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润物细无声(2)
小平同志对亲人的爱是深沉而且内敛的。小平同志的妹妹邓先群曾经对我说起小平夫妇在江西时的一些事:
“文革”中,小平和卓琳被遣江西“劳改”,小儿子邓质方从山西插队的农村来看望他们。当假期已满,儿子要回农村时,小平什么也没有说,早早起来,为儿子做早饭、打行包,目送儿子的背影渐渐远去,而小平的内心是十分愧疚的,他深感是自己连累了儿女们。当时,五个儿女各在一方,政治上都受到牵连。带着沉重的心情,夫妻俩来到了工厂劳动,加上平日营养跟不上,血糖低,到了工厂刚开始干活,小平突然晕厥在车间的地上,当时卓琳十分着急和心痛。工人们很快跑过来把小平扶起,幸好一位好心的同事回家冲了一杯糖水,让小平喝下去。等小平苏醒过来,工人师傅开着拖拉机把小平夫妻俩送回到当时的住地。
在江西,得知胖子(邓朴方的小名)摔成重残,作为父亲,他内心的焦急与痛苦没有表现在脸上。他只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希望能让儿子到三零一医院就医,或者可以来江西与家人同住。后来,邓朴方被批准来到了江西,和父母生活了一段时间。
小平同志没有怨天尤人,只是常常亲自把热水从楼下提到楼上,为儿子洗澡、擦身体,或者推着儿子散步。没有太多的话语,也没有更好的物质补偿,只有无声的父爱和亲情,给了邓朴方莫大的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生活的信心。
在我印象中,邓小平一生极少对他人发脾气,只要不是原则问题,他都保持沉默少语。即使当年江青等“四人帮”污蔑邓小平是“天安门事件”的后台时,邓小平也是首先选择了忍耐。然而,邓小平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一次公开场合的发怒,让我记忆尤其深刻。
他的这次发怒,让世人更加了解了邓小平——作为国家领导人,只要涉及原则问题,特别是国家的利益受到侵害时,他会发脾气,且决不留情。
那是1984年的事情。5月2日,香港《明报》报道了一位负责人对记者的表示:1997年以后中国不会在香港驻军。
邓小平知道后马上发火了。香港回归后一定要驻军的问题是我国坚定的原则立场,而且邓小平的态度始终是坚定的。早在1982年9月,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对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就义正辞严地提出:“我国政府有权在香港驻军。”他强调,这是中国政府在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象征。他还斩钉截铁地说:“我们不能做李鸿章。”
1984年4月,邓小平对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十分明确地讲:“1997年后,我们派一支小部队去香港。这不仅象征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对香港来说,更大的好处是一个稳定的因素。”
同月,邓小平在审阅外交部《关于同英国外交大臣就香港问题会谈方案的请示》报告时,又在关于香港驻军一条下面批示:“在港驻军一条必须坚持,不能让步。”
但是,对这个高度敏感的原则问题,有人却说了错话。
据时任中方谈判代表团团长周南回忆说:1984年5月,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香港一些大的传媒派了一些女孩子来当记者。这些女孩有的还是奉命来摸底的。她们极想捕捉到有关中央对香港回归问题谈判的信息,其中焦点之一就是回归后人民解放军是否进驻香港的问题。她们在人大会议期间,见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就迫不及待地提问。
有香港记者遇到一位领导人就问:“香港老百姓怕驻军,你们中央是不是一定要在香港驻军?”
这位领导人含糊其辞地回答:我们可能不一定驻军吧。
第二天,有香港报纸讲:香港不必驻军,是“中国政府的意见”;“香港回归后,中国将不派军队进驻香港”。
一时间,满城风雨。有人认为,关于香港是否驻军问题,中国的政策变了,邓小平说的话不算了。
一句含糊其辞的话,被香港记者钻了空子。5月25日上午,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闭幕大会结束后,邓小平要与参加两会的港澳代表和委员见面,并安排了记者现场采访。
邓小平先来到福建厅听取港澳工委负责同志的汇报。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姬鹏飞、外交部部长吴学谦、全国政协副主席杨静仁等在场。
会上,一位同志向邓小平报告说:有人曾答复香港记者说“可以考虑不派军队进驻”。
邓小平已经知道香港《明报》的报道,现在一听这话就更火了,立即对在场的人说:香港的报纸报道,有人对香港记者说,中国不会向香港派出驻军。他们根据什么讲这些话?
这时,外交部礼宾司的一名姓张的女同志走过去,小声地跟小平解释说:“黄华同志没有说过这话。”
小平没有听清楚,又连带黄华同志一起批了几句。
这时我对小张说:首长没听清楚,你再上去跟首长说一下,告诉他黄华没有说过这话。
小张有点发憷了,不敢再上前向小平解释,她让我去说,我考虑这事情不能放到会后,于是就走上前去慢慢地对首长说:刚才外交部小张告诉您“黄华同志没有说过这话”。
这次邓小平听清了。他马上说:“黄华同志没说,我予以纠正。这就对了,没说就好哇。怎么能乱说!”
纠正完毕,邓小平继续说这个问题,而且越说越激动,声音也越来越大:“他有什么资格对记者说那样的话?”“以后,有关港澳问题,由我、姬鹏飞为主要领导的港澳有关部门说了算。”
邓小平的声音之大、情绪之激动,是我从没有见到过的。
记者现场采访完了之后,小平决定,还是要在港澳代表和记者面前说清楚这件事情。
邓小平慢慢走到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会见开始了。早已等候在那里的港澳同胞立即站起身来,热烈鼓掌。几分钟后,站在红线外面的记者们拍照完毕,准备退场。
邓小平突然对刚要退出的记者们说:“哎!请你们回来,等一等,我还有话讲。”
邓小平严肃地说:“趁这个机会,我要对记者们说几句话。你们出去给我发一条消息,就说有人讲将来不在香港驻军的讲话是错误的,不是中央的意见。你们给我辟个谣。”
随后,邓小平面对记者郑重地大声讲道:“我国在恢复对香港的主权以后,有权在香港驻军。这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
接着,邓小平的语调提高了:“既然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不能驻军?没有这个权利还叫什么中国领土!”
因为不少人还不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在场的人士对邓小平如此严肃的面容,以及这一番话似乎感到很突然。坐在邓小平旁边的中国记协副主席、香港《大公报》社长费彝民插话对小平说:“5分钟,够啦,够啦!”他是想请记者赶紧离场以后再说。邓小平没有理他。
记者退出以后,他又转向来自香港和澳门的同胞,平和地解释:“我们解决香港问题的立场完全合情合理。我国政府在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之后,有权在香港驻军。这是维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权的象征,也是香港稳定和繁荣的保证。”
邓小平还说:“请代表和委员们相信,只要按照我国政府的政策办事,香港问题是会得到圆满解决的。真正爱国的、爱香港的人是不会失望的,也不会反对的。”
邓小平最后说:“我们明确讲了,中国要在香港驻军。有一条是对的,就是香港不负担军费,费用由中央负担,不用香港负担。这在会谈中我讲了。我说,为什么要在香港驻军?香港以后实行最广泛的自治,驻军象征着香港是中国的领土,象征着我们的主权。”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