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小平同志视察黄山
◆布置前期工作
◆让农民尽快富起来
◆确保安全
◆登临黄山
◆半山寺吃午饭
◆住进玉屏楼
◆在黄山气象站看望工作人员
◆住北海宾馆
◆在云谷寺吃午饭
◆小平同志作重要讲话
◆“把我的鞋子踩掉了两次”
住北海宾馆(3)
上午10时20分,我们随小平同志绕过一座小山和一片树林往回走,路上不时遇到旅客,他都是笑着向他们举手打招呼。又遇上香港十几位游客用广东话向小平同志问好,他们提出来要与小平同志照相合影,小平同志拉着万里高兴地说:好哇!
香港游客围着小平同志、万里同志一起合影。有几位香港游客拿出本子来请小平同志签名,小平同志都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他们感动地
用广东话说:非常感谢!回到宾馆门前,又有许多游客鼓掌问好,小平同志挥手致意,然后张宝忠扶着小平同志上三楼回房间休息。
万里书记让秘书将我、秦厅长、周处长、李处长和郑主任等人叫来高兴地说:小平同志视察和游览黄山,他事先做了重要指示:不封山、不戒严、不打扰群众。孙局长长期在毛主席身边做安全警卫工作,他有很多经验。你们认真地研究和贯彻执行小平同志指示,很好。小平同志一行游黄山以来,既保证了安全又让他接近了群众,他既高兴也满意,群众见到小平同志既感到幸运又
非常欢乐。还有两天就结束了,你们不要放松,继续集中精力认真做好安全工作。还有要发展黄山旅游事业,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认真研究实施。
我说:都是在你的领导下,我们密切配合,遇事注意请示报告才得以做好安全服务和接见群众工作的。周爱义处长说:孙局长提出了许多好的建议,我们配合得很好,改变以了以往中央首长来游黄山的安全警卫工作的做法。在万里书记直接领导下,我们体会到“既要保证安全,又要方便首长接近群众”的重要性。我们一定做好小平同志的安全和各项工作。
吃午饭时,我对周处长、李处长、郑主任和滕和松说:我们去勘察风景区地点。周处长说:先看游览点和周围环境,我们好做到心中有数。我说:查看主要的、好看的,不宜超过两小时三十分钟。我上楼告诉张宝忠和张佩华让他们守卫,我们去查看景点。
张宝忠告诉我首长休息到下午两点多钟,两点钟前要回来。我们看了南边四处观景点,又到西面看了五处观景台,都是用石栏杆围着,均是剑山、绝壁、高山、青松、峻峰,还有想象似神话石形。土山坡上有几棵又大又粗的劲松。
在始信峰景区,恰逢香港长城电影公司外景组的15名演员在这儿拍摄电影。我们走近一看,演员正化着妆、穿着古代衣服在休息。我问他们是哪个电影公司的?拍什么电影呢?有一位说:我们是香港的,拍《白发魔女》。我是导演,你们是从哪来的旅客?我说:从北京来的。导演高兴地问:你们是跟邓大人来游山的吧?大家都在高兴地议论邓大人来游览黄山啦,今天上午还在宾馆门前
跟广大游客照相呢。我们上山拍电影没有赶上,大家感到非常遗憾,希望你们找机会请邓大人与我们合影好吗?这是最好的机会,烦请你们帮忙。我说:下午你们还在这里吗?他说:我们在。我说:回去研究一下,尽量满足你们的要求。他们都高兴地鼓掌说:太好啦。
往回走的路上,我对郑主任说:这几处参观点不远,你重点讲景区的特点,山峰、石林、奇松、神话故事等,大家都爱听。香港人要求见小平同志,我报告万里书记商定。周处长说:这个办法好。
下午2时,我和周处长向万里书记汇报中午去查看风景区的情况,还有在山上拍电影的香港人要求与小平同志照相的事情。万书记问:他们在哪里?怎么见?有多少人?
我说:他们有15人,就在我们参观点旁边,到时您和小平同志一说,和他们照个相就行了。上次照相时他们上山拍电影去了,错过了照相机会,感到特别遗憾。
万书记笑着说:还是你了解香港人的心情。下午2时15分,张宝忠随着小平同志、护士跟着卓琳同志走出房来,我迎上去笑着问:休息好了吗?小平同志说:睡了一会儿。然后对万书记说:我们游山去。张宝忠搀着小平同志,护士扶着卓琳同志由万书记陪同走下楼。游客们看到小平同志,站在厅内的、楼外的都一起鼓掌问好。小平同志满面笑容地向他们挥手致意。郑主任带路看风景,游览到南边观景台,他指着万丈深渊中一块地方说是“石林穿天”,也叫“竹笋丛生”。小平同志看了看笑着说:你这石林,值得一看,有特
点,但没有云南石林壮观,云南石林使你看不尽奇石的千姿百态,既有崇山峻岭又有龙潭水湖,还有很多名胜古迹,有机会你们去游览吧。大家认真听着,周处长说:我们还都没去过,找机会去云南旅游去。
到了第二个景点,郑主任指着前面对小平同志说:这是奇松怪石区,松树生长在悬崖峭壁上,满山的奇松既没有水又没有土,但生长得很茂盛,树干粗,枝叶短而尖。为什么能生长呢?靠早晚云雾。黄山主峰1800多米高,晴雨无常。
小平同志说:我们登山四天,也未下过雨,只是看到云海。万书记说:我们运气好。
郑主任说:有些游客常被雨淋湿衣服。
一座独立剑山约有200多米高,山尖上长着一棵独松叫“一支笔”。小平同志看了笑着对大家说:名字起得好,是个亮点,也是个奇观。万书记笑着说:我们大家在此照个相吧。我们都围在小平同志、卓琳同志、万书记身边,用“一支笔”做背景照了一张集体照。万书记愉快地说:请小平同志、卓琳同志合影,作为游黄山的纪念吧。大家都笑着看他俩照相。
来到第三个景点,土山坡上有一棵窜天的劲松,直径约有80厘米,至少50多米高,名叫“不老松”,还有两棵“姊妹松”,是直径约60厘米、45米高的劲松。郑主任对小平同志说:这是黄山上最粗最高最大的劲松了。
小平同志看着说:这三棵松树最少也有500年了。郑主任说:专家看了说,生长了有600多年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