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09日09:30 来源:福建日报
改革探索 永无止境
“自己承包抚育的树突然就不能砍了,有林权和没林权有什么两样?”罗范钦是永安市西洋镇旧街村普通林农,得益于林改,通过承包林子发了财,还在城里买了房。可2010年起,他有100亩两片林子,被划入重点生态区位,被限伐了。“价值100多万元,我的损失谁来买单?”
林农辛苦种下的树,想砍不行了。林子不能卖了变现,也没法拿到银行去贷款。在永安,像这样被限伐的林地一共有13.7万亩。
“不砍,林农利益受损;砍了,生态效益受损。”永安市副市长蔡清辉说。为兼顾林农利益和生态效益,2013年底,永安在全省率先开始探索赎买制,由政府出钱把商品林买过来。
2014年12月,在第三方佳盛森林伐区调查设计有限公司评估后,老罗当场签了赎买协议。“每亩林子的评估价近万元,这个价格比预期价低了一点,但也为我省去采伐成本,还是能接受的。”有了这笔钱,老罗今年又投资造了100多亩新林子。
森林添绿,林农增利。2015年,福建率全国之先在部分重点生态区位开展商品林赎买等改革,此后逐步扩大试点范围,有效化解生态保护与林农利益的矛盾。今年初,省政府发文将这一改革向全省推开。
改革中的新问题,要在改革中寻找新办法。
15年来,福建林改的探索始终未曾停歇。特别是2008年以来,我省围绕“经营规模化、资源资本化、利用合理化、服务社会化”不断深化,由此实现多个全国率先:率先成立省级林权收储机构,目前全省已有37家,为林权抵押贷款提供担保、收储服务,有效防控林业金融风险;率先开展各种涉林保险,目前全省森林综合保险承保面积超过9000万亩,参保率75%,林农抗风险能力不断提高……
“我们始终坚信林改的出发点是让老百姓真正受益。当在林改过程中出现难题和矛盾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措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省林业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下一步,福建林改将重点培育林业经营新主体、完善林业融资新机制、构建林业金融风险防控新体系、落实重点区位森林资源保护新举措、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路子、拓展林业服务体系新模式等“六个新”工作,为实现“生态美、百姓富”不断探索新路。
上一页 |
相关专题 |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