鲁风雨无阻、纵横奔波。一套可行的《达茂旗清洁能源管理办法》试行稿,呈现在分管旗长的办公桌上。《办法》中详细注明了草场补贴标准、补贴范围、补贴方式等一系列对策,以最大限度保障牧民利益和企业效益。根据风电企业临时碾压草场的机动性和不可控性,倡导牧民可以以土地入股形式领取新能源企业分红,实现企业与驻地牧民共赢。很快,《达茂旗清洁能源管理办法》全旗普发,困扰明安镇清洁能源发展多年的难题迎刃而解,也为后续新能源企业入驻发展创建了基础伦理。
因为有爱,才有牧歌飞扬的远方。查干朝鲁为政府担当,为群众解忧,他用蒙汉兼通的话语,用一颗金子般的心房,用真情务实的运作艺术,成功化解千余件大小矛盾案件,把和谐团结的愿景,变成了美好生动的现实!查干朝鲁说:“我做了半辈子基层维稳工作,总结一个词就是和谐。因为草原是坦荡的、丰饶的。草原需要祥和,需要善待,更需要静美与庄严!”
上一页 | 下一页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