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在小平同志身边二十年(1)

孙勇

2017年03月15日10:31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编前:

从今日起,本报将连载曾负责小平同志安全警卫工作的孙勇中将撰写的回忆录《在小平同志身边二十年》,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记述和反映一个警卫员心目中的邓小平形象,包括他的理论、工作作风、生活习惯、个性举止、兴趣爱好等。

孙勇中将,1938年参加八路军,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先后担任毛主席的警卫员、副卫士长等职长达20年。1978年担任中央警卫局副局长,1982年兼中央警卫团团长,主要负责小平同志的安全警卫工作,是小平同志诸多重要活动、情趣爱好的亲历亲闻亲见者,由他记述的一个个片段、一个个故事、一个个情节,真实、自然、感人。

自序

我出生在河北省大城县(原河间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6岁丧父,7岁母亲改嫁,我和弟弟跟着伯父一起生活,常年靠吃糠咽菜度日。1938年8月,我参加了八路军,那时只有12岁,在一二〇师三五八旅供给部当勤务员,后当通讯员和警卫员。在那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有两件事影响和决定了我后来的军旅人生。

一件事,是我与马尾巴结下了生死情谊。当年,抗日战争环境严酷,而我年幼体弱,行军走不动,尤其是夜行军,跟不上部队,全靠同志们帮我背背包或拉着我走,有时累得哭鼻子。后来我找了个“窍门”:拉着马尾巴行军,这样既省力又不拖累其他同志。1940年春,我旅奉命从河北省调入晋西北地区,要通过日军严密封锁的铁路线,趁夜从平川连续急行军120多华里进入山区。我当时就是死死拉着马尾巴不放,终于艰难地越过了日本鬼子的封锁线,马尾巴救了我的命,否则,我就有可能牺牲了。

另一件事,是1942年夏隆尭科长鼓励我学文化。我在一二〇师三五八旅供给部当勤务员、通讯员和警卫员时,夏隆尭关心和鼓励我说:“你家里贫穷没有上过学,你没有文化,既不能读书也不能看报,要想增长知识和进步,你就一定要抓紧时间学文化。”我深感没有文化的苦恼,于是下决心学习,并拜马夫赵玉山为师。那时,既没有笔也没有纸,白天一有时间我就用木棍在地上反复写生字,晚上睡觉前和睡觉后就用手指在肚皮上默写。我全神贯注地刻苦学习,仅用了三个半月的时间,就学完了《晋西北施政纲领》这本书的全部生字。从此,我能读书看报了。

1945年10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6年,我旅奉命调陕北延安,驻防城关以东。到延安后,我被派到旅教导大队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文化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在教导大队学习期间,一天旅政委余秋里召集我、李银桥、刘栩然和滕铁昌谈话。余政委说:“中央军委办公厅打来电话,请我为毛主席和朱总司令选调四名警卫员,我与黄新亭旅长和政治部李主任经过调查研究和政治审查,决定派你们四人去。这是我们旅的光荣,也是你们的幸运。你们到党中央身边一定要努力工作,好好学习。”听了余政委的话,我们非常惊讶和激动。当夜,我高兴得一夜未睡好。我从当兵那天起就想见到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现在终于盼到了,能不激动吗?

1947年1月6日,我们四人带着介绍信,步行到杨家岭,军办主任杨尚昆热情地接见了我们,并派人送我们到枣园。警卫科毛崇横指导员接待了我们,并与我们进行了谈话。随后,我们被分配到机要通讯班,主要工作是给毛主席、刘少奇同志、周恩来副主席、朱德总司令和中央首长送电报、文件。1947年3月18日,毛主席和党中央撤离延安,我们随毛主席转战陕北住在王家湾时,我荣幸地被选调到毛主席身边工作,先后担任毛主席的警卫员、副卫士长、副处长职务达20年。期间,毛主席派我到公安学院文化补习班学习两年多,到湖南常德地区农村劳动锻炼一年。

在这20年间,毛主席的思想武装了我,毛主席的为人处世教育了我,毛主席的工作精神激励了我,人们赞扬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我永远不会忘记毛泽东主席。

1967年2月受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我被调离毛主席身边,到中央办公厅江西五七干校接受批判和劳动,我夫人武翠鹏也受到牵连。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组织把我调回北京,彻底平反。中央军委任命我为中央警卫局副局长,1982年兼中央警卫团团长,主要负责邓小平同志的安全警卫工作。早在1965年,我就曾随小平同志,副总理李富春、薄一波等乘专列视察大同、包头、兰州、青海和攀枝花等地的三线经济建设。我在小平同志身边工作也有20多年,小平同志的理论武装了我,小平同志的工作精神激励了我,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思想教育了我,人民称赞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了。我永远热爱邓小平同志。

我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晋升为正军职,1991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晋升为副大军区职,曾被选为中共第十二、十三、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8年72岁时离休。

我离休以后,不少媒体多次提出要采访我,让我写文章回忆毛主席、邓小平同志,老领导和老战友也常鼓励我说:你跟毛主席、邓小平同志那么多年,你应如实地把亲眼所见的毛主席、邓小平同志写出来供大家了解和学习。在他们的鼓励下,我才下决心动笔。但我知道,对于一个80多岁的老人来说,尤其对于一个早年没有上过学的人来说,要把铭记在脑海里的东西整理成文字,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情,还好我脑子好、记忆力好。

从2005年底开始动笔以来,我常常以毛主席教导的“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坚强信念激励自己,夜思晨想,以当年的工作记事为线索,并参考文献资料,走访同事,再反复推敲,一件事一件事地追忆,每写一个章节都要几经修改,最后才撰写到稿子上。寒来暑往,经过近8年的不懈努力,终于写成了这两本由一个个片段、一个个故事汇成的《在毛主席身边二十年》和《在小平同志身边二十年》的回忆录,奉献给大家。

在此期间,2008年12月我在《解放军报》发表过《随小平同志视察南方》,2009年7月我又在《解放军报》上发表了三篇回忆毛主席的文章《而今迈步从头越》《人间正道是沧桑》《中流击水浪遏飞舟》。2010年5月我写成了《在毛主席身边二十年》回忆录,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向社会发行。随后,我接着写了《在小平同志身边二十年》。

我写这本书,旨在通过我自己的亲历亲闻亲见和小平同志对我的言传身教,如实记述和反映一个警卫员心目中的邓小平同志的形象,包括他的理论、工作作风、生活习惯、个性举止、兴趣爱好等等,以使读者从我的忆述中去体会和了解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永远热爱邓小平同志,将邓小平同志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崇高追求、伟大风范传承下去,这也是我作为一名老警卫员在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之际捧出的一份情深意长的礼物。

(未完待续)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