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纪念邓小平逝世二十周年

“我是邓爷爷资助的学生娃”

2017年01月23日09:41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周标亮讲述起给小平爷爷写感谢信的经过,非常激动。

  1992年,因为“一个老共产党员”向希望工程捐款5000元,12岁的周标亮人生从此改变。直到两个月后,再次走进校园的她才从老师的口中得知,这个“老共产党员”就是敬爱的邓小平爷爷。

  21年过去,周标亮的身份几经变换,但有一个身份却始终未变——“我是邓爷爷资助的学生娃”。

  8月7日,广西百色市平果县,广安日报特派采访组见到了周标亮。如今,她的身份是平果县教育局副局长兼平果县希望小学校长。

  “不知道捐助者是谁”

  1981年,周标亮出生在桂西大石山区的平果县凤梧乡仕仁村。

  贫穷,是儿时的周标亮对家乡最深刻的印象。“那时家里穷啊,一家人辛辛苦苦一年收入顶多两三千元。”周标亮回忆说,每年的学杂费,都要等到秋收后家里卖了粮食再补交上。

  雪上加霜的是,1992年6月、周标亮上小学四年级时,一场大火烧掉了她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当时我姐姐上六年级,弟弟上二年级,家里实在负担不起三个娃儿的学杂费,爸妈想了好几天,最终决定让我退学。”周标亮说,“当时真不愿退学,心想再苦也得把小学上完,拿到文凭后出去打工挣钱。”

  “一个小学文凭有那么重要?”“当然重要呀!”面对记者的疑问,周标亮宛然一笑,“当时在我们这里,小学文凭就相当于现在的大专文凭,有了它就代表你有知识,不仅好进厂,而且还能谋到一个好岗位呢。”

  辍学后,干农活就成了周标亮生活的全部。“感觉这一生求学的路程就此走到了终点,除非有‘奇迹’出现。”她在日记里这样写道。然而让周标亮没想到的是,两个月后,“奇迹”竟真的出现了。

  五年级上学期开学前的一个傍晚,班主任李老师找到正在田里干活的周标亮。“李老师让我赶紧回学校去上学,说有个‘老共产党员’给希望工程捐了一笔款,这笔捐款直接拨到了平果县希望小学(1991年10月20日,经共青团中央和中国青基会批准,仕仁村小学改建为平果县希望小学),用于资助25名贫困学生,我也在资助名单里。”周标亮依稀记得,当天晚上,奶奶按照当地风俗给祖宗的牌位上了香,“感谢有人帮助我们”。

  “当时我们都不知道这个‘老共产党员’是谁。”周标亮说。

  “我们给邓爷爷写了一封感谢信”

  1992年9月1日,周标亮再次走进了校园。“开学典礼上,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受捐仪式。”周标亮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当时所有受助学生都上台发了言,说一定好好学习,用实际行动感谢那个“老共产党员”。

  两个月后的一天,李老师把周标亮和韦润忠、黄华柏三人叫到办公室说,邓小平是大恩人,他们的学费就是邓爷爷捐的,“你们3个人年龄最大,好好商量一下,代表全体受助学生给邓爷爷写封感谢信。”

  “说句老实话,我们当时都不太知道邓小平是谁,印象里在书上学过,是一位在战争年代很能打仗的大官,住在北京。”周标亮回忆说,究竟写什么才好呢?当时我们三个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就重点写学习情况。

  尽管已过去了近21年,但感谢信的内容周标亮至今仍记忆犹新:

  敬爱的邓小平爷爷,您好!当我们得知您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向希望工程捐赠了5000元钱,又得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把这笔钱用于救助我们百色革命老区的失学孩子时,我们激动得哭了……我们感到,虽然您住在北京,离我们好远好远,但您的心与我们贴得好近好近。

  这一刻,周标亮的眼里有泪花闪动!

  “感谢信是校长走了十几里山路,拿到乡邮政所寄走的。”周标亮回忆说,当时他们都没想到,11月18日,《右江日报》以“百色地区受助学生给邓小平同志的致敬信”为题,对感谢信进行了全文刊载。

  陪同我们采访的右江日报社编委韦克家介绍,1992年岁末,“希望工程92首都记者考察团”赴部分贫困地区考察、采访。在广西,新华社记者听说了这件事,深为感动。新华社为此发了通稿,从《人民日报》到全国各地报纸,几乎全部在最醒目的“报眼”上刊登了这条消息。“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希望工程实施以来最有影响的新闻之一。”韦克家说。

  而让周标亮至今仍引以为豪的是,这都源于“我们给邓爷爷写了一封感谢信”。

  “从没想到能被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

  2012年6月26日,对周标亮来说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这天,她被选举为党的十八大代表,也是平果县唯一一名党的十八大代表。

  “我就是一名普通教师,从没想到能被选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周标亮告诉记者,消息传回平果后,县委组织部的一位领导特地打来祝贺电话:这既是你个人的荣誉,也是平果县的荣誉!

  而荣誉的背后,是艰辛的付出。

  2000年,周标亮以优异的成绩从田东民族师范学校毕业,她放弃城市生活,毅然回到了母校——平果县希望小学。面对记者,周标亮坦承当初有报恩的想法:报邓爷爷的恩,报社会的恩。“经媒体报道,我得到了许多人的资助,于是常想,别人这么帮你,那就一定要做出点成绩给大家看。”周标亮说。

  刚到学校的时候,没有住的地方,周标亮便回几公里外的家住,每天早早地起床往学校赶;她教一年级语文,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尝试穿插一些游戏,她的课很受学生们欢迎……2005年3月,凭着优异的教学成绩,周标亮当选为平果县希望小学校长。

  周标亮经历过失学的痛苦,因此她暗下决心,在任教期间,绝不让任何一个学生辍学。她到处“化缘”,帮助那些没有钱读书的学生。“第一次找企业‘化缘’时,我低着头很难为情,都不敢大声说话。”周标亮笑着说,“但为了孩子们,硬着头皮也得去。”

  正因为这份执著,社会各界的热心人士被她打动,纷纷捐款捐物支持“希望工程”。在各方援助下,如今的平果县希望小学已从普通的农村小学变成一所各方面配备比较完善的希望小学,13年来没有一名学生辍学。周标亮也因此获得了一个外号——“化缘校长”。

  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后,周标亮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十八大召开期间,她多次呼吁:“希望国家多关注我们农村教育,多关注我们乡村教师的福利待遇和培训。”

  “一定要到邓爷爷家乡去看一看!”这个愿望一直深藏在周标亮的心里。2011年6月,她在重庆西南大学培训时,特地打电话叫上爱人一起赶到广安。

  “在邓小平故居陈列馆,我第一次看到了当年邓爷爷给希望工程捐款的收据。”周标亮告诉记者,如果有机会,她还要带孩子到广安看一看,“邓小平爷爷资助我念书,我要让孩子从小就学会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