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巨人足迹 昭示未来

2017年03月30日11:04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开始对日本进行为期8天的访问,时值金秋收获的季节,邓小平这次访问也是满载而归。

感受“现代化”

每次乘坐新干线,我都会遥想当年邓小平乘坐“光81号”的电视镜头,列车风驰电掣般前进,两边青山绿水和城乡连成一片的楼房飞快地向后退去。邓小平谈到乘新干线的感受时说:“就像推着我们跑一样,我们现在很需要跑。”亲身体验到日本发展的迅速,同时也急切感到中国需要加快发展,这更坚定了他搞现代化的决心。

现代化要有时间观念和效益观念,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收益,邓小平参观的日本君津钢铁厂、松下公司的茨木电视机厂和日产汽车公司的座间工厂均是如此,当邓小平在座间工厂了解到当时该工厂月生产汽车4.4万辆,是当时中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月产量的99倍时,他感慨地说:“我懂得了什么是现代化。”

建设现代化需要速度,但也要符合本国实际,邓小平从来都是实事求是,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曾陪同邓小平访问的前日本驻华大使中江要介回忆说:“参观日本的精密仪器、自动化设备等先进生产技术后,当有人问邓小平对哪些方面感兴趣时,邓小平先生说,不知日本有没有不释放二氧化碳的蜂窝煤,很想了解这方面的生产技术。这一出乎意料的回答很耐人寻味。”这样的提

问说明邓小平时刻关心着中国人民的生存问题。正因为他了解中国国情,所以他在回答日本记者提问时承认:“世界在突飞猛进,要达到日本、欧美现在的水平就很不容易,达到22年后本世纪末的水平就更难。”承认落后是为了摆脱落后,他接着说:“首先承认我们的落后,老老实实承认落后就有希望。我们清楚地估计了困难,但是树立了雄心壮志。”

邓小平回国不到两个月,中国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从而使当今中国开始新的长征。

铸造“铁桥”

这次邓小平访问日本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和日本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宣布条约生效。

日本首相福田赳夫认为,如果说1972年的中日联合声明是中日友好的一座“木桥”,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就是一座“铁桥”,进一步加固了中日之间的友谊,邓小平是这座“铁桥”的铸造者。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两千多年交往史,其中有美好的回忆,也有不愉快的噩梦,邓小平认为“日本欠中国最多”,但同时也认为中日友好的大局比什么都重要,关系到亚太地区和世界和平。在日本会见各党党首时,他对河野洋平说:“我在北京见过你,你的名字叫洋平,因为只有太平洋和平,才能实现中日友好,所以记住了你的名字。”这种寓含深意的幽默,饱含了邓小

平站在世界高度对中日关系的思考。正因为高屋建瓴,所以处理两国间的具体问题时才显得那样雄才大略。

关于中日之间领土争端,邓小平答日本记者问时说:“尖阁列岛”我们叫它钓鱼岛,这个名字我们叫法不同,双方有着不同的看法,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的时候,我们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这次谈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时候,双方也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倒是有些人想在这个问题上挑些刺,来阻碍中日关系的发展。我们认为两国政府把这个问题避开是比较明智的。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等10年也没有关系。将来总会找到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种搁置争端、求同存异的态度反映了一代伟人邓小平的政治智慧,在这里,一切想制造事端的日本右翼分子都感到没有空子可钻。

在这次参观访问中,邓小平一路播撒友谊的种子。在奈良,他向一对新婚夫妇表示由衷的祝贺,祝愿他们白头偕老;在君津钢铁厂,他挥毫题词:“中日友好合作的道路越走越宽广,我们共同努力吧!”在松下公司,邓小平在纪念册上留言:“中日友好前程似锦。”邓小平说,发展是硬道理。今天的中国正在和平崛起是因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有长足的进步;明天的中国要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尚需取得更大的发展,而且更需要可持续的发展。正是从这个意义上,从邓小平访日的足迹里,我们看到了现在,更看到了未来的方向!(何德功)

(摘自《参考消息》)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