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纪念邓小平逝世二十周年

转折之城的小平记忆

2017年01月23日09:29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1935年1月,小平同志参加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2月,他随部队二进遵义,开展了一系列革命活动。解放后,小平同志两次莅临遵义视察,给遵义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到遵义,只是小平同志大海般丰富的人生经历中的涓涓一滴,但却能折射出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思想光芒--

遵义,因我党历史上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在这里召开,而成为闻名中外的红色之城、转折之城。小平同志一生曾多次来到遵义,给遵义人民留下了深刻而难忘的记忆。

为了追寻小平同志在遵义的足迹,我们在遵义会议纪念馆找到了现年76岁的遵义纪念馆原馆长、研究员费侃如老先生。“他曾四次到过遵义,第一次是参加遵义会议,第二次是红军二占遵义的时候……”说起小平与遵义的故事,老人如数家珍。

记忆之一:

指认遵义会议的会议室,关心纪念馆建设

站在遵义会议会址楼前,费老从小平同志第三次来到遵义,开启了我们的访谈。

“1958年11月的一天,小平同志午饭后稍事休息,就来到了遵义会议旧址。”费老边讲边领着我们来到二楼当年的会议室,“当小平同志看见会议室还是以前的样子,对陪同的同志说:‘会议就是在这里开的。’他还指着靠里的一角说:‘我就坐在那里。’”

而邓小平来遵义会议旧址之前,时遵义地委虽然在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的帮助下,从一份历史文件中弄清楚了遵义会议召开的地方,但却不敢肯定会议室具体是哪一间屋子。费侃如说,直到邓小平指认后,遵义会议的会议室才定了下来。1959年10月1日,经上级有关部门批准,遵义会议会址正式对外开放。

看见会议室里的陈设,我们仿佛看见了当年遵义会议召开时的情景,而在靠里的一角,一位小个子正专心致志地记着会议的内容……

走下二楼,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过廊,从纪念馆的后门出来,来到红军总政治部旧址,费老指着门楣上的牌匾说:“‘红军总政治部旧址’这几个字就是小平同志亲自题写的。”他接着说,这里原来是天主堂,“解放后,人们一度还以为遵义会议就在这儿召开的,小平同志来到这里后,大家才知道这儿是红军总政治部的旧址。”

费老介绍,当时的遵义地委书记陪同了小平同志,他们从杨柳街步行到丝织社门口时,地委书记便向小平同志汇报,遵义准备将这一片搞成纪念区,把天主堂、公园、文化小学、遵义四中连起来,与遵义会址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纪念区。小平同志很赞同,当即说:“这里是应该建个纪念区。”

而在1965年11月,小平同志再次来到遵义,在参观遵义会议会址时,他作出重要指示:“要把遵义会议会址的维修搞好,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都知道这个地方是伟大的转折点,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

记忆之二:

深入城乡走访,指引遵义发展方向

在遵义城区中心地带,有一条窄窄的长约100米的巷子街,街道虽窄,但里面的小吃挺有名气,其中最出名的要数德珍豆花面。

面馆的名气来源于主人与小平同志的一“面”之缘。面馆主人杜德珍回忆,1958年,年方13岁的她在遵义合作豆花面馆当服务员。大约是十一月的一天,她做梦就没想到,时为中央领导的邓小平竟在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面馆吃豆花面,小平同志连声夸赞豆花面“好吃、好吃”,一口气吃了两碗。同时,小平同志还仔细询问了豆花面馆的情况:有多少服务员,每天接待多少顾客,等等。临走时,小平特别对陪同的地方领导说:“你们要把豆花面、羊肉粉、鸡蛋糕搞起来,作为地方名小吃,作为你们的特色。”

费侃如老先生则介绍,邓小平离开遵义后,全地区各个县的饮食服务行业都到遵义来参观学习,从此,遵义的豆花面、羊肉粉、鸡蛋糕名声大作,成为远近闻名的特色小吃。

“第三次来遵义时,小平同志还特别关心农业和工业。”费老说,在此期间,小平同志聆听了遵义地区部分县的农业工作汇报。在得知绥阳县出产苎麻时,小平同志立即询问苎麻的亩产量和市场价格,得知种一亩苎麻当种十亩粮食时,他说道:“这很有搞头,你们要多种点,成为麻县。”接着,他又对众多与会干部说:“你们山区资源多,要多生产有市场的经济作物,多搞有交换价值的产品,应该按资源特点,搞一些铝县、铜县、杉县、麻县、茶叶县、蚕丝县、烤烟县等。”后来,小平一行还去了遵义龙坑大风暴人民公社、遵义锰矿厂等地深入走访。

记忆之三:

关心百姓疾苦,恩人故事传遍遵义城

对于遵义市自来水公司退休职工刘碧珍来说,小平同志可谓是她全家的恩人,其背后的故事,遵义城内几乎是人人皆知。

费侃如老先生讲述,事情发生在小平同志第三次来遵义期间,一天,小平同志在去毛泽东同志旧居参观途中的一家羊肉粉馆吃米粉,与粉馆相邻的刘碧珍得知是中央领导来了,便抱着只有几个月的小儿子推开阻拦的人群,“扑通”一声跪在小平同志面前,称要给领导反映问题。小平同志把她扶起来,亲切地问道:“你多大了,找我有什么事?”刘碧珍说:“26岁,找你解决工作养活儿女。”

在对话中,小平同志得知,刘碧珍的丈夫被劳动改造后,一人带着3个儿女,大的才5岁多,小的只有几个月,生活实在难以维持下去。为了能够生活,刘碧珍也找过一些部门,但因丈夫是劳改犯,便没有得到任何解决。清楚情况后,小平同志眼眶略微有些湿润,他当即对随行的同志说:“她(刘碧珍)爱人犯法,但她没有罪,子女更没有罪,应该给她安排工作。”

就这样,刘碧珍被安排在公共汽车公司工作,1962年又被调整到自来水公司工作。在小平同志的关心下,母子四人的生活从此有了着落。

1997年2月,当得知小平同志逝世的噩耗后,刘碧珍竟不住失声痛哭,并在家里搭设灵堂,接连几天,她和家人都要在小平同志的灵前拜祭,以此方式表达对恩人的沉痛怀念。

采访后记:追求小平同志的足迹,我们走在遵义城内,处处感受到小平同志对这片红色热土倾注的感情,也深刻感受到革命老区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无比怀念。费侃如老先生告诉我们,在小平同志逝世10周年之际,遵义市修复了遵义会议期间邓小平住址,内设邓小平居室、邓小平陈列馆等。而今,每天来邓小平住址参观的游客不断。费侃如说:“和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一样,十一届三中全会则确立了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两次会议,都是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和国家、民族的命运,是伟大的历史转折点。又特别是自十一届三中全会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国家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今的中国,综合国力跃居世界前列,民族自豪感空前增强,人民过着幸福、富裕、安康的日子--我们应该牢记小平,怀念小平,永远感恩小平。” (广安日报特派采访组)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