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一个体育爱好者

2016年10月11日13:29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邓小平是著名的体育爱好者。从战争年代起,他就对体育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期坚持体育锻炼。足球、游泳、桥牌、棋类、登山等体育运动,都是他十分喜爱的项目。体育运动给了邓小平强健的体魄,而对体育运动有着执着爱好的邓小平,也推动了中国体育运动的发展。

登山鼓舞士气

邓小平的出生地四川广安是山区,他从小就形成了爱好登山的习惯。后来,他投身革命事业,又经常与山岭为伍。广西的将军山、湖南的岳麓山、赣闽边界的武夷山、延水河畔的宝塔山,还有太行山、大别山、紫金山以及四川峨眉山等,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20世纪50年代后期,因为腿部曾骨折过,邓小平开始听从医生的劝告,每天散步以恢复脚力。从此,他逐渐养成了散步的习惯,而且很快就不以此为满足。他常常去登景山、攀北海的琼岛、爬香山。“文革”中,邓小平曾被下放到江西南昌劳动。在江西,邓小平不能爬山,但他仍然坚持散步;以致踩出了一条“邓小平小道”。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第三次复出。1979年7月11日,75岁高龄的邓小平来到黄山。黄山地势险峻,山路崎岖陡峭,攀登十分艰难。这也许正是邓小平所希望挑战的。女儿邓楠指着高耸入云的山峰问:“爸爸,这样高的山,我们能上去吗?”邓小平挥手说:“气可鼓不可泄,我们一定要上去,我们一定能上去。”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对邓小平说:“明日上山,我们已经准备了滑竿。”邓小平当即回答:“我下了决心,要步行上去。”

7月12日清晨,黄山碧空如洗,清风送爽。邓小平穿着圆口布鞋,手拄拐杖,精神饱满,沿着陡峭崎岖的山路一步一步攀登而上。随行人员担心他年纪大,体力不支,提议走慢些。他风趣地说:“我比你们有经验,长征时,不少人跑垮了,我越走越有劲。”接着他向大家传授了两条登山经验:一是把裤脚卷到膝盖上面,二是步子不要太快。30公里的山路,曲曲折折,邓小平把随行的年轻人甩在了后面。尤其有趣的是,他这样一位老者,还不时回过头来去嘱咐年轻人要当心。当晚,邓小平住在黄山玉屏楼。经过一夜的休息调整,邓小平很快恢复了体力。第二天早晨,他和随行人员一起踏上百步云梯,健步登上巍峨屹立的光明顶。第三天,他开始攀登西海。西海壮观险峻,山路陡峭,云雾苍茫,随行人员想搀扶邓小平,他笑着拒绝了。他自己扶着台阶边的铁链,健步攀援,拾级而上,最终登上峰顶。至此,邓小平凭着顽强的毅力,用了三天的时间,登上了黄山之巅。饱览了天都峰、莲花峰等胜景后,他深有感触地说:“爬了黄山,天下的名山都不在话下了。”

1984年2月,邓小平和家人在广东中山温泉宾馆休养。陪同的杨尚昆告诉邓小平:“我刚才去爬了宾馆后面的罗三妹山,东南面上,西南面下,一路风景不错。”罗三妹山坐落在温泉宾馆背后,海拔221米,东南坡有653个台阶,西南坡有427个石阶,总共1080个。2月28日早上8点半,邓小平离开宾馆,来到罗三妹山东南坡脚下的登峰桥头。他举起右手向上一挥,对随行的人员说:“登上去!”邓小平身着深灰色中山装,脚踏轻便皮鞋,不带拐杖,不用搀扶,与随行人员并肩拾级而上。在供游客娱乐用的射击场,工作人员见到邓小平都非常高兴,赶忙搬出椅子来,请他坐下歇息。邓小平游兴未尽,边解开衣扣边说:“不坐了,不休息了!”他连水也不喝一口,又继续向上攀登。9时15分,邓小平登上了罗三妹山的顶峰。要下山了,西南面坡陡路窄,不太好走,宾馆总经理李晃叠建议从原路返回。邓小平不同意。他笑了笑,一语双关地说:“往前走,我从来不走回头路!”“不走回头路”,这意味深长的一句话,正是邓小平愈挫弥坚、百折不挠的传奇人生的真实写照。

喜欢在大自然里游泳

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许多人都喜爱游泳,邓小平也不例外。1986年3月28日,邓小平会见新西兰总理兼外交部长戴维·朗伊。戴维·朗伊对邓小平说:西方有人说你的身体不好,但我看你身体很强健。邓小平谈到了自己的身体:“我已经十年没患感冒了,夏天还能到海里游泳。我身体这么好,是因为在战争年代洗冷水澡。冬天北方很冷,我洗澡也是一桶冷水。”1989年9月16日,邓小平在接见李政道时曾说:“我的身体还好,头脑还清楚,记忆力还不错。在北戴河每天游泳一个小时,我不喜欢室内游泳池,喜欢在大自然里游泳,自由度大一些,有一股气势。”

棒槌岛是大连的著名风景区,岛上北部群山环绕,苍松翠柏。这里海域开阔,沙滩平坦,恬静幽雅。海滨浴场碧波银花,金沙闪烁。1983年8月中旬,邓小平在东北视察之后,来到棒槌岛休养了6天。在这6天时间里,除了一天因海水油污没有下海外,邓小平每天上午都下海,与风浪为伍。每天早晨散步之后,大约10时许,邓小平便和家人登上面包车,向海滨驶去。下海后,邓小平从容地向海中游去。一个浪花接着一个浪花,借助风势向他扑来。大家劝他上岸,但是他不畏风浪,继续乘风破浪前进。此刻,他已全身心地投入,似乎已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游了90多分钟后,邓小平精神仍然很好,没有丝毫的倦意。这对于一位79岁的老人来说,的确是非常难得的。

从“文革”后复出到1992年最后一次下海游泳,邓小平几乎每年夏季都会到北戴河畅游大海。北戴河见证了他与波涛汹涌的大海奋勇搏击的往事。邓小平的女儿邓林说:“爸爸愿意顶着风、迎着浪钻进水里,勇往直前,游向大海的深处。爸爸非常珍惜每一次下海的机会。每年去北戴河,到达的当天,他就要下海;离去的那天他还要下海,天再冷,浪再大,他都舍不得放弃。”80多岁时,邓小平还能在大海中畅游一个小时。他的外孙女眠眠回忆说:“爷爷特别喜欢大海,他游泳也只在大海里面游,从来不去游泳池,他觉得大海开阔。我们每年都去北戴河,不管有多大的浪,下多大的雨,水温有多低,爷爷一定下去,而且每天准时下水,准时上岸。”1992年夏,邓小平再次来到北戴河。这次医生们已经不同意88岁高龄的他再去海里游泳了。但是呆了五六天后,邓小平看到别人在海里游泳,禁不住诱惑,向医生们软磨硬泡,最后争取到了再次下海的机会。这次在北戴河,他一共下海游了8次,每次大约45分钟。这是他一生中最后在大海中游泳。1997年邓小平逝世后,他的骨灰被撒向大海,他又回到了他喜爱的大海。

爱下棋也爱护棋手

邓小平不仅爱下棋,对棋手也特别爱护。围棋九段聂卫平和邓小平之间有过一段特殊的交往。据聂卫平回忆:“邓老对体育一直很关心,特别是对围棋,尤其钟爱。记得第一届中日围棋擂台赛时,我对阵日本主将藤泽秀行,这盘棋央视进行了直播。邓老家中的电视机一直锁定在围棋节目中,长达4个小时!邓老一直在看着比赛。比赛刚一结束,围棋队就接到邓老秘书的电话,祝贺中国队获得了胜利。”“后来我听说,邓老对这个结果说了一句话:‘真不容易啊’,这句话也是当时擂台赛实力的反映。赛前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中国队必输无疑,但我们赢了,真的不容易!”

“中日擂台赛进行到第二届时,当我出场时,日本还有5个人。有一天我在邓老家与邓老等人吃饭时汇报了这个情况,邓老只说了两个字:‘哀兵。’”聂卫平说,“我回来后仔细琢磨了这两个字,发现这是邓老在鼓励我。邓老平时话不多,但让人有不怒自威的感觉。后来,还是这两个字的确鼓励着我,取得了第二届擂台赛的胜利。”

聂卫平还回忆说:“我和邓老很早就认识,一直有接触,有时候也在一起吃饭、打桥牌。据我了解,邓老的确很关心围棋,如果有时间的话,有比赛他肯定要看的。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中,如果他没时间,他会提前吩咐秘书把比赛录下来,自己回家再看。”“我记得第二届擂台赛我对日本队副帅武官正树的比赛,比赛刚一完,邓老的秘书就打电话向我表示祝贺,说邓老有重要会议,提前吩咐的。比赛完后,邓老还请我吃了饭。对这一点,我特别感动。”

1988年,聂卫平被中国围棋协会授予“棋圣”称号。邓小平专门让秘书通知聂卫平把证书带过去,他要亲眼看看。邓小平仔细看了证书后说:“圣人不好当,还是当老百姓好。”

对围棋,邓小平也主张“从娃娃抓起”。1978年,邓小平对日本进行了正式访问。访日期间,他与日本方面商定中国派小学生赴日进行围棋交流活动。1979年,中国棋院为此特别进行了一场选拔赛,组成了小学生代表队,赴日本参加交流。这是中国第一次派出少年棋手赴日本参加围棋交流活动。当时日本的围棋水平比中国要强,通过这种交流活动,对中国围棋的发展大有益处。由此不难看出邓小平对围棋的重视程度。(何立波)

(摘自《党史博览》)

(责编:乐意、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