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在鲁山萌芽

2017年05月18日09:46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像鲁山街上这个小市场,如果倒闭了,起码有一万人失掉生计,马上向你伸手要饭吃……所以要解决好工商业政策问题。私人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扶助它发展。”

这是1948年的4月25日,邓小平在河南鲁山召开的豫陕鄂前委和后委联席会议上作的《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的报告,即“鲁山报告”中的一段话。该报告被专家称作是“邓小平早期经济思想的雏形”。

如今,鲁山县的这个小市场已被命名为“邓小平市场街”。2014年8月,记者走访鲁山县,在这条街上追寻邓小平市场经济思想萌芽的足迹。

鲁山有条“邓小平市场街”

在平顶山市鲁山县西关大街街口的牌楼上,“邓小平市场街”几个大字在阳光下闪耀。街道并不宽阔,两边林立着不少老店铺。店铺用青砖砌成,青瓦覆盖屋顶,临街的墙壁则是用一块块木板拼凑而成。水果铺、五金店、饭店、照相馆……各类店铺密集地分布在这条700米长的街道上,接纳着络绎不绝的顾客。

“我在街上住了几十年了,这条街一直都挺热闹的。街上住了不少回族人,他们开的清真饭店、商铺很有特色,所以不少人都喜欢到这里吃饭、购物。”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据说,以前邓小平还来这里考察过呢!”

这条街与邓小平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

“这条街原来叫西关大街,邓小平同志曾就鲁山工商业问题考察过这条街,提出了‘允许资本家赚钱’‘用市场保护人民生计’等一系列市场经济论述,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提振了鲁山的经济。为了纪念邓小平,2008年鲁山县委将西关大街定名为‘邓小平市场街’。”鲁山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翟留松介绍。

“2号首长”来到鲁山县

1948年,刘邓大军走出大别山向豫西转移,于4月中旬来到鲁山县一带。

78岁的鲁山县刘恺老人,向记者讲述了他见到邓小平的一些往事。“1948年,那年我12岁。当时1号和2号(当时为了保密,部队称刘伯承为1号,称邓小平为2号)的通讯员与我在军校一个班学习。有一次,2号首长的通讯员小王拉着我去部队玩,在那里,我第一次见到了2号首长。”刘恺说,“2号首长跟大家一样穿着粗布军装,身体清瘦。通讯员把我介绍给2号,他摸着我的头用四川话问,小毛娃娃,想不想家?我说干革命,不想家。2号首长哈哈大笑,说:好得很,有志气,好个小毛娃娃,这么小就参加了革命,真不简单啊,好好干革命!”

在鲁山县原县委大院内,记者看到一座欧式的两层小楼,当地人称之为“牧师楼”。“在鲁山期间,邓小平就住在‘牧师楼’里。”翟留松说。

从这座小楼的二楼阳台向外望去,便是鲁山县城最繁华的商贸集市。这里铁铺、杂货铺、纸烟厂、绸庄、药铺、粮行等一应俱全。“那时的西关大街有固定商铺200多家,主要经营日用杂品、粮油商品、山货药材、纸张棉布、丝绸烟草等。”翟留松说。

小平逛市场得出“鲁山报告”

“邓小平第一次到鲁山,住了半个多月。在工作闲暇时,他经常带领身边的工作人员,到市场上走一走、转一转,串大街、过小巷,亲自向商贩、摊主询问生意的经营状况,了解当地市场的发展情况。”翟留松介绍。

那时候,整个豫西地区都在按照豫陕鄂前委、后委的布置,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浮财,开仓济贫,分配土地的土改运动。

“但在土改运动中,一些干部‘左’倾思想严重,不讲政策,随意没收商贩、厂家的东西,造成往日红红火火、经营有序的小市场变得越来越凋敝。有的商店关门了,有的商贩的东西被没收了,市场上正常营业的商贩越来越少,商贩们怨声载道。”翟留松说。

邓小平发现了这些问题,他敏锐地意识到,鲁山市场的凋零不仅仅是鲁山这一个市场的问题,还代表着整个豫西甚至所有中原新区工商业被破坏的现状,如果这种“左”的倾向不迅速纠正,后果不堪设想。

1948年4月25日,豫陕鄂前委和后委联席会在鲁山县福音堂召开。会上,邓小平做了题为《跃进中原的胜利形势与今后的政策策略》的报告,即“鲁山报告”。

谈起工商业政策问题时,邓小平严肃指出:“像鲁山街上这个小市场,如果倒闭了,起码有一万人失掉生计,马上向你伸手要饭吃。我们这个区有3万人靠种烟草生活,如果纸烟厂垮了,不能出口,这3万人马上没有饭吃,没有衣穿。究竟是打倒了资本家,还是打倒了老百姓?我看这不是打倒了资本家,而是打掉了人民的生计。官僚资本是指的四大家族那个集团,不是官僚加资本,不然县长开个店也得没收了。如果我们在工商业问题上搞得不好,解放区的经济无法建设,人民的生活要受影响,那时国民党不叫我们走,我们也得走,革命就要失败。所以要解决好工商业政策问题。私人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要扶助它发展。”

这段话如今被刻在邓小平鲁山旧居旁的大理石壁上,鲁山县党史办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篇报告是在文献资料中查到的邓小平最早提出的有关市场论述的文章,已经收入《邓小平文选》第一卷。报告的入选,是邓小平本人选定的。在报告记录原文上,他进行了认真修改,才确定下来。”

恢复和保护鲁山市场

邓小平关于鲁山市场的思考,很快变成了行动,他用了很多精力来恢复和保护鲁山市场和解放区的私人工商业。邓小平根据当时的情况,随即提出了几条具体意见:

尽快退还没收的财物,恢复正常营业和生产。凡是没收错了的私人工商业的生产资料,如果是军队和政府机关保存的,应无条件地全部退还;如果已分给群众,则应说服群众归还,或由政府用其他东西从群众手中换回发还。

允许给商人贷款,允许商人入股。大量举办工、农、商业贷款,第一步主要是工业贷款,重点是那些对人民生计和军需有密切关系的部分。

要不断检查税收标准和工商政策,把着眼点放在战争供应和人民生计上面。我们反对投机垄断,也要允许商人赚点钱。

按照邓小平的指示,鲁山市场很快得以恢复,豫西和中原各区工商业的发展也取得了成就。如鲁山县豫民铁工厂在得到鲁山县政府的100万元贷款后,很快恢复了生产,他们生产的犁铧、锄头、镢头等农具,以及后来铸造的手榴弹壳,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和前线。

鲁山是邓小平运用市场的办法解决经济问题的最早的一次尝试。

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博士生导师石仲泉曾评价说:邓小平鲁山报告讲的工商业政策问题,实际上就是市场与民生问题……对工商业政策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邓小平讲的市场与民生的关系,对我们今天认识改革开放,认识民营经济,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有方法论的意义。(路文兵)

(摘自《郑州晚报》)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