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改革开放后的四川足迹

2017年02月24日15:55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上世纪70年代末复出之后,作为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曾四次踏上天府之国的土地。巴山蜀水间,留下了伟人的一段段佳话。

1978年:为家乡改革大业指路

1978年1月至2月,复出仅半年时间的邓小平便来到四川。尽管停留的时间不长,但邓小平却亲自为家乡的改革大业添了一把火。

2月初,《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发表了题为《一份省委文件的诞生》的通讯。说的是安徽在省委书记万里的带领下,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简称“六条”。其主要精神是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允许农民搞正当的家庭副业,生产队可以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等。

邓小平在四川听取工作汇报时向省委负责人推荐了这篇文章,接着便去了尼泊尔。临走时他说:“我在广东听说,有些地方养三只鸭子就是社会主义,养五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怪得很!农民一点回旋余地没有,怎么能行?”四川省领导心领神会,马上派人去安徽学习,很快,四川省委颁布了恢复和发展农村经济的“十二条”。

也正是此次四川之行,邓小平提到了一个在当时还几乎不为人知的概念——旅游产业。在与四川省委负责人谈话时,邓小平提出了通过发展旅游业解决返城知青就业问题的建议:解决下乡知识青年问题,要开辟一些就业门路,比如发展旅游事业,可以用很多人。

邓小平还亲自为成都的旅游发展支招:“成都和灌县可以联起来,去游览可以乘汽车,也可以坐直升飞机去,20美金一个客位,票贵一点没关系,人家有钱,就怕你没有直升飞机让人家坐。”

视察期间,邓小平与夫人卓琳、继母夏伯根、女儿毛毛等一起会见了来自家乡广安的代表。时任广安县委办公室主任的邓欲治老人,就是那次会见的亲历者。时隔多年后,邓欲治还回忆道:“小平同志说话很实在,从头到尾没讲过一句空话。比如我汇报说老家那个水库每年都要整治水渠,他就说那多用点石灰、水泥好生砌一下嘛。”

1980年:七十六岁登峨眉

1980年7月3日夜,邓小平乘坐的列车穿过秦岭山地,进入广阔的、已经重新显露出勃勃生机的成都平原。7月5日上午,邓小平启程前往慕名已久、自古有“峨眉天下秀”之称的峨眉山风景区游览。

在崎岖的山道上,邓小平亮出洁白的短袖汗衫,将裤管挽得高高的,从净水河边的桂花场,踏上有4公里长的坡道。“登山不用杖,脱帽舞东风。”邓小平径直向“白水秋风”的万年寺健步攀登。在登山道上,邓小平额头上不断冒出豆粒般的汗珠,大家一再劝他歇歇再走,但他语气坚定地回答:“要登山不止嘛!”

峨眉山上,一群老大娘本来是埋头默念“阿弥陀佛”登山的,在“小平同志好”的呼喊中,都纷纷抬起头来向邓小平同志合掌祝福。一位年岁较大的老大娘情不自禁,“咚”的一声跪在道旁的草甸上,牵着邓小平的衣衫,连声高呼:“你老人家才是活菩萨啊!”

邓小平急忙伸出双手把老大娘扶了起来,亲切地问道:“老人家高寿了?”

“我今年满76喽!”老大娘回答。

邓小平说:“哎呀,我们两个人还是‘老庚’(同龄人)哩!日子过得好吗?”

老大娘眉毛都笑弯了:“比以前好到哪儿去了!土地到了户,任务落实到人头上。现在政策好,大干大发,小干小发,哪个还不甩开膀子干哟!”

邓小平连连点头说:“好,好,好……”

现任峨眉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的马元祝,那时还在峨眉县计委工作。他与家人则有幸同邓小平两次山中偶遇。

在万年寺,马元祝一家碰见了邓小平和夫人卓琳。马元祝的女儿马千里在电视里见过邓小平,就高兴地大声喊道:“邓爷爷好!”邓小平问马千里:“你几岁了?”“我5岁。”“你叫什么名字?”“马千里。”邓小平笑道:“马千里。这个名字好。”

邓小平走后,他们一家又在山上游览了一会儿,开始下山。没想到,在清音阁,他们又与邓小平等一行人相遇了。马千里欢快地喊道:“邓爷爷好!”邓小平向她招手说:“马千里,过来,过来!”马千里就脱开妈妈的手,跑了过去。邓小平抱起她来,在她的脸上亲了一下,随行记者立刻拍下了这个镜头。

这一次巧遇的十多年后,马元祝成了峨眉山管委会的党委书记。马元祝始终铭记的,则是邓小平在那次登山途中留下的指示:“峨眉山是个文化型的风景区,是一个宝库。要做好保护,要做好规划,要综合开发;要加强建设,加强管理。办事情要有登山不止的精神。”

1982年:盛赞四川是“改革之乡”

1982年9月,邓小平陪同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到成都,参观了杜甫草堂、武侯祠和都江堰水利工程。在欢迎金日成的招待会上,邓小平说:“四川是改革之乡,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省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认真贯彻党中央的各项政策,较早的实现了安定团结,工农业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因此,我曾不止一次建议金日成主席来这里看一看。”

邓小平还陪金日成来到双流县白家公社顺风大队第二生产队队长曾德昌家、社员贡崇林家视察沼气,并兴致勃勃地亲自解说。在考察途中,邓小平说:“1978年底我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批评了‘两个凡是’,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口号,提倡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因此才提出新的正确政策。”他还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在谈到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时,他说战略重点,一是农业,二是能源和交通,三是教育和科学。

四川的一个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二滩水电站,也与邓小平此次四川之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此前不久,国务院副总理方毅曾去渡口市(今攀枝花市)调研。回到北京后,方毅给邓小平等中央主要领导人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开发和建设攀枝花的几个问题》的报告。邓小平做出批示:“我看这些意见都很重要,问题是,每一项都应认真落实,力避拖延。”

借着这次四川之行,邓小平旧事重提。在从成都返回北京途中,邓小平听取了二滩水电站的建设汇报,说:“建设二滩水电站,已经讲了很久了,我赞成。不只二滩水电站,还有一批项目要上。要搞现代化,没有大的骨干项目办不到。没有骨干工程,小项目再多也顶不了事……不要徘徊,一徘徊,一两年就过去了。”

1986年:与家乡人民欢度春节

1986年1月31日至2月14日,邓小平携夫人卓琳和全家回四川,同家乡人民一道过春节。

正月初五,邓小平在下榻的成都金牛宾馆接见了当时的广安县委书记罗国兴、副县长王洪峻及南充地委的负责同志康咸熙、冯希尧等。一见面,小平就神采奕奕走过来,笑逐颜开地说:“好啊!今天终于见到家乡的父母官了。”

在和大家一一握手时,小平同志问起了他们的姓名,回头看了看罗国兴和王洪峻,亲切地、语重心长地嘱咐他们:“你们要把广安建设好。”

家乡的“父母官”还受到卓琳的热情接待。卓琳询问了家乡近几年来建设的情况。在得知罗国兴、王洪峻两人都年轻的时候,卓琳高兴地说:“年轻人正是干事情的时候。小平同志经常讲,要给年轻人压担子,对年轻人要放手、放心。小平同志当红七军政委的时候,也才二十几岁嘛。”

邓小平也把打桥牌的爱好带回家乡。邓小平在成都期间,工作人员特意找来两名四川桥牌队的队员,邓小平则和身边的一位工作人员作搭档。不料几局下来,川队的两名队员连连败阵。小平笑着说:“川队没水平吗?把你们的硬本事拿出来嘛!”川队的两名年轻队员说:“想不到邓主席桥牌水平这么高,我们愿意认输。”

邓小平对家乡的饮食同样情有独钟,尤爱吃四川的蔬菜。他在吃豌豆尖时,饶有兴致地讲了一个故事。原来,桂林的豌豆尖不像四川那样只选豌豆苗的嫩尖,而是把豌豆苗的茎也掐下一大截,因而显得比较老,不好吃。邓小平风趣地说:“回到四川,回到家乡,才能吃上真正的豌豆尖。”(龙在宇)

(摘自《廉政瞭望》)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