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6月09日09:30 来源:福建日报
林权到户 小康上路
分了林子,李桂林没事就喜欢到自家的林子里转转,因为这林子底下藏着一个“小银行”。
原来,李桂林在管护林子时想了个办法,先后在林子下种植了花卉、药材,养殖蜜蜂、鸡鸭,不浪费一点空间,“不用砍树一年就能增收好几万元”。
李桂林的致富新招,叫林下经济,也就是通过林下种养,合理利用林下空间,最大化挖掘林子的生产力。林下经济的好处是“非木质利用”,这就意味着少砍树、不砍树,同样能致富。
2013年起,我省出台政策,实施“千万林农增收千元工程”,大力发展林药、林菌等林下种植业,林禽、林蜂等林下养殖业,林下化学、生物质等非木质产品采集加工业,森林人家、森林景观利用等森林旅游业,对森林资源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开发。
同样是靠山吃山,如今,我省林农们“吃”出了新花样——
光泽县止马镇林农冯维斌,带头创办合作社,带动300多农户入股在林下种植中草药厚朴。合作社采取保底收购的方式,把原来由农民承担的市场风险接下来。老冯说,厚朴可以不断生长,越长越值钱,就像把钱存了“绿色银行”。
靠山吃山,带动了一方产业发展,成了脱贫致富的新载体——
福建把林下产业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2013年以来,省级财政投入3.3亿元林下经济扶持资金,其中扶持23个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占资金总量一半以上。对贫困林农发展的涉林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引导林业企业发挥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帮扶林农创业致富,确保帮扶一批、成功一批、致富一批。
位于将乐县的全国首家纯森林资源培育上市公司福建金森林业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林地入股、合作经营、苗木托管、融资创业等四种模式,与林农合作发展林业,参与的林农合作收益每户每年高达万元。
绿了山包,更鼓了腰包。以林农为主体的福建农民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850元,同比增长9.5%,增幅同比高于全省城镇居民近1个百分点;各地扶持林农转型发展油茶、花卉、苗木、竹业和林下经济,总面积4800多万亩,林农的涉林收入占其总收入比重超过25%以上,为实现“不砍树也致富”探索出一条新路。
上一页 |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
· 砥砺奋进的五年 |
微信“扫一扫”添加“学习大国”
微信“扫一扫”添加“人民党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