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寻常百姓人家(3)
1978年我国南方大涝,水灾严重。快到小平同志生日的时候,小平同志对家里人说:“今年的生日我不过了。”
孩子们问:“为什么?”
小平说:“那还用问吗?水灾这么严重,南方的群众这么困难,我还过什么生日嘛!”
到了小平生日这一天,家里给他做了一个生日蛋糕,饭桌上只比平日多做了两个菜:一个是辣子鸡丁,一个是红烧排骨。
邓楠看到父亲的生日这么简单,就对父亲说:“老爷子,这可是您自己虐待自己啊!”
小平笑呵呵地说:“这不多了两个菜吗?现在,我请你们吃菜!”一句话,逗得家人全都笑了。
(二)润物细无声
一次,小平同志从外面回来,在车里,他看到有人正在胡同柏油路的两侧铺地砖,他马上对我说:“问问这件事和我们有没有关系?是不是为了我们在做这件事?千万不能给居民增加负担!”
我告诉他:这是北京市的一项治理环境的新举措——黄土不露天。小平这才放心。
作为一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整日国事缠身,似乎无暇顾及一些小事。但是说话做事简洁的邓小平,恰恰又是个考虑问题很细致的人。与人相处时,他十分注重细节,哪怕是很小的事情。尤其在会见外宾时,他都要事先让外交部礼宾司的同志告诉他,会见的客人有什么习惯和忌讳。
通过这一件件小事,也让我不断地加深了对首长的了解。感动之余,我写了一篇题为“客随主便与主随客便”的稿子,发表在《前线》杂志上,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使人民更加了解和热爱小平同志。后来,《支部生活》《半月谈》等刊物都相继转载了。
小平同志的住地,与老百姓只相隔很窄的一条小胡同,他很注意与邻居的关系。
1977年,搬到米粮库胡同住地没有几天,小平同志就对我说:“你要注意,我们住在这里不能影响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只能多给他们一些方便,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应该解决的问题和困难。”
按照小平同志的指示精神,多年来,驻地工作人员和战士与当地的居民始终关系融洽。驻地为居委会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居民们也积极主动地维护胡同里的秩序。
一次,小平同志从外面回来,在车上,他看到有人正在胡同柏油路的两侧铺地砖,他马上对我说:“去问问这件事和我们有没有关系?是不是为了我们在做这件事?千万不能给居民增加负担!”
我告诉他:这是北京市的一项治理环境的新举措——黄土不露天。小平这才放心。
小平同志对驻地战士们十分关心体贴。平日里,院子里种的石榴、葡萄熟了,他都要提醒工作人员:“先给战士们送过去一些,他们很辛苦。”每年自己过生日的蛋糕,也总要先给战士们送过去。
搬来住地的第一年,快到“八一”建军节的前几天,有一次小平在车上问我:“快到‘八一’了,准备给战士们搞点什么活动呀?”
我知道首长的心思:首先要想到战士们,就说:“给战士们安排了一场电影,还有些水果已经送过去了。”
小平说:“是啊,以后我们看电影,也可以给战士们看嘛!”
后来,只要首长看一场电影,或前或后,总要让战士们也看一场电影。
刚搬来住地时是7月,院子里还长着战士们春天种上的向日葵和玉米。考虑到首长经常到院子里散步,锻炼身体,周边的这些庄稼会招蚊虫,我就准备让人把它们拔掉,工具都已经准备好了。
这时,小平同志看见了,就指示说:“不要搞了,等这些东西收了以后再弄吧。战士们辛辛苦苦种的不容易,长的又很好,弄了可惜呀!”
小平同志刚搬到新居时,米粮库胡同口有一个岗哨,就在马路边上。一到夏天,值岗的战士在太阳下面直晒,毫无遮挡,小平看到很心疼。他对我说:“得想想办法,战士这样晒着太热了,会中暑的。”
我告诉首长:“有规定,‘马路边不能盖岗楼’。”小平想了想说:“那就种上一棵树嘛!”
听了首长这话,我心里想: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第二天我就找来一棵大点的柳树枝,把它种上了。
柳树枝一天天地成长,一年年地变大。第二年,这棵小柳树就能为哨兵遮阳挡雨了。30多年过去,如今,当年的柳树枝,已经变成一棵粗壮的大柳树了。战士们在这里的岗哨虽然撤了,但是,大柳树仍在。小平同志关爱战士的故事,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
小平同志平时虽然话少,但是,他只要见到工作人员,总是十分热情和尊重对方。住地有一位姓郑的师傅说过这样一件小事:有一次,小平室内的水管坏了,他正要进门去修理,正好赶上小平从房间里出来,郑师傅马上退后一步说“首长先走”。
没想到小平也退后一步说:“师傅先走。”郑师傅不肯先走,说:“不,请首长先走。”“还是师傅先走嘛!”小平笑着对郑师傅说。郑师傅只好先进屋去。
事情很小,但是令郑师傅很感动。
事后他说:“首长这人真好啊!让首长先走一步是应该的,但是邓小平对这样的小事很在意,一定让我先进去,对我们这样尊重,这让我感到很亲切,也很感动。邓小平真是一位非常没有架子,又非常慈祥的老人。”
小平同志说话言简意赅,态度温和慈祥。他对家人的关爱之情,与常人百姓无不相同。如果说有一种关爱温暖得犹如一团火,那么小平的关爱之情细小入微,犹如淅淅春雨润物无声。
三年困难时期,没有什么水果吃。春天,水萝卜下来就吃水萝卜,夏天,黄瓜、西红柿下来就吃黄瓜、西红柿。有时候,午饭或晚饭后,给首长准备的一个苹果或其他水果,他舍不得都吃掉,总是不声不响地只吃半个,留下另一半给家里其他人。
1962年夏天,家人陪同小平住在北戴河。晚饭后,邓朴方约一位工作人员外出玩去了,快到12点还没回来。小平和卓琳心里都很着急,担心出现什么意外。我们都劝首长先休息,让别人去找找。小平并不多讲话,但是他始终不休息,直到朴方两人回到住处。见到朴方回家了,小平仍旧没有说什么,就放心睡觉去了。对于血浓于水的亲人之情,常人都有体会,唯独不同的是,邓小平那种默默无语的爱,让大家感觉是那样地深沉而厚重、那样地与众不同。
平时,家人无论谁有个小病,他都牵肠挂肚地关心问候:是否请医生看过、吃过药没有,还要亲自到跟前探望。有时外出,遇到卓琳同志或者孩子们有病,每天都要问我:是否给家中打了电话?情况怎么样了?
有一次,卓琳同志发烧,正赶上小平到了外地,小平就嘱咐我每天都要想着问一下情况。
一天,卓琳在电话中对我说:“我还是有点烧,但是你告诉首长,就说我不烧了,免得他不放心。”卓琳当然了解小平的性格和心思。于是,这个谎,我真的撒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