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为科技发展打开引进开放的大门

2017年02月16日09:38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2004年8月12日,中国科学院召开“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座谈会上,一批曾经在小平同志直接领导下参与科技决策的老科学家,深情回顾了邓小平对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亲切关怀,披露了改革开放之初有关小平同志在科技决策中的一些鲜为人知的内幕。

力排众议,为中国高能加速器建设开路

1976年粉碎“四人帮”后,小平同志再次复出,其时国家百废待兴,科技界同样存在巨大困难,包括高能物理等基础科学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很大。邓小平针对“文革”中否定基础科学的“左”的思潮,强调基础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反复向有关领导同志讲:科学技术的发展,就是要看得远一点。几经周折的我国高能加速器建设工程再度被提上议事日程。由于该工程耗资较大,科技界和当时的中央政治局内部都有不少反对意见,认为花钱多,有何用处?1980年下半年,在国民经济进行调整的背景下,有关部门决定将刚刚准备动工建造的400亿电子伏特质子加速器工程下马。关键时刻,邓小平力排众议,指示当时主管科技工作的方毅广泛征求科学家的意见,最后形成了在北京建造2×22亿电子伏特的正负电子对撞机新方案。1981年12月22日,中国科学院向党中央、国务院正式上报了该方案,小平同志当日就作出批示,一锤定音:“这项工程进行到这个程度,不宜中断,他们所提方针,比较切实可行,我赞成加以批准,不再犹豫。”12月25日,他再次指示:“按五年为期,经费要放宽一些,不要再犹豫不决了,这个益处是很大的。”邓小平认为该工程有两大意义:一是有利于寻找与国际合作的切入点,二是借此训练中国的科学家队伍。为此,邓小平采取非常措施:亲自指定林宗棠等4人专门负责。

在小平同志的直接关怀下,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终于动工兴建。1984年10月7日,邓小平亲自到高能物理所视察,兴致勃勃地挥锹铲土为对撞机工程奠基,他坚定地对大家说:“我相信,这件事不会错。”经过4年奋战,1988年10月16日凌晨,对撞机首次实现了正负电子对撞。一周后,邓小平即赶往视察,并即席发表了“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著名讲话。实践证明,建造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是极富远见的正确决策,它不仅为我国高能物理学家提供了施展才干的舞台,也使我国能够跻身拥有高能加速器并进行粒子物理研究的国家行列,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了一席之地。

“建议同意报告,不必谈了”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是我国对地观测遥感卫星综合性数据接收、存档、处理、分发的机构,是支撑我国遥感应用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平台。地面站的筹建,也是在邓小平的直接支持下得以实现的。

1978年7月上旬,邓小平在听取方毅副总理与美国科技代表团会谈情况的汇报后,对中国科学院引进地面站的问题作了明确指示:地面站设备可以买。11月中旬,有关领导向中央转呈了从美国引进地球资源卫星地面站事宜的报告,邓小平在报告上批示:“建议同意报告,不必谈了。”1979年1月,邓小平访美期间,中美双方就“空间技术合作谅解”进行换文确认。在地面站筹建的7年间,邓小平一直关注这一工程的进展。1986年12月地面站建成并正式运行,小平同志闻讯,欣然为地面站题写了站名——“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

中国遥感卫星地面站建站以来,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从建站之初只能接收一颗卫星发展到目前实现了一站多星,并逐步建成全天候、全天时、准实时、多种分辨率、尤其是高中分辨率的卫星对地观测数据中心。遥感卫星应用在国民经济众多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把世界先进的东西作为我们的起点”

小平同志早在1977年谈到高能加速器的建设时,就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搞科学技术对外开放和引进的战略思想。他说:造加速器可以请外国科学家帮我们搞一下,这样快一些,也省一些。有些部件可以进口,这是一个比较快的办法。“我们就是要把世界先进的研究成果拿过来。把世界先进的东西作为我们的起点,这就要引进技术……”

1979年初,小平同志访美时,由他亲自决策,方毅以我国国家科委主任身份与当时美国能源部部长施莱辛格签署了中美两国在高能物理研究领域合作的执行议定书。这是中美两国第一个科技合作项目的协议,揭开了两国在这个领域合作的序幕,也打开了两国科技合作的大门。1979年夏,按此协议成立的中美高能物理联合委员会在北京举行第一次会议,经过艰苦谈判,终于就知识产权等问题达成了协议。签字后,邓小平亲切会见了双方代表。邓小平还批准了在美设立高能物理引进工作的办事处,这在当时也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是小平同志亲自为我国科技发展打开了“引进”“开放”的大门。

“这是个新事物,办起来再说”

1981年5月13日,小平同志出席了中国科学院第四次学部委员大会,就在这次大会上,89位中科院院士乘改革开放之春风,致函党中央、国务院,建议为加强我国自然科学基础研究,有必要设立面向全国的自然科学基金。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当时国家正在紧缩编制,精简机构,对成立一个新的机构,慎之又慎。在这个关键时刻,又是邓小平果断作出决策,支持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1985年7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李政道教授时明确指出:“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大家都会赞成,不会反对。应该这样办。这是个新事物,办起来再说,取得经验。”短短的话语,凝聚着小平同志对科学基金事业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

1986年2月1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实践证明,小平同志支持成立科学基金会,是推动我国科学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到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运用国家投入的约130亿元资金,资助了约7万个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稳定、支持了一支在科学前沿领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基础研究队伍。正是邓小平作出的这一正确决策,为我国科技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林双川)

(摘自《半月谈》)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