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跟随邓小平四十年(52)

张宝忠

2017年02月21日09:55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四、退休始末(4)

邓小平退休的消息传开,人们无不对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表示由衷的敬意。

功高身退。本为新中国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核心的邓小平,从恢复工作的那天起,始终以配合他人职务的态度工作着。这种崇高的品行,是每一位领导者的楷模,令世人钦佩。

从1980年辞去副总理职务,到1982年南方谈话和接见中共十四大全体代表,邓小平用了12年多的时间完全退休。为了改革开放的平稳过渡,他带领全党平稳扎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当中国这只大船已经足以在江洋大海中乘风破浪时,邓小平成功隐退。即使退休了,邓小平仍在关注着中华民族的改革大业。

(一)退休之日

1989年11月10日下午,邓小平从家前往人民大会堂。他要在十三届五中全会结束之前会见全体代表。在车上,首长虽然一如既往地不说一句话,但是我能感觉出来,他很高兴。

一走进休息大厅,江泽民马上迎上前来,激动地握住邓小平的双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人以及在场的一些老同志们正在等待着,他们要与邓小平合影留念。

这天下午,邓小平亲切会见了中央委员会以及会议代表。邓小平激动地说:“感谢同志们对我的理解和支持,全会接受了我的退休请求,衷心感谢全会,衷心感谢同志们!”

全体代表报以热烈的掌声,不少代表激动地流出了眼泪。面前这位老人,给中国人民带来太多太多的感动。人民舍不得邓小平离开工作岗位,希望他继续为中华民族这只航行的大船掌舵。但毕竟他已是一位85岁的老人了,应该让殚精竭虑了一生的老人家歇歇了。江泽民把邓小平送出了会场。临别时,江泽民紧紧握住邓小平的手,真诚地对邓小平说:“我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从那天起,邓小平告别了领导工作岗位,退休了。

轿车通过长安街径直向邓小平家驶去。在车上,邓小平对我说:“退休了,我终于可以到百货大楼逛一逛啦!”

我回答首长说:“好吧,我们联系一下。”

这一天的晚上,小平家热闹非凡。饭厅的墙上,一条红色的横幅上写着:1922——1989——永远!四个欢蹦乱跳的孙子孙女向爷爷跑过来,送上他们自己亲手做的贺卡,上面写着:愿爷爷永远和我们一样年轻!

家人和工作人员共用晚餐,庆祝这个高兴的日子。

领导人职务终身制,从这一天起在中国就彻底终止了。这一天,邓小平身体力行,首次开创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退休的先河。

领导职务终身制是封建专制制度的体现,它既不符合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需要,也不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人们曾猜测:邓小平在江西的三年间,每天都在思考,到了晚上还要读很长时间的经典书籍。除了那条布满邓小平夫妇脚印的“小平小道”外,没有人真正知道那时候的邓小平在想什么。但是,邓小平恢复工作后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的出台,昭示了人们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手笔,正是源于他老人家那三年的深思熟虑。同时,他以自己的践行,推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实行退休制度的范例。

(二)退休以后

我们都有退休的日子,但是邓小平的退休与众不同。他的退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与中国的改革开放息息相关。

1989年11月9日,晚饭后的邓小平像往常一样,到点就坐到了电视机前准备看《新闻联播》。只不过他坐下来的时间比平常要早点。家里人都知道,今天的新闻与老爷子有关系,也可以说与全家人都有关系。

《新闻联播》准点开始了:“11月6日至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十三届五中全会关于同意邓小平同志辞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职务的决定》。全会高度评价邓小平同志对我们党和国家建立的卓著功勋。全会认为,邓小平同志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出发,在自己身体还健康的时候辞去现任职务,实现他多年来一再提出的从领导岗位上完全退下来的夙愿,表现了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广阔胸怀。”

听到这里,邓小平如释重负地笑了。

第三章怀念

当东方刚刚泛起鱼肚白的时候,我已经醒来有些时候了,只觉得自己的头晕晕沉沉的,眼睛始终不想睁开。尽管躺了一夜,还是觉得浑身乏力。床头柜上的表显示六点多,日历上显示着这一天是1997年3月3日。

我再一次回想着,眼前就像过电影一样清晰:昨天,就是昨天,首长的骨灰已经撒入了连云港的大海。胡锦涛同志也去了,还有卓琳同志和小平同志的孩子们,还有……。想到这里,鼻子一酸,眼泪一下子顺着眼角流到枕巾上——我再也见不到老首长了。相跟相随了近半个世纪的邓小平走了,我还亲手把部分骨灰撒入了大海。

泪水如注,我想哇哇地痛哭一场,但还是忍住了。

一、逝去之痛

2月19日深夜,小平同志的遗体还没有放入冰柜的时候,坐在一旁的卓琳把我叫到身边,对我说:“宝忠啊,你跟了首长一辈子,现在他离开了我们,身边的工作人员该走的也可以走了。不过,你还是先不要走吧,待上几年再说。”

邓小平一向身体硬朗,平时既使有点小病也无大碍。还是在1995年冬天的时候,小平因病重住过一次解放军301医院。那次住院时间有点长,两个多月以后才出院。回到家里后,他很长一段时间都病情稳定、安然无恙。

那段时间,首长每天的生活仍旧很规律:早上按时起床以后,便走到卫生间里去洗漱,然后开始吃早饭,之后就到办公室里去,看报纸、读书,还要看一些文件。上午10点钟,护士会陪他出去散步。

直到那天,1996年12月12日,首长早上醒来后,感觉十分不舒服。他动弹不得,咳嗽不止,呼吸急促,吞咽困难。身边的付春恩医生决定:立即送往301医院治疗。

根据病情,301医院立即成立了由顶级专家组成的治疗小组。

那段时间,首长有时候昏昏沉沉地睡着,有时候又非常清醒,但是他总是不说话,更不呻吟。那种惊人的坚强与安静,倒让人不安。

党中央时刻关注着邓小平同志的病情。江泽民曾说过:“邓小平同志对于全国人民太重要了。”他数次到医院专门探望,指示医疗小组尽最大努力给予医治。

医疗小组全体医护人员,以极大的工作热情认真对待每一个医疗细节。不少医护人员常常彻夜不眠,吃住在医院,尽可能地不离开病房。

负责治疗小组整体协调工作的于启林同志,时任301医院医务处副主任,同时还肩负着随时向党中央汇报邓小平病情和治疗情况的重任。他始终吃住在岗位,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出于职业本能,从首长住到301医院的那天起,我就把首长的身体情况、治疗情况都记录下来,并始终守候在病房没有回过家。

1997年的元旦,北京普降小雪,京城一片银装素裹。

小平同志的病房在301医院南面的老南楼。一天上午,我和主治医生、护士等人都在病房里。小平正专注地看着电视里面播放的一部纪录片,对着电视中那个渐渐变大的人,他看不太清楚,凝视了许久。

“那边,走过来的那个,是谁啊?”小平问道。“那是您啊。您看清楚了?”医生笑着对首长说。首长终于看清楚电视上那个渐大的人是自己,嘴角微微颤动着,笑了一下。

医生知道他耳背,又俯下身告诉他:“这是中央电视台刚刚拍摄的电视片,叫《邓小平》,有十二集呢。”

以后,小平不再说话,只是一直看着。他的脑子是清楚的。

有时周围的工作人员或医生护士给他重复解说词,他也不讲话,眼睛只是看着屏幕。

《邓小平》这部大型文献电视片,是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电视台专门制作的一部歌颂邓小平的纪实作品。为了能在新年播出,能让邓小平尽早地亲眼看到这部片子,摄制组加班赶制,终于如期播放。

(未完待续)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