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公认的外交高手
真诚的外交理念(2)
其实,福田无须解释和遮掩,不论是邓小平的真诚与坦荡让日本政要们个个内心慌乱如麻,如坐针毡,还是像裕仁天皇那样,小平的诚意让福田在祝酒词中有感而发,总之,是邓小平发自内心的友好表示,刺激了日本人。
小平同志很快就知道了这个细节,毕竟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发生的事。第二天,我国的《人民日报》没有按照日方原稿刊登,而是如实报道了福田的讲话。
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而我们国家人为的内乱造成的损失严重,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在日本访问期间,小平同志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掩饰祖国的落后现状,虚心向日本人民请教,这也让日本人民感受至深。
在参观日产汽车公司时,看到车间里自动化程度达到90%以上,近50个机器人在有序地工作,小平很感兴趣,随即向日方问了些问题,都是有关“工人的受教育程度”“零件是哪里产的”“女工多少人,工资多少”等企业管理的具体问题。听了厂方的回答,中方一行40多人都很受启发。
小平在答谢董事长时,实实在在地说道:“我懂得什么是现代化了。欢迎工业发达的国家,特别是日本产业界朋友们与中国的现代化进行合作。这也将加深两国的友谊、促进两国的发展。”
日本朋友对小平同志的诚恳十分感动。他们拿出钢笔让小平同志题词留念。小平同志扭过头,问了一句:“有没有毛笔?”毛笔很快拿过来,小平同志写下:“向伟大、勤劳、勇敢、智慧的日本人民学习、致敬!”
这个题词,让日本人民视若珍宝。当时,尽管日本的现代化程度高于中国,但是,一个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的领导人,能够如此谦恭,实属大度。
小平同志还参加了日本六个重要经济团体的聚会,参加的人数和热烈程度,远远超过当年欢迎英国女王伊丽莎白的情景。像土光敏夫这样日本企业界的元老级人物,来了不少。
土光敏夫是日本在战后创造经济奇迹的典型代表。他时年已82岁。午餐会上,小平同志谦虚地向土光敏夫说:“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比世界落后二十年。中国荒废了十年,在此期间,日本等其他国家进步了,因此,里外落后了二十年。”
一向以沉默寡言著称的土光敏夫钦佩地说:“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邓小平)说中国还很落后,必须进行学习,必须向先进的日本学习,这种谦虚态度和对于实现现代化的坚强决心。”
25日下午,在东京的日比谷召开了有400名记者参加的招待会。在会上,小平同志就中国的经济情况向与会记者作了真实的说明。他重申:“首先要承认我们的落后,老老实实承认落后就有希望。再就是要善于学习。这次到日本来,就是要向日本请教。我们向一切发达的国家请教。相信本着这样的态度、政策、方针,我们是有希望的。”
说到这里,小平同志作了个比喻,他说:“长得很丑,却要打扮得像个美人一样,那是不行的。”
一句话让记者们哄堂大笑。从这些记者的脸上看得出来,他们是善意的笑,对这个具有十亿人口大国的领导者,他们油然而生敬意。
第二天的日本各大报纸都在评论前一天的记者招待会。《东京新闻》说:“这位‘矮个子巨人’真是名不虚传。既诙谐又雄辩,很有说话技巧。”
在参观大阪的松下电器公司时,小平一行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参观松下彩电生产线。
当年,我国人民对日本彩电是十分青睐的。小平同志与时年83岁的松下幸之助交谈了足有20分钟。小平对这位具有“经营之神”称誉的老人给以称赞,他说:“值得我国学习的东西很多。希望松下老先生和各位给予援助。”
松下幸之助高兴地说:“我们什么都传给你们。”
现场一片掌声响起来,大家为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而高兴。
当然,尽管是一路谦虚,但是在该讲原则的时候,小平同志照讲不误,丝毫不给日本朋友留面子。
在记者招待会上,一位记者问:日本采取全方位的外交,同所有国家都友好相处,中国会不会与日本有分歧?
意在言外。日本的“全方位”外交,就是不想得罪美国和苏联等主张强权政治的国家。同美国一样,日本也不愿意提及霸权主义。
听了这个问题,小平同志正了正身体,十分严肃地说:“反对霸权主义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核心。因为我们要和平友好,谋求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谋求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不反对霸权是不行的……按照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包含的意义来说,我想,如果有人把霸权加在日本头上,恐怕日本人民也不会赞成。”
小平的话一箭双雕,让所有记者无不称奇。现场一阵唏嘘感慨之声。
邓小平极其注重中国的真诚形象,反对大国沙文主义。1990年,在北京举办的亚运会上,邓小平在一次观看排球比赛时,看到比赛场上悬挂着“中国必胜”的大幅横标,当时他没说什么,过后他让我给张百发副市长打电话,让把这幅标语摘下来,并转告说:中国是个大国,总说必胜不好。
“钢铁公司”与“铁娘子”的较量
如果说邓小平的日本和美国之行,让外国人更多地感受到小平的亲和力与机智幽默的一面,那么,与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谈判,让人们更加真实而全面地认识了邓小平。他那种超凡而又独特的外交风格,他那种处事不惊又坚韧不拔、从容淡定又高屋建瓴的伟人风范,令世人称绝。
1982年9月24日,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就
中国香港问题的谈判,震动了世界。这不仅仅是因为谈判主题的重大,还因为一位是风骨伟岸的社会主义国家的领袖,一位是泼辣善辩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首脑;一个被毛泽东称为“钢铁公司”,一个被世界喻为“铁娘子”。两者相遇,胜负暂且不论,钢铁碰撞的铿锵之声也足以震撼世界。与其说是谈判,不如说是较量。
对于香港问题的解决,毛泽东早已对邓小平寄予了厚望。尽管“文革”中邓小平被称作“中国第二个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但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毛主席没有听信江青等人的恶言,保留了邓小平的党籍;当“四人帮”想进一步囚禁邓小平时,邓小平住所已从西城区炒豆胡同秘密转移到了东城区东交民巷。这一切,都证实了毛泽东主席对邓小平的期待。
还是在1974年5月25日那天,毛主席会见英国保守党领袖、前首相希思,邓小平和周总理都参加了会见,会谈中主要涉及团结反对两霸等问题。会谈结束时,宾主起身,这时,希思又问了毛泽东一个问题:香港问题有什么打算呢?
毛主席指了指邓小平说:“我老了,香港问题就让他们年轻人去解决吧!”
希思扭过头认真看了邓小平一眼,把邓小平存在了记忆深处。
1982年4月,希思再次访问中国时,专门就香港问题试探过邓小平,小平同志的回答简单而坚定:“香港的主权是中国的,我们到时候是要收回的。”这让希思只是再次感到吃惊而并不陌生。因为当年在毛泽东那里认真看邓小平的那一瞬间,他就有了思想准备。迫于英国在香港的巨大投资,希思当然想使出浑身解数,保护英国的利益,其目的就是要争取在谈判中获得全胜。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