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赶超!跨越!广安跻身全省“千亿俱乐部”

2016年11月09日08:46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岳池县医药产业园区。

冠华科技汽车仪表生产车间一角。

邓小平故里景区游人络绎不绝。

即将建成的杭萧钢构装配式绿色建设生产基地。

岳池县泽蓉生态猪养殖专业合作社。

在广安经开区,四川华辉杭萧钢构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建设的装配式绿色生产基地,将于本月进行试生产,而这距该项目开工不过4个月时间。

四川华辉杭萧钢构装配式绿色建设生产基地项目的快速推进,不但生动诠释了“项目年”的“广安力道”,更是广安市经济跨越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2015年,广安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双双突破千亿元,成功跻身全省“千亿俱乐部”。

做大的不单是经济总量“蛋糕”,经济结构也在持续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末”的20.5:48.2:31.3调整为2015年的15.8:52.2:32.0,产业创新、融合、成链、集群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为经济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动能。

站在“双千亿”新起点,广安市认真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和“项目年”工作,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守住了稳增长的底线,积累了增后劲的基础,创造了促转型的优势,提升了抓改革的空间。

今年1至9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4.3亿元,同比增长7.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243亿元,同比增长12.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8.6亿元,同比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30.8亿元,增长13.2%,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49.5亿元、支出188.5亿元,分别增长16.4%、18.3%,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

“在经济发展整体环境趋紧的大背景下,广安市前三季度经济工作取得的成绩难能可贵、实属不易。”市委书记侯晓春说。

面对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产业结构性萎缩,新旧动力转换不够等不利因素,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挺起了广安经济发展的工业“脊梁”

每天晚上10时许,数辆大货车会准时停在华蓥市工业新城华金润集团的厂区里,将一批批电子产品运往深圳。不久,这些“华蓥造”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就会出现在东南亚、南美、中东等海外市场。

华蓥,一座曾经依靠煤矿、水泥等高能耗、高污染矿山资源型工业支撑起来的城市,成功以一件件“华蓥造”电子产品,敲开了世界经济大门。

新型“电子城”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华蓥决策层对发展工业经济的清醒研判:唯有转型,才有出路!

短短几年时间,“一黑二白”的华蓥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如今,“华蓥造”电子产品的营销网络覆盖到全球,实现后发赶超。

事实上,华蓥仅是广安市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作为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原煤、电力、水泥等传统产业曾支撑起广安市工业的半壁河山,但随着经济的加速发展,产业类型单一、资源型工业结构偏重、环境保护等问题日益突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转型升级转的是经济、效益的增长方式,绝不是单纯的转行业。”在吃透上情、掌握市情、借鉴他情的基础上,侯晓春明确转型升级路径——因地制宜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依托创新培育新兴高端产业的“双轮驱动”转型之路,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后发也要高点起步。2013年以来,广安市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化解过剩和落后产能,着力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细化工、高端装备制造等高端产业。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给偏居川东、经济总量规模小的广安带来“裂变”:

华蓥电子信息产业形成规模效应,企业数量实现从0到55的突破,基本形成从零部件生产到整机研发制造的完整链条;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岳池医药产业园跻身全国生物医药产业“顶级俱乐部”;

高端装备制造业高点定位、注重创新,以四川光前集团有限公司、四川湘邻科技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骨干企业迅速崛起,光前集团自主生产的8AT自动变速箱更是一举打破洋品牌垄断的局面,结束了100%依赖进口的历史;

新型住宅产业遍地开花。积极抢抓国家住宅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市、全省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市机遇,成功引进北新建材、杭萧钢构、卓达集团等行业龙头企业,新型住宅产业成为广安经济发展的又一战略性支柱产业;

……

“经济发展当前阶段,无论是稳增长还是抓投资,项目是支撑和基础。”在今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市委副书记、市长罗增斌要求,全市上下务必要以“项目年”为重要抓手,突出投资消费拉动,确保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向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借脑借智”,为广安经济发展谋良策,为项目引进搭桥梁,着力抓高端产业引进,推进传统产业技术创新;成立重大产业发展推进工作组,通过抓产业规划、抓招商引资、抓项目推进、抓平台建设,推进重大产业加快发展。

“广安号”经济快车加速前行。今年以来,远成广安智慧物流城项目、深圳旭升电子视窗防护镜片项目等一大批高科技、高产出、低污染、低能耗项目落户广安。截至目前,今年全市已累计集中开工重大项目6批次、414个,总投资1489.4亿元。

在大力发展高端产业的同时,广安市还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提挡升级。

连日来,位于邻水经开区的四川盛弘机械有限公司,全部机组、工人满负荷生产。“公司主打产品——工业机器人的订单交付时间已排到了明年1月。”该公司副总经理刘汉文介绍说。

盛弘机械的产销两旺,得益于转型升级。2014年9月,生产传统航模机的盛弘机械与清华大学、重庆大学等知名高校结成战略合作伙伴,研发生产的聚研精机和捷米机器人,不仅畅销国内,还成功打入东南亚市场,产品供不应求。

与此同时,直面不断加大的经济下行压力,广安市还先后出台20条稳增长工作措施,密集推出促进工业经济稳定增长20条措施,商贸服务业发展20条措施等,全力以赴稳定经济增长。

一系列过硬举措接连出台,广安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淘汰和改造传统产业的步伐同步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有力地挺起了广安经济发展的工业“脊梁”。今年1至9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43亿元,同比增长12.7%。

创新实施“111”(一个大环线、一个单元、一条连接线)工程,坚持以品牌战略拓市场、创新机制强保障,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变,成功走出一条丘陵地区发展现代农业的新路子

黄澄澄的柚子挂满枝头。11月1日,在广安区龙安乡勇敢村的龙安柚种植基地里,业主申海正和村民们忙着采收柚子。申海告诉记者,今年,他这100多亩龙安柚种植基地已部分挂果,摘下的柚子经过简单处理后,就会被上门收购的经销商统一运走。

时间倒回到两年前,位于大云山的勇敢村却是另一番景象——通村仅有一条碎石路,村民进城基本靠走,糟糕的交通让投资者“望路兴叹”。“道路不通,果子还来不及卖就烂在地里。”申海说。

如今,环绕产业大道发展的近千亩水果产业基地,让昔日的荒山坡变成了“花果山”,鼓起了当地群众的“钱袋子”。

巨变源于“111”工程,一条产业大道不仅贯通大云山两端,也打通了产业基地到消费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广安市按照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标准建设、成片推进的总体要求,创新实施“111”工程,打造出300平方公里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及新农村建设示范区、220平方公里的乡村旅游产业带,实现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广安是四川相对落后的一个农业市。”侯晓春认为,只有坚持走标准化精品农业之路,高标准、成片推进现代农业基地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才能从根本上系统解决“三农”问题,推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作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四川省全域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示范市,近年来,在连片推进的基础上,广安市还把着力点放在农业精深加工之上。目前,全市已建成优质粮油基地100万亩、柑橘基地120万亩、蔬菜基地100万亩、花椒基地21万亩、核桃基地32万亩、葡萄等特色产业基地15万亩、千斤粮万元钱示范基地106万亩。

新村建到哪里,产业就跟进到哪里,产业和新村融为一体。重点围绕“111”工程分布区,全市新、改、扩建农民新型聚居点2617个,整体打造幸福美丽新村251个,“洁净水”行动实现全覆盖,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与此同时,广安市不断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着力打造邓小平故里优质农产品华蓥山公用品牌,不断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目前,全市已注册优质农产品品牌2000余个,认证“驰名商标”4个、“著名商标”11个、知名品牌46个。

走进位于邻水县观音桥镇三板桥村的生态猪养殖场,不闻猪粪臭,但闻谷糠香,一头头猪儿膘肥体壮。“猪场不臭,猪儿长得好,又不生病,这生态猪养起来硬是安逸。”业主甘立华称赞道。

今年以来,广安市大力推进创新农业,把“种好两棵‘黄金树’、养好生态猪”作为产业发展新方向,种植毛叶山桐子、元宝枫,养殖生态猪,带动群众持续增收。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推进,目前,全市已累计发放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贷款498笔、1.46余亿元。

规模成型、连片发展、农旅结合,在今年5月召开的全省深化现代农业林业建设工作会上,广安市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结合的农林产业发展之路,让来自全省的200余名代表眼前一亮,纷纷点赞:广安走出了一条丘陵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林业的新路子,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以邓小平故里景区为核心,着力构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旅游大格局,培育壮大先导型服务业,广安正加速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迈进

8月10日至12日,以“小平故里行·华蓥山上游”为主题的2016四川华蓥山旅游文化节成功举行,一系列极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活动和各放异彩的演出,再次让国内外游客切身感受到广安旅游文化的独特魅力。

从曾经的“默默无闻”到如今蜚声川渝,起于2006年的华蓥山旅游文化节,经过十年磨砺与洗礼,节庆品牌日趋成熟,已成为川渝地区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旅游节会,彰显出“一呼百应”的品牌号召力。数据显示,8月10日至15日短短五天,全市主要旅游景区接待游客21.8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20余万元。

让广安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广安,旅游推介活动必不可少。2014年,广安市成功举办“5·19”中国旅游日主会场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2015年,广安市承办“行南丝绸之路·游大熊猫家乡——欧洲熊猫粉丝四川探亲之旅”广安巡游活动,“小平故里”金字招牌亮相世界;成功举办岳池农家文化旅游节、嘉陵江龙舟文化旅游节等区域性旅游盛会,节会活动“吸睛”又“吸金”。

事实上,举行形式多样的旅游推介活动,只是广安市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又一抓手。

在2013年召开的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侯晓春提出,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广安要采取“超常规”举措——坚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在竞相跨越的格局中全面推动广安旅游产业发展。

在广安市旅游版图中,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及华蓥山旅游文化景区处在首位。以邓小平故里景区为核心,构建69.2平方公里的协兴生态文化旅游园区,集中打造辐射20余平方公里的小平故里精品景区;成立华蓥山旅游文化景区管委会,对幅员500平方公里的华蓥山旅游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力争到2017年,将华蓥山旅游文化景区打造成100亿元以上旅游景区,并创建成为国家5A级景区。

次级景区也要加快发展。以武胜龙女湖旅游度假园区、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景区,力争向50亿元以上旅游园区目标迈进,形成强有力的第二梯队旅游经济支撑点。

底部景区同样要加速发展。武胜宝箴塞旅游区、广安区现代休闲农业园区等继续夯实旅游产业基础,力争到2017年,分别建成为10亿元以上旅游园区。

“首位”“次级”和“底部”,交相呼应,广安市正加速向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迈进。2015年,全市实现旅游收入245.5亿元,同比增长26.2%;过去3年,全市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6%以上。

与此同时,作为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市,广安市大力发展包括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健康养老等在内的先导型服务业,不断夯实区市县底部支撑,强化服务业投资促进、项目实施、企业培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自2014年以来,广安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两年在全省折桂。

如今,以旅游业为重心的第三产业,乘“转型发展、科学发展”的东风,风生水起。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3.6亿元,同比增长8.5%。(记者站 廖小兵 陈定军 游青 本报记者 胡苗)

本版图片由本报记者 张启富 提供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