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故园情深忆伟人

2017年02月20日10:06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邓小平故居成为全国各地人民缅怀小平同志的重要场所。

群众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缅怀伟人风范。

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国学经典。

5岁时,邓小平在翰林院子启蒙读私塾。

敬献鲜花,表达对小平同志的怀念之情。

融合川东民居元素建造的邓小平缅怀馆朴素自然。

1997年2月19日,一代伟人邓小平走到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邓小平逝世的消息,让举国上下陷入了不尽的哀思之中。各界、各地、各族人民以不同的声音、相同的方式,传递着一个共同的心声:“小平同志,我们想念您!”

伟人虽逝,故园情深。今年2月19日,是邓小平同志逝世20周年纪念日。连日来,记者走进邓小平故居、北山小学堂、翰林院子等邓小平同志青少年时期活动的场所,看到不少群众前来悼念,他们用发自肺腑的话语表达对小平同志最深情的怀念。

镜头一:故居寻足迹

距广安主城区7公里的协兴镇牌坊村,有一座秀竹环绕、瓦屋溢香的三合院,这便是邓小平同志故居。1904年8月22日,一代伟人邓小平就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他难忘的童年、少年时光。

庭院中挺立着一雄一雌两株铁树,1978年,当邓小平历经磨难第三次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时,铁树突然绽放花蕾,顿时被赋予为一种吉祥的征兆。

邓小平的小女儿毛毛在《我的父亲邓小平》一书中曾这样描述:“金灿灿的花朵满开在叶间,十分绚丽。当时,家乡的父老们引以为奇,特地拍摄了照片送到北京。当然,我们并不知道这几棵铁树以前是否真的从未开花,但这则小故事总之是反映了家乡人民对小平的敬爱之心。”

“看,小平就出生在这张床上。”在小平住房,一张古朴的老式木床吸引了不少游客的注意。就在这间屋里,这张床上,小平度过了难忘的15个春秋。

看着小平儿时生活过的地方,来自南充的刘兵驻足凝视良久,他深情地说:“没有改革开放政策,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吃水不忘挖井人,要让孩子们知道小平同志、了解小平同志的生平,将小平同志铭记在心。”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自邓小平故居开放至今,络绎不绝的人们千里迢迢来到这里,追寻伟人足迹,表达对伟人的无比崇敬与深切怀念之情。

镜头二:“两馆”忆伟人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国家发展了,我当一个富裕国家的公民就行了。”“我想活到1997年,到香港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走一走看一看”……2月10日,邓小平缅怀馆缅怀厅,看着大屏幕上显示着小平同志说过的话语,游客吴艳玲的眼睛湿润了。

“小平同志喜欢大海,他的胸怀就像大海一样宽广。”坐在缅怀厅里象征56个民族的“蜡烛凳”上,吴艳玲动情地说,“小平同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呕心沥血,我们永远怀念他。”

邓小平缅怀馆于2014年建成开馆,总建筑面积4328平方米,以《回家》为设计理念,融合川东民居元素,显得纯朴自然。“缅怀馆内设有以邓小平的思想、生活为专题的展览,分为一个序厅、三个展厅、一个缅怀影视厅,主要反映伟人的品格风范和情趣爱好。”邓小平故里管理局工作人员马旗表示。

缅怀馆内大量采用自由开放的模块式展陈形式,分别展示着邓小平抓教育、抓军队、抓科技等各项工作及打桥牌、游泳、退休生活等不同内容,不少群众在展板前驻足参观。“展板内容十分丰富,里面有不少国内群众、外国元首赠送给小平同志的珍贵礼物,极具观赏价值和纪念意义,让我们了解到一代伟人的兴趣爱好和生活习惯。”游客唐强说道。

缅怀馆旁边的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内,大型雕塑《坚定的步伐——邓小平》矗立序厅,“走出广安”“戎马生涯”“艰辛探索”“非常岁月”“开创伟业”“您好!小平”六个展厅里,一件件实物、一篇篇手稿、一幅幅图片,都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邓小平同志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

“看着这些小平同志用过的东西,让我们走近了一个艰苦朴素、平易近人的老人,他的光辉历程,将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游客张亮说道。

镜头三:母校话传承

距离邓小平故居一公里处,还有一个十分气派的四合院——翰林院子,这是小平儿时读书的私塾。

2月10日上午,记者刚踏进翰林院子大门,耳边传来朗朗书声,这里正在开展“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国学经典”教育活动。10余名孩童身着汉服、端坐桌前、齐声朗诵,先生站在讲台前,拿着讲尺、讲解经典。

“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在这里开展国学教育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国学经典,感受小平童年学习的场景。”马旗说。

在私塾读了一年后,邓小平便进入北山小学堂接受新式教育。这座小学堂,就坐落在离翰林院子不远的协兴镇老街。北山小学堂1910年由小平父亲邓绍昌和其他乡绅一起创办,是清末广安协兴场的第一所新式初等小学堂,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分甲、乙、丙、丁四个班,邓小平当年被分在丁班。

“当时,北山小学堂的课程完全不同于私塾,除了白话文的国文,还新增了算术、修身、体育等课程。”马旗说,这对于邓小平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他很快接受了新式教育,加之天资聪颖,学习刻苦,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

在丁班教室旧址,这里仍保留着原先的样子,邓小平的位子上摆放着醒目的标志。“看,这就是小平爷爷当年读书时的座位。”陕西游客郑少麟一边指着座位,一边对女儿说道。他告诉记者,虽然已经过去一个多世纪,但他仿佛还能听见小平当年稚嫩的读书声,看到小平活泼的身影。

“邓小平不仅成绩优异,而且心地善良,乐于助人。”马旗讲述了一个故事。有一次,邓小平看见一位同学在一旁哭泣,他上前询问得知,这位同学的妹妹病得很重,没钱请医生,生命垂危。第二天,邓小平瞒着家里将五块银元塞到同学手中,让他赶紧给妹妹看病。

“这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郑少麟说,“不管是生活点滴,还是三落三起,小平同志都给孩子树立了榜样,要好好地传承下去。”

镜头四:鲜花寄深情

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在邓小平铜像前,深圳企业家张宏君专程来到邓小平故里,为小平铜像敬献花篮。

“是小平同志让我明白,创业者只有通过创新竞争,才能够获得财富、改变命运。”张宏君说,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时表示,市场经济这一机制,可以给人类,尤其是年轻人以无限的发展机遇,这句话让他顿悟。

“最近,很多上了年纪的游客,特别是经历过‘文革’、恢复高考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人,带着家人来到这里,表达感恩之情。”马旗介绍说,这些天,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人在邓小平铜像广场敬献鲜花、参加纪念活动,表达对小平同志的由衷敬意。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更思邓小平。”民营企业家刘登明表示,他从一名普通的农村娃下海经商,到如今经营一家年收入上千万的公司,每一步都沐浴着邓小平所确立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阳光雨露。

1992年南方谈话后,国内市场经济蓬勃发展,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许多人受到启发,在商海中大展才华。

“我经常想起小平同志那句:‘胆子要大一些,步子要快一些’。”刘登明说,时至今日,他和千千万万企业家一样,成为改革开放政策实践的参与者,也成为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

斯人已逝,精神不朽。无论是开拓进取的创业者,还是用“知识改变命运”的科技人员,他们的每一步成长,都与一代伟人邓小平设计开创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息息相关。怀着对邓小平的缅怀之情,他们将继续沿着这条道路前行。

“一定要把广安建设好!”小平同志的谆谆嘱托,470万广安人民牢记于心。如今,这已化作广安人民建设伟人故土的雄心壮志,成为全国人民支持小平家乡发展的坚强后盾。今天,富裕起来的广安人民更加怀念敬爱的好老乡邓小平。(本版图片由 张启富 龙俊帆 刘秦军 提供 实习生 唐思思 本报记者 龙俊帆 胡青青)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