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恪尽职守
(二)首长为我题写“兢兢业业”四个字
1961年初,前卫士长吕增科同志向我交班时嘱咐说:“你虽然对首长熟悉,但没有当过兵,警卫工作你不熟悉,要很好地尽快地熟悉警卫业务,保证首长的安全。你的气色不错,但也要注意锻炼自己的身体。”警卫参谋张希清同志说:“担子重啊!保卫首长不能出任何问题!”吕增科同志被调到国家体委保卫部门担任领导工作。张希清同志回到了警卫局。从此以后,我就一直跟随首长做警卫工作。听对方说,过去跟首长外出时,带的东西总有丢三落四的情况出现。于是我就想,如何避免自己不出现同样的失误?最后想出的办法就是“不靠好记性,要靠‘烂笔头’”。每次陪首长外出,需要带什么东西,事先想全面,安排好,并一一记在本子上。回家前要一一对照检查,一样都不能少。就这样,自从我接了班,就再没有出现过前面的问题。
按照多年的工作惯例,我除了作首长的警卫,还要兼管驻地的一些行政事务工作。
1961年的一天,卓琳同志看我整天忙忙碌碌的,她把我叫过去说:“跟你说一件事。我跟首长说了,现在看到你一个人工作多,太累了,是否给你加个人。可首长说‘和尚多了没水吃’,你理解是什么意思吗?”
听了卓琳同志的述说,我心里热呼呼的,感觉这是首长对自己莫大的信任与鼓励。看来今后的责任更加重大了。于是我肯定地回答:“我理解。”
行政管理涉及到许多事务性的工作,稍有不谨慎,就容易出现问题。对于这一摊工作,为了不出现任何纰漏,保证首长及全家人的生活,我按照卓琳同志的要求,制订出长期规划和短期安排,还有阶段性的计划和具体措施。对于每个小组的工作,还要提出相应的工作标准和具体要求。我把这些想法向王瑞林主任作了汇报,并征得了他的同意,便开始实施。平日里,我每天晚上睡觉以前,把当天的整体工作和做过的事情在脑子里先过一遍“电影”,想想有哪些做得不到位、不完善的,哪些还需要调整和改善的,然后再确定第二天要做的事。想好了就记在本子上。比如:庭院里四季花草树木的管理、首长的伙食质量、各小组工作的协调等等。每周二我都要组织工作人员开会研究,并及时解决服务工作中的问题。每周五组织大家政治学习和生活会。多年以来,我就是用这种看似简单的办法,让自己的工作极少出现问题,较好地保障了首长及家人的起居和日常生活。
生活中的事情很多,但吃饭是个大事,对首长及家人的一日三餐,我十分重视。针对首长和全家人的口味特点,把每天的三餐饭菜调理到最佳水平。如果发现是口味不对,就要和炊事员共同研究改善的方法。我总是对大家说:饭菜好不好,直接关系到首长一家人的健康,这可绝不是小事。多年来,小平首长家的厨师大部分都很尽责尽力。
小平同志到了外地,我首先要向当地厨师介绍首长的生活习惯和口味。饭后,我一般先不让服务人员收拾桌子,而是一碟一碗地查看首长吃得如何。同时,我还常和驻地的人员相互交流工作经验,以保证首长的饭菜可口。
小平同志吃饭比较快。1961年,有一次首长在家里吃饭,饭菜端上来不久,等到炊事员再把汤端上来时,发现小平同志已经吃完饭走了。后来我找到炊事员商量,决定以后提前上汤,这样可以让首长自己随意,饭前饭后喝汤都可以。
在日常作息安排上,多年来小平同志有个习惯,早晚都要在院子里锻炼身体,春夏秋冬四季如常。除了做做操,还要沿着院子走上几十圈。为了让首长锻炼的环境舒畅些,我常常亲自动手收拾院中的花草树木。浇花、剪枝,等到首长出来锻炼,整个环境是干净清新的;下午晚饭前,特别是夏天,为了让首长感觉晚上也很凉爽,就用水把院墙和甬道都浇湿,等到首长饭后活动时,地面的干湿程度正合适。
实际上,这些事完全可以让花匠来做,但是我想,自己熟悉首长的爱好和习惯,鼓捣花草树木又是自己擅长的,干脆就替单位省个人吧!小平驻地的树木花草,大都是我亲手修剪,就连驻地外面米粮库胡同口的那棵大柳树都是我亲手栽种的。那是当年按首长指示,为值勤哨兵栽的,如今树干的直径都有两尺多粗了。当然,对于庭院里树木花草大的变动,我总要事先征求卓琳同志的意见。如果遇到一些专业问题,我还要找搞园林的师傅来处理,自己也能从中学些知识。
小平同志也很喜爱树木花草。有时我在庭院里修剪花枝,首长也会过来剪两下,或者抚弄抚弄花。每逢到外地,首长总会询问当地树木花草的名字。南方的植物种类繁多,首长更感兴趣。
时间长了,知道了首长的兴趣,每到一地,我就提前做功课。我经常乘着早上跑步的时间,向当地园林部门的专家请教植物的名称,等首长一旦问起时,我基本上都能回答得上来。
了解各地菜市场的情况,也是我提前做好功课的内容之一。“文革”之前和“文革”以后,小平始终关心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状况,总愿意到市场、商场看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平同志更是关心老百姓的菜蓝子,尤其到了外地,他总希望到自由市场看一看。于是,每到一地我就提前踩点,也是乘着早上跑步,查看哪里有自由市场,再与当地的警卫部门商量,看看地点是否合适。我把情况报道首长以后,首长就会兴致勃勃地去转一转、看一看。
工作中,我的缺点与不足,就像优点那么明显。凭着我耿直和急躁的脾气性格,工作中总会得罪一些同志。
我要求工作人员比较严格。我常常对大家说:“做好每一项服务工作,保证不出现任何差错,就是对首长负责。在首长身边工作,不能有任何疏忽大意和侥幸心理。”
对于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我认为错就是错,错了的事就不要解释,不要讲任何理由,而且没有“事不过三”的规矩,同样的错误改了就好,绝不能有第二次,这是我们工作的特殊性所要求的。否则就是对首长不负责。对组织的不负责。
对于这点,一些同事认为我太过分了。我对大家说:在首长身边工作,事情没有大小之分,
每件工作都要当成重要的事情来做,只要出现了差错,就说明你责任心不够。另外,我还要求大家工作中相互配合和支持,把我们的工作看作是个系统工程。只有大家都把自己的那一摊做好了,才能保证为首长服务的工作圆满完成。
所以,一些同志一旦出现差错,我就不客气地直接指出来。
1990年3月的一天上午,我随小平同志在钓鱼台开会,一连几天没有回家。那天,忽然接到家中工作人员的电话,说小平同志的小孙子没吃上早饭就上学了。我一了解才知道,是因为厨师早晨起晚了。
回到驻地后,我找到厨师,严肃地对他说:“首长为了国家大事,常常废寝忘食地工作,脑子里考虑的都是如何搞好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发展。我们做后勤工作的,不能让老人家为这些小事分心啊!我五十岁有个孙女还疼爱得了不得,首长八十岁才有个小孙子,那一定是疼爱有加呀!你想想,当首长知道自己的孙子没吃早点就上学了,心里会舒服吗?这是人之常情啊!”
这个厨师当时很惭愧,承认了错误,作了保证。但是事隔不久,同样的错误又出现了。我讲过,在首长身边工作,差错不能有“事不过三”,因此,经领导批准,立即把这个厨师退回了原来的单位。
对于我的工作方法,有人在卓琳面前告了状,说我要求太严格了。
卓琳同志对有意见的同志说:在工作方法上,我可以提醒张宝忠一下。不过,我们这个家还就得有这么一个人,不然怎么保障首长的生活和工作呢?你们应该理解他,他是为了首长,你们也是为了首长,目的是一样的。
事后,卓琳同志找我也谈了话,让我多注意工作方法。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