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逝去之痛(4)
我想:我这一生就做了这一件事——为邓小平服务。这一件事,自己做得心甘情愿、尽职尽责,也受益终生。
我终生都为邓小平感动着:这么好的一位领袖却是一生跌宕起伏、坎坷不平。政治生涯“三下三上”,先后受到组织上的打击、“四人帮”的栽赃陷害和流放囚居江西。他的家庭受到牵连,子女被隔离审查,儿子被迫害致残。然而面对这些,邓小平却能把伤痛深埋心底,做到宠辱不惊。恢复工作以后的邓小平,丝毫不考虑自己曾经的不白之冤,深明大义,为了让人民尽快过上富足的生活,他以耄耋之躯横扫满路荆棘,领导人民走上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
这些内心深处的记忆经常触动着我的心。我也为自己感动着:因为命运的安排,也因为自己能够用四十多年的时间为首长服务,所以我是幸福的。有生之年能够得到邓小平为自己专门题写的“兢兢业业”四个字,我知足了。但是我始终没把这四个字看作是首长对自己的肯定,而是把它当作首长对我的希望、要求和鼓励。有生以来,我第一次这样认认真真地审视和解读着自己,并深深地为自己感动了一番。
有人问过我:是什么支撑你几十年如一日地做好这一件事情?其实,这是自己早已思索过和明了的问题:第一,是苦大仇深的童年经历,让我对共产党、毛主席,对新中国感恩不尽,我热爱并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从我一踏进中南海的大门,就把自己的工作看得比天大。第二,是邓小平的人格魅力感染和熏陶了我一生。我从一个懵懂的青年成长为一个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的警卫秘书,每一步都渗透着邓小平的影响和教诲。能够在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伟大领袖身边成长和工作一生,是我终身的幸运和荣耀。
能为邓小平服务是幸运的,能为邓小平服务一辈子是我难得的幸运和福气。我感谢组织的信任,感谢首长的宽容,感谢祖国的厚爱和人民的重托。一个有着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命运偏偏对我情有独钟,让我享有这个造化,我真的很幸运、很幸福、很感动。
回忆是不会让人无动于衷的。四十多个春秋的陶冶,一代伟人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品德潜移默化在我的心中,已经把我锻造得更加理性。经过长久的思索,我下定决心:小平同志虽然走了,但是我要做到生命不休,奋斗不止。曾经用四十多年所做的这一件事还没有结束,我要把对首长的忠诚与怀念,化作动力和能量,以自己还不算老的身心,继续学习首长的精神,宣传首长的伟大思想。我要追寻首长的足迹,走到广大人民群众中去,让人民更加了解邓小平,更加热爱邓小平,要让小平精神世代相传。我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怀念和宣传老首长,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终于,我从悲痛的孤独中走了出来。我要把对首长的怀念化为实际行动,并把它作为自己终生的志愿和目标。
二、编撰画册
在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大力协助和帮助下,我和几个工作人员在我的家中,从数千张照片中逐一挑选,最终,选中了288幅照片。一本《警卫秘书眼中的邓小平》画册如愿如期出版了。
每当我心血来潮,就想去翻一翻过去的东西。在我的收藏柜里,有过去的工作记录、工作台历,有参加会议的车证,还有大量照片等等。实际上,有一些东西已经没有必要保存了,但是,对我来说,这些小本子、小纸条,都闪现着首长的影子,记录着自己跟随邓小平的那些岁月,甚至每一件东西都有一个我和首长的故事。所以,这些收藏就是历史,就是念想。重现记忆,对我来说是一种享受。
我的柜子里,有数以千张首长的照片,其中2000多张是最为珍贵的。它的珍贵之处,一是从未在媒体上发表过,鲜为人知;二是照片都是我自己利用工作之便和工作间隙为首长拍摄的。除了取景位置具有先天优势之外,内容不仅丰富多彩,而且许多都是生活和工作瞬间的真实写照。这些真实的历史照片,记录着邓小平的平凡与伟大。
1978年,卓琳同志送给我一部照相机。当时人们称这种机子为“傻瓜”照相机,比起传统的胶片相机先进了不少。其实,傻瓜机就是自动照相机。
从此,我把这个不用对焦距、拿起来就可以照的相机常常带在身旁。跟随首长到外地考察时,虽然大多时候都有媒体记者,但是我的位置最独特,具有先天优势,可以拍出记者们无法拍到的照片。特别是遇到没有记者在的时候,我的照片便显得弥足珍贵了。平时在首长家中,我只要发现好的镜头,就拿出相机随时拍摄下来。这些照片中,有小平同志办公的,有读书读报的,有和儿孙们亲昵玩耍的,还有的是在特殊场合的,像打桥牌、游泳等等。这些照片,大多是抓拍抢拍的,不仅具有很强的真实感,而且基本上都没有在媒体上发表过。
看到这些照片,我不仅会想起一个个生动的情节和故事,甚至连当时主人公们的音容笑貌都历历在目。这个时候,我总是要闭目养神般地享受一会儿,有时候还情不自禁地念叨出声音来。
平时,许多朋友常常问我关于邓小平生活工作中的一些细节,他们渴望了解伟大领袖的生活场景和情趣。而这些照片正是首长日常工作和生活的真实情景的反映。如果能通过这些照片让大家看到一个更加真实可信的伟人,应该是十分有意义的一件事。一个跟随邓小平四十多年的警卫秘书,有责任、有义务把这些照片公之于众,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了解自己爱戴的领袖。于是,我准备把封存在柜子里的照片有选择地发表出去。
在中央文献研究室的大力协助和帮助下,我和几个工作人员在我的家中,从数千张照片中逐一挑选,最终,选中了288幅照片。一本《警卫秘书眼中的邓小平》画册如愿如期出版了。
画册中的288幅摄影作品,是邓小平工作和生活的真实情景,并且是首次向外界披露。画册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分上下两篇。上篇主要选编了邓小平7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历次外
出视察的照片;下篇选编了邓小平与同事朋友相聚、家庭生活、打桥牌、游泳、散步,以及做操锻炼等珍贵镜头。作品栩栩如生地展现了邓小平既为领袖又是平民的神态与心境,展现了他作为战友、丈夫、父亲和爷爷等不同角色的生活瞬间。
2004年8月12日,《警卫秘书眼中的邓小平》画册出版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会上,我向新华社记者表示了自己的遗憾,我说:“由于自己的工作主要是担任警卫秘书,只能利用工作间隙拍照,因此影集中大多为工作和生活的瞬间细节,缺少邓小平在许多重大活动中的镜头。另外,由于自己拍摄技术一般,作品有很多欠缺。好在小平同志平时对我的拍照非常支持,因此,画册中有许多外人不易见到的温馨而又真实的生活镜头。”
2004年8月22日,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这本画册再版,我以此作为纪念,深切缅怀老首长。
原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孙勇和我一起,在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封上签名,以表达我们对老首长邓小平的怀念。
画册出版后,深受人们的喜爱,争相观赏。里面的照片,让人们看到了重大政治事件之外的邓小平,也看到了普通平民一样的伟人。
有一幅1980年夏天的照片,是小平同志到四川视察,在绵阳火车站的站台上拍的,反映的是小平同志与女儿邓楠正在观看售货车上的小商品。卓琳同志也从后面直奔食品车而来。小平弯着腰、隔着玻璃窗看着里面的东西。那种认真观看的神情就像是真想买点什么东西似的。实际上,当时首长就是想了解一下国家在食品供应方面的真实情况。于是我就抓拍了一张。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