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纪念邓小平逝世二十周年

“小平南巡11天,改变了我的一生”

——专访广东省委原副秘书长、广州市政协原主席陈开枝

2017年01月23日10:17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陈开枝(右)正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

  他被媒体誉为小平南巡“首席接待官”,有幸把小平南巡时在深圳、珠海等地的谈话从头听到尾。

  他是“生命不息,扶贫不止”的“全国扶贫状元”,投身百色扶贫18年。

  “南巡四老”之一的陈开枝,是小平南巡时的广东省委副秘书长,曾任广州市政协主席。从“首席接待官”到“全国扶贫状元”,为他的人生着上绚丽色彩的,正是1992年春天的小平南方之行。

  2014年4月30日,这个年逾古稀依然精神矍铄的老人,在广州欣然接受了我们的专访。

  “零距离的接触,近距离的观察,无距离的沟通,升华了我的思想,净化了我的灵魂,最大限度地再造了我自己。”陈开枝说,“亲历小平南巡的11天,改变了我的一生。”

  采访从这里入题,陈开枝为我们动情回忆了小平南巡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方方面面。

  一纸精心打造的视察方案

  “1992年,南粤的春天来得比任何一年都早。”陈开枝缓缓讲述起那个令人永生难忘的春天的故事。

  “那是1992年的元旦,我在南海下基层,谢非同志(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打来电话,说了一句只有我们两人能听懂的话:‘我们盼望已久的老人家要来了,请你赶快回来研究一下总体接待和安全警卫工作。’我很清楚,是邓小平同志要来了。”陈开枝说,放下电话,顾不上吃饭就匆忙赶了回去。他隐隐感觉到,老人家的到来,将是一次“大动作”。

  广东省委将全程陪同的任务交给了陈开枝,要求他尽快拿出一个完整的计划提交省委决定。陈开枝说,正是省委的这一任务,让十分普通的我“成了一出‘历史大戏’里出头露面的角色”。

  怎样才能圆满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讨论时,有同志认为老人家是来休息的,主张按照休息的思路来安排接待。陈开枝却认为,小平同志绝不是像电报中所说是来“休息”这么简单。“老人家从来没有真正‘休息’过。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他总是忠实地尽着一个公民和党员的义务。”

  在焦急的等待中,一个3人的先遣组于当年1月3日先行抵达广州。先遣组的同志强调,既要让小平同志看到广东改革开放的新成就,又不能让他过于劳累,最好将路线定为深圳--珠海--深圳--上海。陈开枝却大胆提出了一个新的“参观”方案: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广州--上海。

  陈开枝解释说,“我认为原本的路线不能完整地反映出老人家的本意。从年龄的关系考虑,他老人家不会轻易再出远门,他得多看看;从一个老政治家的角度讲,广东是他确定的改革开放的试验区,他一定想尽可能地多了解改革开放最前沿的信息和情况。于是我才有那个大胆的建议。”

  陈开枝细化了具体的参观方案,并得到了邓办和广东省委的批准。“我们花了整整一个星期的时间,到深圳、珠海、顺德等地现场进行周密布置,反复斟酌,力求做到万无一失。”

  一个为改革开放摆正航向的老船长

  “1月19日早上9点,小平同志到了深圳火车站,随后,刚刚住下宾馆,10点不到他老人家就说‘我要出去’。我们考虑到老人经过两天两夜的长途跋涉,劝他休息,小平却说‘我坐不住啊’。”对记者说到这里,陈开枝顿了一下,反问道:“一个88岁的退休老人,不管具体工作,为什么坐不住?”

  “当时‘左’的思想让改革开放面临重重阻力。改革开放是小平主张的,办特区也是他倡导的,到底现在是怎么样的,小平要去看看。”陈开枝说,深圳8年大变样,小平越看越高兴,冒了一句“那些人真是放屁”。

  “邓小平同志如愿领略了深圳、珠海等地改革开放的风采。他用生动的事例、朴实的道理在事关改革开放成败的一系列重大实践课题面前,总结过去,前瞻未来,重申了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思想,言简意赅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大是大非问题。”陪同邓小平11天,陈开枝深刻体会到了一代伟人的思考与魄力。

  整个南巡谈话没有一页纸,没有一个提纲,没有固定的对象、场所、地点,每到一处,邓小平对服务员、工人、企业家、科技人员等等,都有一番重要讲话,让人振奋。“小平同志就是要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把自己的思想告诉群众。”

  小平侃侃而谈,思路清晰,谈话记录足有两万多字。陈开枝说,小平讲话始终围绕着一个主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机遇来发展。

  在陈开枝眼里,88岁高龄的邓小平,是一位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到这艘大船摇摆不定、有颠覆的危险时,不顾年高体弱,挺身而出,再次跳上船头,把中国改革开放这条航船的方向摆正,使其顺利前行。

  陈开枝认为,南巡决定了中国的命运。“如果没有小平同志1992年的南方之行和南巡讲话,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还要在迷茫中探索。中国不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不可能在国际上有话语权。”

  20年前,陈开枝有幸和邓小平同志站在一起,聆听了给广东带来了春天,给改革开放带来了春天,也给全国人民带来了春天的南方讲话;20年后,2012年12月8日,陈开枝在深圳莲花山,又幸运地和到广东调研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站到了一起。陈开枝认为,“如果说当年小平同志来到广东,是为了肯定改革之路,那么习总书记的到来,就是接过了老人家的发令枪,发出动员令:‘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十八大报告提出应继续“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在这份党的历史性的报告中,“改革”被提到了86次。陈开枝认真学习了十八大精神,越学越有劲头,越学越有味道,“十八大精神中‘改革’的精髓让我兴奋不已,这是共产党人的担当,更是一种责任感。”

  一把开启人生境界的钥匙

  和当年的小平同志一样,陈开枝在2005年当上了一名“退役老兵”。退下来的他,甚至比在任广州市政协主席的七年还忙碌--他担任中国扶贫基金会副会长,常年奔走于广西、云南、四川、甘肃山区扶贫。

  陈开枝是邓小平理论的实践者和邓小平理论的传播者。他说,老人家留给我一把做人的钥匙,开启了我的人生最高境界。对南巡谈话最好的纪念就是坚持改革开放,让更多的人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

  早在1996年,时任广州市政府常务副市长的陈开枝,就开始了扶贫之路。

  那时,陈开枝接到任务负责广州市对口广西百色的帮扶工作。当时的百色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12个县中有10个列为国家级贫困县,357万人中有100万人没路行,80万人没水喝,3万多名儿童失学。

  陈开枝说,只要记两句话就知道百色的贫困状况了:一是住房八面来风(茅草房四处进风漏雨);二是生活“四个不上”:不上学(没钱读书)、不上床(没有床)、不上桌(没东西吃)、不上厕(没有厕所)。

  “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苦孩子,看到当地人的生活状况,仿佛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百色人,我就下定决心要为百色做一番实事。”对这个邓小平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陈开枝满含深情。18年来,陈开枝连续十年在百色度过春节,以惊人的毅力,跋山涉水,走遍了所有环境条件最恶劣的村寨,不断拓展经贸帮扶、教育帮扶、科技帮扶、文化帮扶、信息帮扶活动。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邓小平同志对教育一贯高度重视。陈开枝把教育扶贫作为重中之重,他通过社会力量筹款2亿多元,兴建、改建242所学校,并自掏腰包资助几十名失学儿童完成学业。陈开枝将在百色市援建的中小学统一命名为“希贤学校”。“‘希贤’是邓小平同志早年曾经用过的名字,我希望少年儿童从小就以邓小平同志为光辉榜样,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发扬光荣革命传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陈开枝已先后去过百色86次。他立志要在自己80岁前,去百色100次。“扶贫就要真扶贫、扶真贫。要做好扶贫工作,认识要高、感情要深、路子要对、作风要实。我们直接到扶贫点去,亲自规划,亲自算账,亲自落实。百色这几年变化在全国是最明显的,其实也没有什么新方法新思路,踏踏实实干就是了。”真扶贫、扶真贫,如今,陈开枝已成为百色人民心目中的“广州亲人”。

  除了百色,陈开枝还走遍了全国大部分贫困地区和灾区--从云贵高原到青藏高原,从祁连山到六盘山,从太行山到大别山,从大兴安岭到草原牧区,都留下了他扶贫济困的足迹。他在扶贫工作的突出成效得到多位中央领导同志的称赞,百色市委、市政府授予他“大好人陈开枝”的牌匾,1998年10月被评为全国“扶贫状元”,2004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东西扶贫协作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永不言倦、生命不息、扶贫不止是陈开枝的坚定信念。而带给他坚定信念的,正是22年前小平南巡。陈开枝说:“小平同志南巡时,直截了当地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小平同志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然后由先富起来的个人和地区支持帮助落后的地区和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这就是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

  每当身处贫苦地区,陈开枝都会想起小平在深圳仙湖植树时说过的那句话:“要让全国人民都种一棵发财树,让全国人民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对小平家乡广安,陈开枝也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2012年,陈开枝曾来到小平母校广安中学,向学校赠书400余本。陈开枝说,“我一直关注着广安,在有生之年将尽最大努力,为建设好小平同志家乡出一份力。”

  这,缘于对小平同志的无限深情。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