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跟随邓小平四十年(50)

张宝忠

2017年02月16日09:31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四、退休始末(2)

1982年1月13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中央机构精简问题。邓小平指出:“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所有老干部都要认识,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是革命和建设的战略需要,也是我们老干部最光荣最神圣的职责;是我们对党的最后一次历史性贡献,也是对我们每个人党性的一次严重考验。……这场革命不搞,让老人、病人挡住比较年轻、有干劲、有能力的人的路,不只是四个现代化没有希望,甚至于要涉及亡党亡国的问题。”

邓小平对这个问题的实质剖析得十分深刻。这让我有种预感:会不会首长要带头退休了?

因为我想起来,早在1981年华国锋辞职后,以叶剑英为首的党内外人士,一致要求邓小平出任党中央主席。

邓小平说:我已经75岁了,万一在位出了问题,就不好了;还是要选年轻有能力的人。

在这一点上,邓小平恰恰比有些年轻人都明白。愈是到晚年,邓小平愈是强调要消除对他的依赖问题。

1986年3月25日,针对香港“邓小平病倒了,股票市场随即下跌”的传闻,邓小平说:“这几年我有意识地少做工作,让别人多做。中国现行政策并不仅仅体现在我一个人身上。我好久没有露面就是这个原因。现在,我正在考虑什么时候退休。退休对人的健康有好处。我不做工作,不参与工作,中国的现行政策照样顺利进行。”

说到这里,小平直截了当地又加了一句:“这就直接回答了国际上的担心,‘邓某人不在了,中国是否会变?’其实中国的政策并不是我一个人提出的。中国现行政策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广泛支持,得到广大干部的支持。”

说到自己的健康,这也是很实际的问题,小平已经考虑到。早在1982年3月31日,邓小平在接见国际奥组委主席萨马兰奇时就说过这样一句话:“今后,我要尽量减少工作,让一些年轻、身体好的人来工作。这就是养生之道,也符合奥林匹克精神。”

1986年4月23日,他在接见外国朋友时说:“不能决定在我一个人身上,不能寄托在我活多久。像我这样的年龄,不知哪天见马克思……我曾说过,‘一个党,一个国家,把希望寄托在一两个人身上,这是很不健康的。’”

邓小平一再讲这些话的目的,无非就是要排除世人对他个人以及中国现状的误会。同时,也希望自己退休时更顺畅。

邓小平力排众议,身体力行。尽管叶剑英等老同志力推邓小平,但是小平坚持推荐年轻的同志主持党和国家领导工作。

当时,我有感而发,为首长作了一首小诗。其中两句写道:“谢绝众议作伯乐,为党为国甘让贤。”

1981年7月2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刚结束不久,邓小平在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座谈会上又提到“设顾问委员会”的设想,并说:“这是为后事着想。”

在谈到选拔培养中青年干部的问题时,他说:“这是个战略问题,是解决我们命运的问题。现在解决这个问题已经十分迫切了。再过三五年,如果我们不解决这个问题,要来一次灾难。”

今日回想往事深深感到,邓小平总能高瞻远瞩。

他还说:“不开明可不行啊!我和陈云同志交过心,老实说,就我们自己来说,现在叫我们退,我们心里是非常愉快的。我们两个人的主要任务是解决选拔中青年干部这个问题……”

党的十二大,邓小平出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这是有意为自己退休做准备,也为老同志们做出了榜样。

那几年为了让大家都能理解和重视设立顾问委员会的问题,只要有机会,邓小平就要讲这个问题。

1982年2月18日,邓小平会见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和夫人,在介绍中国的情况时说:“干部老化问题已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了。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把它当作一场革命。当然这是对体制的革命,而不是对人的革命……”

1982年7月30日,小平同志又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设立顾问委员会,是一种过渡性质的。鉴于我们党的状况,我们干部老化,处理不能太急,太急了也行不通。”

“所以,我们需要顾问委员会来过渡。顾问委员会,应该说是我们领导职务从终身制走向退休制的一种过渡。我们有意识地采取这个办法,使过渡比较顺利。也许经过两届代表大会以后,顾问委员会就可以取消了。如果是两届的话,就要10年。”

在1982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二大上,选举产生中央顾问委员会,作为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过渡性机构。主任由邓小平同志担任。

在会上,邓小平就中顾委的性质和任务作了重要讲话。他说:中央顾问委员会是个新东西,是根据中国共产党的实际情况成立的,是解决党的中央领导机构新旧交替的一种组织形式。目的是使中央委员会年轻化,同时让一些老同志退出一线后继续发挥一定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顾问委员会是一种过渡性质的组织形式。……可以设想,再经过10年,最多不要超过15年,取消这个顾问委员会。

1982年9月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新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在新党章的第三章第22条里明确了中顾委的组成原则和职能作用:党的中央顾问委员会是中央委员会政治上的助手和参谋。

当年,由于小平同志还担任着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主席,再顾及中顾委的日常工作就有些困难了,因此小平同志推荐薄一波同志任副主任,主持中顾委日常工作。此前,薄一波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第一副主任、党组书记。

正像小平当年预测的那样,从1982年到1992年,由邓小平、陈云同志领导,薄一波同志主持日常工作的中央顾问委员会经历两届十年之后,光荣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中顾委从十二大设置到十四大撤销,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特殊历史条件下,为解决干部系统吐故纳新、新老交替,为顺利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尽快实现党和国家领导人退休制度而创造的一个过渡性的组织形式。

至此,省、市、自治区顾问委员会也随即予以撤销。顾问委员会这一过渡性的组织形式被载入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史册。

那段时间,卓琳同志也不时跟我聊“关于首长退休的利弊”问题。卓琳问我:你跟了首长几十年,最了解首长,你说一说自己的看法吧。

我想了想说:“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愿望看,首长在位还是好,人民都希望邓小平为党和国家掌舵。但是从年龄上看,首长这一辈子太辛苦了,还是退休的好,也该在家享享福了……”

卓琳听了我的话笑了:倒是挺全面,就是跟什么也没说一样。

1986年10月30日,党的十三大召开之前,邓小平和李先念来到了陈云同志的住地,共同商讨退休问题。当时三人约定“一起退”,并且“一退到底”,即退出中央委员会,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不久,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也向中央提出“全退”的请求。

经过中央政治局反复讨论,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实行“半退”,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全退”。“半退”即退出中央委员会,但仍旧担任某个职务。邓小平担任中央军委主席,陈云担任中顾委主任,李先念担任全国政协主席;“全退”即退出中央委员会,不再担任任何职务。

在中央的带动下,各省、市、自治区相应进行了干部新老交替的调整,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进入了中央委员会。

(未完待续)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