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坎坷和曲折,集中体现在他那富有传奇色彩的“三落三起”中。对于这些坎坷经历,邓小平毫不隐瞒,甚至戏称“如果对政治上东山再起的人设置奥林匹克奖的话,我很有资格获得该奖的奖牌”。
邓小平对什么问题都持乐观态度,相信自己的信念总会实现。他曾说:“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他说:“我是个马克思主义者。我一直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后来又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邓小平“二落”下放到江西,从不发牢骚、唉声叹气,而是泰然处之,加紧锻炼,保持身心健康。有一次,他风趣地对管理秘书说:“来这里劳动,先作一个五年计划,不行再加五年。估计我这个身体条件,坚持十年还是可以的,决不是下乡镀金论。”话语之间,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后来,他曾深有感触地说:“我一生中最痛苦的当然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其实即使在那个处境,也总相信问题是能够解决的。前几年外国朋友问我为什么能度过那个时期,我说没有别的,就是乐观主义。”他还说:“如果天天发愁,日子怎么过?”就这样,邓小平乐观地度过了他最痛苦的“文革”时期。
图为在江西艰难的日子里,邓楠生了个女儿叫眠眠。外公邓小平抱着眠眠,脸上露出难得的快慰。
(记者 武娟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