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一代伟人的“江西印记”

2017年05月12日10:11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一代伟人邓小平人生轨迹中与红色故土江西几次交汇结缘,他光辉的一生,深深烙上了“江西印记”:从革命战争年代,奔赴江西“汇合朱毛红军”,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被送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再到改革开放以后,几次途经停留江西,发表谈话深情勉励江西发展。他在江西的三个重要时期,给我们留下了不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缘起:初入苏区,探索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在会昌县城文庙旁,有一棵高大的400年古榕树,绿荫如盖,蓊郁苍翠,它见证了一代伟人邓小平与江西的初次结缘。

让我们将时针回拨。那是1932年,28岁的邓小平出任会昌县委书记,他常常在工作之余坐在这棵大树下看书。从1931年进入中央苏区,到1934年随主力红军长征,小平同志在江西战斗、生活了4年时间。

谈起邓小平,赣南人至今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故事。然而,让他们记忆最深、感受最多的还是小平同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实干的能力,是他关心群众生活,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的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邓小平在赣南工作时,就是“实干派”。担任会(昌)寻(乌)安(远)中心县委书记时,邓小平不仅大力“扩红”,还下大力气恢复生产,发展商贸。到他临走时,中心县委所在地筠门岭设立了中心县的对外贸易局和关税总处。关税总处成为中央苏区第一个海关,大量货物由南向北进入苏区。

小平同志始终重视改善民生问题。会、寻、安三县都是中央苏区的边区,赤白对立严重,又正处于第四次反“围剿”时期,中心县委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大刀阔斧进行各项改革,苏维埃政府大力发展工农业生产,仅1932年,会昌县粮食产量就比上年增加20%。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这句质朴却饱蘸真情的话,定格在了几代中国人的心中。小平同志对人民群众有着极深的感情,这从他在原中央苏区的战斗和工作中就有很突出的体现。

瑞金县城有户杨老汉,两个儿子都参加了红军,家里用水都是干部帮忙轮着挑。一天,杨老汉起早想自己去挑水。当他走到井边,被早起的邓小平看见了。邓小平上前抢下杨老汉的扁担,放到自己的肩上,关切地说:“怎么你来挑水?不要累坏了身子骨。”

会昌筠门岭农民刘泮琳参加红军打仗去了,1932年夏,邓小平听说刘家的10亩地缺劳力耕种,第二天就率县委机关的同志赶去,一连下田三天,把秧插完。刘泮琳的父亲老泪纵横地握着邓小平的手,道不尽心中的感谢。

……

雨果曾经说过:“历史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数十年前,小平同志在探索中国特色的革

命道路中,始终坚持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成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给我们的精神法宝。

世纪更迭,世易时移。今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背景下,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共产党人更须秉承伟人风范,高擎理想火炬,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缘续:下放劳动,积极思考中国的发展道路

1969年深秋,中国正处于“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

在一个清冷的早晨,一架老式伊尔—14型军用飞机从北京起飞,几个小时后,缓缓降落在江西南昌向塘机场。机上的乘客正是受到错误批判的邓小平及其继母夏伯根、夫人卓琳。下机后,前来接机的江西省革委会工作人员上前与小平同志握手,自我介绍并微笑着说:“邓小平同志,毛主席叫你来江西,我们非常欢迎。”

一声久违了的“同志”,一个久违了的微笑,小平同志坦然开始了他再次来到江西的岁月。

小平同志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劳动改造”,在这里,他和工人们一起度过了三年零四个月的劳动时光。肩负重轭,这位65岁的老人却把与工人一起劳动当成一种乐趣,也因此和工人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原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车间主任陶端缙回忆,小平同志每天上下班进出车间都笑眯眯地用四川话跟大家打招呼,“一进门就是,同志们好,走的时候是,明天见。他每天都会说这两句话,跟格言一样。”

在那段特殊的岁月里,谪居于此的邓小平,没有茕茕伶俜的落寞、踽踽而行的孤独,有的是积极思考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乐观进取精神。

他从来没有放弃希望,没有停止学习,没有停止思索。在这期间,小平同志有了大量的时间来阅读和思考。他从北京带来的马列著作和《二十四史》,常常陪伴他直到深夜。除了大量地阅读,小平同志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午睡后,他在位于现南昌陆军学院的“小平楼”院子里,要步行40圈,每圈约140步,一天要走上一万多步。

小平同志在江西工作生活了三年多,也思考了三年多,他劳动时走过的田间小道被人们称为“小平小道”。1000多个日升月落中,多少人生都沉积在了这样的来来回回之间。然而,就是这样一条弯曲的小路,从这里萌发和延伸出去的改革开放思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通往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这样的小道,看一看,就令人心潮骤起;走一走,会让人觉得脚步更牢。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一代伟人的一言一行,将不断激励赣鄱儿女在前进路上攻坚克难,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

缘深:驻足谈话,推动中国改革的前进道路

改革开放的劲风吹拂神州之后,小平同志与江西的缘分延续深化,老人家一直情牵江西。他三次途经的驻足谈话,有力推动了中国改革的前进道路,为江西的发展指明方向。

历史不会忘记,我们不会忘记,小平同志对江西的深切关怀和殷殷嘱托。

1984年2月,小平同志风尘仆仆地从福建途经资溪、东乡前往南昌,沿途察看了江西的农村和城市面貌。

1985年2月14日,小平同志乘火车去广州考察,火车在鹰潭火车站停靠,小平特意下车短暂停留了29分钟。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小平同志望着车站繁忙的货物运输,风趣地对当地领导说:“你们鹰潭不错嘛!五颜六色,交通枢纽,是个好口子,有发展前途!”

“鹰潭是个好口子”从此成了当地最好的宣传语。鹰潭充分发挥自己的交通枢纽优势,加快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从一个当年不足7.2平方公里的小镇发展成为城区面积58.9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城市。鹰潭的腾飞,回应了世纪伟人深邃的历史洞见。

1992年1月30日,邓小平在考察了深圳、珠海,并发表著名的“南方谈话”后乘专列前往上海,途中他又一次在鹰潭火车站停留。时任江西省委书记毛致用、省长吴官正以及鹰潭市委、市政府的主要负责人就在月台上向小平同志汇报了江西的情况。

虽经长途乘车的劳顿,小平同志却毫无倦意。他兴致勃勃地听取汇报后,语重心长地指出,稳定发展我赞成。但是,只要能快一点还是要争取快一点。胆子要更大一点,放得更开一点。不能胆子没有了,雄心壮志也没有了。有机遇能跳还是要跳。站台上的交谈持续了34分钟。

这一次谈话,与“南方谈话”一脉相承;这一次谈话,对江西省的加快发展、扩大开放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这一次谈话后,江西立即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作出了建设昌九工业走廊的决定,并把小平同志对江西的要求归结为“思想更解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放得更开一点,发展更快一点”,伟人的激励进一步推动全省走上了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坚定道路,从而掀起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高潮。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这就是中国脊梁。”

今天,回望近百年来潜流深沉的历史,我们深切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我们庆幸有这样一位伟人堪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我们更要铭记他的鼓励和鞭策,在中国改革的前进道路上昂首阔步前行。

井冈苍苍,赣水泱泱,伟人之风,山高水长!(林雍)

(摘自《江西日报》)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