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魁星楼的见证

2017年01月18日09:28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广西东兰县武篆镇魁星楼,兴建于清光绪33年(1906年),楼高17.5米,上下4层,底宽7米,朱檐绿瓦,丹柱红墙。1922年,韦拔群组织领导农民武装攻打东兰县城时,曾设指挥部在这里。1926年至1927年间,魁星楼是东兰县革命委员会和武篆农民协会办公所在地,韦拔群经常居住在楼里。

韦拔群的弟媳黄美伦家就在魁星楼旁。1930年3月底的一天,近掌灯时分,下着蒙蒙细雨,韦拔群正在黄美伦家里看书,一个人敲开了家门。

黄美伦出门迎客,只见一位精悍的年轻人站在门口——戴着斗笠,拄着拐杖,穿着草鞋,裤管卷得老高,身后跟着一位红军战士。

“你们找什么人啊?”黄美伦问。

“找韦拔群同志。”红军战士抢着回答。“你们贵姓?从哪个地方来?”

年轻人开口了:“我叫邓斌,从右江方面来。”

新中国成立后,黄美伦曾任东兰县妇女主任等职,2004年去世,享年104岁。她在一篇回忆文章中说:“我真不敢相信,站在家门口的竟然是邓小平政委!我高兴地跑进屋,告诉拔哥。”

“邓政委,辛苦了!”“拔群同志,你好!”两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第二天,韦拔群把邓小平安顿在魁星楼二楼。当时张云逸已率红七军主力离开东兰,邓小平便在魁星楼住下等候。这段时间,邓小平并没有闲着,他来到武篆镇旧洲屯,给在那里培训的60多名右江苏维埃政府领导干部上课,主要讲土地革命的方针政策和工农民主政府的建设。而他最重要的工作,则是在魁星楼中起草和制定《土地法暂行条例》《共耕条例》两个重要文件。此外,《苏维埃的组织和任务》《土地革命的政策和口号》《党的问题》等文献也是邓小平在魁星楼里彻夜挑灯编写的。在韦拔群的家乡东里村,邓小平和韦拔群办起了右江地区第一个共耕社,建设共耕渠,发动各族同胞共同劳动,成果分享。1930年4月下旬,邓小平等在魁星楼上举行几次重要会议,研究进一步巩固革命根据地,收复百色及右江各县的战略部署,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写下了光辉篇章。

如今,东里村共耕渠依然发挥着作用,灌溉着360亩良田。创建共耕社的敢为人先精神,如今正激励着武篆人民积极探索,建设美好家园。

2008年,东兰县请到了著名雕塑大师曹崇恩教授,设计制作了一尊高3.2米的“邓小平与韦拔群相见魁星楼”铜像。同年12月28日,铜像在魁星楼前揭幕,巍然耸立的铜像给后人再现了当年两人的第一次握手。(韦鹏雁)

(摘自《广西日报》)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