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2016年,岳池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35.1万亩、粮食总量达53.18万吨,均创历史新高。岳池县因此第7次将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收入囊中——

岳池县屡次获奖的“秘诀”

2017年03月21日13:35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前不久,全省春耕生产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在岳池县召开,会上,省农业厅通报了2016年度粮食生产目标考核结果,全省20个县(市、区)人民政府获2016年度四川省粮食生产“丰收杯”奖,岳池县榜上有名。据了解,这是从2008年四川省设置“丰收杯”奖以来,岳池县第7次获得该奖项。

近年来,岳池县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主线,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夯基础、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6年,岳池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135.1万亩、粮食总量达53.18万吨,均创历史新高。3月19日,记者深入岳池县田间地头,探寻该县屡次获得“丰收杯”奖的“秘诀”。

“硬基础”扩大种植面积

田成方、土成型、渠相通、路相连……当天早上9点过,记者来到该县大石乡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只见村民们三三两两在田里忙碌着。

“以前,我们这里基础比较差,只能靠天吃饭。”村民刘素琼告诉记者,去年,该乡建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后,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并扩大了粮食种植面积,提高了产量。

“去年,我们在石垭、九龙、大石等乡镇新建成高标准农田3万亩,有效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县粮食面积比2015年增加了0.36万亩。”岳池县农业局副局长杨松介绍说,近年来,该县投入资金7.8亿余元,按照“田成方、土成型、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土壤肥、生态好”的要求,在辖区内17个乡镇、183个村,采取生物护坡、秸秆还田、种养结合、测土配方等方式,建成高标准农田26.84万亩,配套建设渠系768.9公里,小型水利设施工程2283座,地力培肥16.93万亩,基础配套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推三新”实现稳产增产

农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有了科技支撑,农业才能更好发展。在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的情况下,大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才是实现粮食稳产增产的“良方”。岳池县深谙这个道理。

当天上午10点过,在九龙镇水稻集中育苗基地,一台台植保无人机载着农药升至半空,来回喷洒农药。在该育苗基地的移动苗床温室内,农技人员正忙着观察秧苗的长势。

“这一批是机插秧,是今年引进的新品种‘宜香优2115’,品质好、产量高。”杨松介绍说,去年,该县引进水稻新品种6个,并创建了推广水稻强化栽培技术示范片5000亩,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片5000亩,水稻直播技术示范片3000亩。示范区域内的农机作业率达到90%以上,粮食亩均增产95公斤,达1200斤以上,综合亩产值达1万元以上。

同时,建集中育苗基地500亩(其中:旱育秧450亩,机插秧50亩),建工厂化集中育苗基地5亩,采取“稻—鱼、稻—鸭、稻—菜”新模式,全年粮食总量达53.18万吨,比2015年增加0.63万吨,实现粮食连续13年增产。

“强主体”激发内在动力

在推进农业发展过程中,该县还积极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围绕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经营体系,探索了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农业经营模式,构建了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农业生产经营体,强化土地流转管理经营,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截至目前,全县成立农业发展公司4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618个、家庭农场94户、规模农产品加工企业41家,三安农业专业合作社等5家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农民专业合作社。

同时,该县还强化农户增收利益联结,探索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村集体)+贫困户”、畜禽“托(寄)养”发展模式,激发农业发展内在动力,带动农户持续稳定增收。2016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有1.2万余元,同比增长9.7%。(岳池记者站 张秋林 本报记者 刘夏)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