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的植树情结

2017年03月10日13:20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1987年4月5日上午,邓小平带领一家人,来到天坛公园万寿双环亭东侧,一起挥锹栽下了这天义务植树的第一棵桧柏。

首倡全民义务植树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始于1981年,是邓小平倡导了这场绿色革命。这年夏天,四川、陕西等地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水灾,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这场无情的特大水灾引发了邓小平深切的关注和深刻的思考。

这年9月,他特地找到万里,心情沉重、神情严肃地说:“最近的洪灾涉及林业,涉及木材的过量采伐。看来中国的林业要上去,不采取一些有力措施不行。”

接下来,他便进一步把经深思熟虑的想法和盘托出:“是否可以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一项议案,规定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中国公民,每人每年都种几株树,比如三至五株,包栽包活,多者受奖,无故不履行此项义务者受罚。总之,要有进一步的办法。”

不久,邓小平的建议被提到议事日程。10月19日和11月9日,中央书记处连续两次召开会议,深入讨论的结果是,一致同意邓小平的意见,并由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决议(草案)。随后,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3月12日定为我国的植树节。

12月13日,在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人大代表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在法律上为每个适龄公民规定了每年植树三至五株的义务。随后,国务院制定了实施办法,规定:“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男11岁至60岁,女11岁至55岁,除丧失劳动能力者外,均应承担义务植树任务。”

第一个植树节带头植树

邓小平是义务植树的倡导者,更是义务植树的积极实践者。全国人大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实施的第一年,也就是1982年植树节前的2月,值解放军总后勤部召开全军绿化座谈会之际,邓小平向全军发出指示:军队在植树造林中,要积极地多做工作,除搞好营区植树造林外,营区外10公里范围内,要与地方共同协商搞好植树造林。

虽然邓小平当时已是78岁高龄的老人,远远超过了规定的义务植树年限,但他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头积极投身于义务植树活动中。植树节的前两天,邓小平念念不忘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履行的植树造林义务,于繁忙中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植树节快到了,我们家今年每人至少要栽3棵树,要包种包活。”

1982年3月12日,春意盎然,风和日丽,北京迷人的西山脚下,来了一批又一批肩扛铁锹、手提水桶的义务植树人员。上午10点左右,邓小平兴致勃勃地带领家人前去植树。

邓小平精神饱满、满面红光,和大家打过招呼后,径直走到植树点,举起铁锹便干了起来。他挥动铁锹,种下了一棵又一棵树。当旁边的人劝他休息一下时,他连连说:“不累,不累。”还一再表示:“我们要完成任务。”

植树活动结束时,邓小平围着新栽的树苗,嘱咐首都绿化委员会的负责同志说:“植树要选好的品种,要选那些长得快、能成材的。栽下后要有人管理,保证成活。”

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对这项工作的关注,号召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踊跃投身于全民义务植树运动,1982年11月,邓小平为全军植树造林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大会题词:“植树造林,绿化祖国,造福后代。”11月15日,邓小平在会见前来北京参加中美能源资源环境会议的美国前驻华大使伍德科克时,也提及了与这次会议主题密切相关的植树造林问题,他说:“中国最多的资源第一是水力,第二是煤。我们准备坚持植树造林,坚持20年、50年。这件事情耽误了,今年才算是认真开始。特别是在我国西北,黄土高原连草都不长,水土流失严重。黄河之所以叫黄河,就是水土流失造成的。我们计划在那个地方先种草后种树,把黄土高原变成草原和牧区,人们就会富裕起来,生态环境也会发生很好的变化。”12月26日,邓小平又在审阅林业部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情况报告时批示:“这件事,要坚持20年,一年比一年好,一年比一年扎实。为了保证实效,应有切实可靠的检查和奖惩制度。”

所到之处不忘植树

邓小平尽管工作十分繁忙,但是,每逢植树季节,即便是外出视察工作,不论走到哪儿,他都牢记植树一事,抽空尽责去履行植树的神圣义务。在植树时节种下几株树已成为他雷打不动的固定日程安排。

1984年2月,邓小平到厦门等经济特区视察工作。2月10日上午,接见完最后一批客人,原定于临行前在厦门的山上植树。偏偏天公不作美,一大早就淅淅沥沥阴雨连绵。

相关领导见状,建议取消原定的植树活动。邓小平却笑着摇摇头,说:“下这么点小雨怕什么,上山吧。”约摸10点钟,邓小平和王震冒着霏霏细雨,来到厦门万石岩植物公园,走过湿漉漉的泥地,步入植树区,兴致勃勃地拿着铁锹干起来,在后山坡上栽下了10多株南国佳木——云南香樟。植完树已近中午时分,雨仍然在下,邓小平拄着铁锹站直了身板,望一望灰蒙蒙的天空,看一看身边刚刚植好的树苗,高兴地说:“这几棵树,这一下保活了。”

植完树,邓小平双脚上还沾着泥巴就登上了北去的专列。回到北京以后,适逢植树节,邓小平不顾疲倦,同其他中央领导人一道赶往十三陵,参加植树造林义务劳动。

时隔8年,1992年初,邓小平再次视察南方。1月22日上午,邓小平和杨尚昆带领两家三代人来到深圳仙湖植物园种树赏景。在兴味很浓地观赏了多种珍稀植物后,邓小平和杨尚昆在一片开阔的草地上,种下了一棵常青树——高山榕。邓小平和杨尚昆谈笑风生地挥锹培土,邓小平的家人也兴高采烈地拿起铁锹,使劲地将土铲到树根上。邓小平叫上小孙子,一起端起一个红色的小水桶给树苗浇足了水。杨尚昆同邓小平一家栽好树后,又领着自己一家人在不远处种下另一棵高山榕……

北京的十三陵、天坛公园、龙潭湖、景山公园、亚运村……这些地方都留下了邓小平植树的足迹,留下了他辛勤的汗水和心血,留下了他种上的青树翠柏。

“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自1981年以来,邓小平一直坚持不懈地倡导和实践着义务植树。1991年3月12日这天,邓小平为全民义务植树十周年题词:“绿化祖国,造福万代。”邓小平一再叮嘱人们注重搞好绿化工作,把祖国秀丽的山川建设得更加美好。

不但宏观重视,邓小平还微观进行具体指导。有一次,邓小平见到他的老部下段君毅时说:“有人反映北京到山海关一线可以种桐树,你们试验一下。”段君毅立即到北京郊区几个县进行实地考察,他看到县委院里的桐树的确长得不错,随后又请园林局的工作人员在自己住宅院中试种了十几棵桐树,长势也很好。于是,他进一步请教园林部门的专家,得到了肯定的说法:在北京,只要挡风的地方,桐树是能够长好的。最后,段君毅把情况汇报给邓小平。邓小平听完后,赞同地点点头说:“因地制宜种些桐树,有好处。”

1980年7月4日,邓小平登峨眉山途中,仔细察看了《峨眉山风景区总体规划图》,听取了规划说明和实施简况的汇报。当听到第一期已退耕还林2500多亩时,邓小平说:“退耕还林好。还林,还什么样的林呢?”当地陪同的同志说:“大多用当地的杉、柏、桢楠、女贞、香樟、峨眉含笑等常绿乔木混交成林。”邓小平接过话茬说:“风景区造林要注意林子色彩的完美。山林就像人的穿着一样,不仅有衣衫,还要有裙子、鞋子。林子下边种茶,四季常绿,还有经济效益。”

1983年8月23日,邓小平参观游览承德避暑山庄时,也不忘绿化植树工作。邓小平问:“山庄里都有哪些树种?”陪同的同志回答:“山庄里的树种很多,比如梨树峪有梨树,松林峪、松云峡有松树,榛子峪有榛子树,亭下的山坡上有水杉,等等。”邓小平听后说:“很好,水杉很好,这里可以多种一些。”当地陪同人员介绍说,承德解放后,山庄内仅存130棵古松,其余的树木全部被毁,现有的树木全为建国后所栽种,仅1948年至1972年,承德人民就在山庄内植树305万株。邓小平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后说:“山庄里的树还少,还要多栽树。”他又对陪同的部队和地方的负责人说:“军队可以帮助搞绿化,划出区来,由军队负责,还可以再动员市民。军队搞义务劳动,让他们不但负责植树,还要保活,负责到底。”

“一代一代干下去。”邓小平始终这样强调,也从自身做起。1987年4月5日上午,邓小平带领一家人,来到天坛公园万寿双环亭东侧,一起挥锹栽下了这天义务植树的第一棵桧柏。劳动中,他手指着身旁的外孙女羊羊,诙谐地笑着对在场的同志说:“今天我带的这个人,已经跟我种了6年树了。今天我又增加了一个‘部队’,羊羊的小弟弟。”随后,他又郑重强调说:“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史全伟)

(摘自《传承》)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