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与中共八大

2017年01月06日10:51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1956年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进程中极其重要的一年。这一年的9月15日,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一次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大会确定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共八大也是邓小平政治生涯的重要转折点,无论是在筹备会议的过程中,还是在大会期间各项议程的进行中,邓小平都十分引人注目。在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

参加筹备工作

1955年3月31日,毛泽东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代表中共中央宣布:中央决定1956年下半年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从决定召开八大起,中共中央便开始了各项准备工作。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央组织部部长,肩负起了筹备工作的重任,从起草大会的报告到安排大会的具体日程,从审阅大会的发言稿到安排大会发言,从讨论八大代表选举问题到起草大会通知,关于八大的大事小情,他几乎都参与了。

1955年4月21日,邓小平将草拟的八大政治报告起草委员会、修改党章和修改党章报告起草委员会名单报送毛泽东。根据毛泽东提交政治局会议讨论的批示,5月12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并予以通过。邓小平同时参加了上述两个起草委员会的工作。

这一年的9月18日,邓小平将他修改审定后的《关于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草案的说明》报毛泽东审阅,毛泽东看后批示:我认为可以照这样去讲。10月4日,邓小平在北京召开的中共七届六中全会扩大会议上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草案的说明》。邓小平在说明稿中,着重对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推迟召开的原因、八大的主要议程、代表选举、召开的时间等作了解释。

1956年3月23日,邓小平在中南海的西楼会议室主持中央秘书长会议,讨论八大代表选举等问题。一个月后,他又在这里召开的中央秘书长会议上,具体主持讨论出席八大代表的名单。5月11日、12日、18日,邓小平又连续主持秘书长会议,讨论中央一级机关出席八大代表候选人问题。12日,他在怀仁堂召开的中央机关有关单位负责人会议上,专门讲解了代表候选人问题。

8月15日,他亲自代中央起草下发了通知:(一)八次大会定于9月15日开幕。(二)现决定9月1日到9月14日举行八大的预备会议。(三)请你们通知各代表务必于8月31日以前到达北京,向中央办公厅报到。(四)中央决定各地区和各单位所选出的候补代表,一律列席八次大会,请通知他们同时到达北京。

为了更直接地、具体地准备八大会议,中共中央于同年8月22日召开了党的七届七中全会第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就八大的六个文件作了说明。他强调,八大议题和安排发言,应该突出八大讨论国家经济建设的主题。他

举例说:像工业方面,除了一些比较带系统性的发言外,还要组织二十几篇稿子,这样才表现出会议是在讨论建设这个重点。对此,毛泽东和与会者深表赞同。毛泽东说:小平同志说得对,这一次重点是建设。报告里面有这么几个大题目,都可以讲。但是重点是两个:一个是社会主义改造,一个是经济建设,这两个重点中主要还是在建设,这个报告的主要部分,3万字中有三分之一是讲建设。很显然,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是八大报告的主题。

八大筹备工作紧张繁忙而又发扬民主,为开好党的八大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

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大会的代表共1021人,代表着全党1073万党员。在这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是在邓小平的亲自主持和领导下进行的。对于修改党章工作,邓小平不仅抓大势,抓方针性的意见,而且连报告的具体细节、报告的字句都注意到了。在1956年8月22日召开的七届七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在谈到八大文件修改方针时说:第一次推翻你的,第二次推翻他的,推翻过来推翻过去,这也说明我们是民主的。他还说:修改时要先提大势,先提方针性意见。邓小平在发言时进而指出:刚才主席讲了,先提大势,先提方针性的意见。但有些文件,像党章,就不那么好提大势了,必须是哪一个字要改,就改哪一个,凡有意见的都在这个本子上批。毛泽东听后表示完全赞成,补充道:不仅是大势,也包括细节、文字。

邓小平在紧张、繁忙的筹备工作中抽出时间对自己将要在八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进行了数次重要的修改。改动内容最多的是第一部分关于修改党章所根据的条件。在此,报告从党组织的状况分析入手,阐明了我们党处于执政以后所面临着新的考验,指明了经受这种考验所应当采取的办法。此外,对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实行民主集中制等部分,邓小平也都做了不少修改。对于报告的文字,邓小平也是力求简洁、顺畅。所以,修改党章的报告虽然文字较长(2.9万字),但字句简洁,生动有力,体现了他一贯的文风。

9月16日,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向八大作了《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他的报告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和我们党的切身经验,深刻总结了建国后执政党建设的新经验,并且借鉴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提出了加强党的建设的任务和措施。报告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党,已经在全部国家工作中居于领导地位。执政党的地位,使我们党面临着新的考验,我们需要实行党的内部的监督,也需要来自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对于我们党的组织和党员的监督。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应用。在我

们党内,长期以来,由党的集体而不是由个人决定重大的问题,已经形成一个传统。我们党从来认为,任何政党和任何个人在自己的活动中,都不会没有缺点和错误,这一点,现在已经写在我们的党章草案的总纲里去了。因为这样,我们党也厌弃对于个人的神化。我们的任务是,继续坚决地执行中央反对把个人突出、反对对个人歌功颂德的方针,真正巩固领导者同群众的联系,使党的民主原则和群众路线,在一切方面都得到贯彻执行。

邓小平的这篇报告,提出了关于执政党建设的原则和主张,把毛泽东创立的党的建设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对党的建设具有重大的和长远的指导意义。

出任中共中央总书记

1956年9月13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七届七中全会第三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专门讲了中共中央准备设副主席和总书记的问题,重点是向与会同志推荐和介绍陈云、邓小平。

毛泽东认为,为了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党中央设副主席和总书记是非常必要的。当毛泽东谈到党中央秘书长一职改为总书记,并推荐邓小平担任总书记时,邓小平表示:我还是比较安于担任秘书长这个职务。毛泽东接着风趣地说:他愿意当中国的秘书长,不愿意当外国的总书记;其实,外国的总书记就相当于中国的秘书长,中国的秘书长就相当于外国的总书记。他说不顺,我可以宣传宣传,大家如果都赞成就顺了。接着,毛泽东以赞许的口吻说:我看邓小平这个人比较公道,他跟我一样,不是没有缺点,但是比较公道。他比较有才干,比较能办事。他比较周到,比较公道,是个厚道人,使人不那么怕。顺不顺要看大家的舆论如何,我观察是比较顺的。不满意他的人也会有的,像有人不满意我一样。你说邓小平没有得罪过人,我不相信,但大体说来,这个人比较顾全大局,比较厚道,处理问题比较公正,他犯了错误对自己很严格。他说他有点诚惶诚恐,他是在党内经过斗争的。

截至当时,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中得到过毛泽东的肯定性评价的人为数不少,但得到他这么高评价的人大概只有邓小平了。毛泽东对邓小平的赏识和器重由此可见一斑。

在八大上,邓小平当选为中共中央委员。在随后于9月28日召开的八届一中全会上,他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书记。这时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六人组成。从此,邓小平进入了中国党政最高领导层,成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这一年,他刚满52岁。

八届一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整整当了十年总书记,负责主持中共中央书记处的工作。他后来曾经说:“在我的一生中,最忙的就是那个时候。”(武市红)

(摘自《党史博采》)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