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总设计师”的航天梦

2016年09月27日15:52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已于今年9月15日22时04分成功发射,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第一个真正的空间实验室。神舟十一号飞船及第一艘货运飞船也将奔赴太空,预示着中国空间站建设迈出坚实一步。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全国人民支持,离不开由航天精神武装起来的能拼敢干的队伍,更离不开中央领导人的谋划与思考、决策和关怀。

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生前极其重视和关心航天事业的发展,在邓小平家中的墙上正中央就挂着一幅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载着卫星拔地腾空的壮观图片,这代表着小平同志对中国航天事业无尽的关怀和寄予的期望,也让人难以忘怀他关于中国航天发展的指示、决策和关怀所产生的重大作用及深远影响。

“看到了一些很新颖的东西”

1979年1月28日到2月5日,邓小平接受美国总统卡特的邀请访问美国,掀起了“邓小平旋风”。

2月2日,邓小平抵达休斯敦。欢迎仪式后他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此行最重要的高科技考察项目——“林登·贝恩斯·约翰逊航天中心”,该中心设立在休斯敦市南面的一个湖畔,美国第一艘宇宙飞船就从这里升空。

邓小平对宇航馆内的各种设施都表现出很大的兴趣。中心主任克里斯托弗·克拉夫特博士负责引导,边走边向邓小平介绍美国宇航历史。邓小平参观了宇航船阿波罗十七号的指令舱、月球车、登月机器等复制模型,会见了美国宇航员,还在美国资深宇航员弗雷德·海斯的引导下,登上航天飞机飞行模拟器的驾驶舱,亲身体验驾驶美国最新的航天飞机从10万英尺高空降落到地面的情景。参观“天空实验室”太空站实体模型时,邓小平也是兴致盎然,不时向身边的宇航员询问太空生活的细节。他在这里度过了三个小时,不厌其烦地询问了大量的问题,并且与宇航局的工作人员共进午餐。在场的人都能感受到邓小平对航天事业的重视。

2月4日下午,邓小平来到西雅图附近的“波音747”飞机装配厂。邓小平参观了11个工作流程车间中的6个。在巨大的飞机装配车间里,邓小平观看一架接近完工的巨型喷气式客机着陆排挡的操作测试。在厂房外面,他还登上一架已出售准备起飞的巨型喷气式客机参观。结束时,邓小平表示:“看到了一些很新颖的东西。”

通过访美之行,邓小平以超凡的外交才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文化的成熟心态,以及中国必将实现现代化的充分信心。邓小平知道,现代文明离不开航空和航天,中国要想跻身世界强国之林,就要拥有真正世界水平的航空航天科研体系和基础设施。

7年以后,1986年3月5日,邓小平在四位科学家的联名建议书上做出批示:“这个建议十分重要。”“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从而开启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的制定,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863计划”选择15个主题项目,分属7大领域。其中,空间技术列为中国今后高技术的发展重点之一,要求中国航天

领域重点研究发展性能先进的大型运载火箭、天地往返运输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载人空间站及其应用研究这两个主题。正是后一个主题项目的研究成果,为我国于1992年决定实施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计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这一时期邓小平又亲自关心该领域从概念研究及时转入工程研制建设,为我国载人航天这一跨世纪工程的立项实施给予了有力支持。尽管邓小平未能目睹中国人的飞天梦成为现实,但是当他离开约翰逊航天中心的时候,许多梦想的实现已经成为必然。

“箭箭成功,办到了,了不起”

其实,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邓小平就参与在中国发展火箭技术的决策。

1958年年底,邓小平曾作出了关于要调整中国空间技术(即航天技术)研究任务的指示,他针对中国人造卫星事业起步之初存在脱离实际可能、企望一步登天的问题(当时人们对发射人造卫星的热情很高、想得比较简单,在各方面的物质条件离发射卫星差得很远的情况下,提出要研制采用高能推进剂的运载火箭、发射重型卫星和在建国10周年之前把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的奋斗目标),明确指出:“卫星明后年不放,(现在放卫星)与国力不相称。”“卫星还要放,但是要推后一点。”邓小平的这一指示,把发展航天事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引导到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轨道上来。

1959年12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来到位于龙华的空军第十三号修理厂保密车间参观,视察了“探空5号”火箭的试制和总装情况。在这次视察中,当邓小平了解到“探空5号”火箭是在没有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完全靠自己研究出来的时候,他非常高兴地说:“你们干得不错,搞得不错。”当他进一步得知上海机电设计院在1960年将要开发“探空7号”无控制气象火箭的时候,十分赞同地说:“这样搞很好,可以多搞一些,多取得一些经验。”邓小平同志的赞同和鼓励给科研工作者克服当时面临的困难,完成科研攻关工作提供了无穷的力量。

60年代初,当时我国的火箭技术完成仿制走上独立研制道路,但是受到“大跃进”影响,国防科研部门也兴起“上山下乡”热,广大科技人员面临“下放”,火箭科研工作面临“下马”。针对这种情况,邓小平及时指示:国防部五院的同志就不要“上山下乡”了,要集中力量,确保导弹上天。因此在国家困难时期,航天事业非但没有受到冲击,反而获得大转变、大建设、大发展的机遇,壮大了科技队伍,加快了研制步伐。

60年代中期,他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起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国防部五院首届党员代表大会的全体代表,给航天战线的干部职工以极大鼓舞。他还为航天三线基地的勘查选址操劳,研究布局定点,确定建设规模,从而使我国航天科研生产基地形成了完整配套的新格局。

1965年,七机部刚组建不久,邓小平就亲临北京火箭、导弹研制基地视察,亲切地向航天专家询问火箭发动机试验的有关问题,向工人师傅了解导弹装配生产的情况。

70年代中期,邓小平复出工作后,积极支持七机部进行整顿,指示限期消除派性,迅速扭转由于“文革”破坏造成的瘫痪局面。我国的航天事业因而减少了损失,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仍然取得了“卫星上天”的突破性进展。

1976年粉碎“四人帮”,十年动乱结束,邓小平拨乱反正,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航天事业方面,他在肯定发展航天技术重要性的同时,指示集中力量发展应用卫星。按照邓小平的指示,我国航天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并进入应用阶段。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成功研制和发射了多种应用卫星,其中有通信广播、国土资源、测绘、气象、科学实验等应用卫星,向全国各省市、20多个部门许多领域提供了应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0年5月18日,我国从西北向太平洋发射的远程火箭,准确落在预定海域,整个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北京指挥中心,通过现代化的通信、计算、显示设备,观看了这次发射试验的情况,并向全体参试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太平洋发射远程火箭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液体火箭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

1989年建国40周年的时候,邓小平同志审看了我国战略、战术导弹发展的录像片后,显得非常高兴,对我国导弹事业取得的壮国威、振民心的巨大成就称赞不已。

1991年2月,邓小平同志在87岁高龄时还到上海航天局149厂的运载火箭总装车间视察,观看了大型运载火箭和应用卫星产品,并亲切接见了科技人员和工人代表。当天上午,邓小平同志健步来到上海航天基地,与迎候在那里的工作人员亲切握手。他走到横卧的“长征四号火箭”合练弹前,关切地询问道:“长征四号是什么时候开始研制的?是固体发动机还是液体发动机?”副总设计师李相荣回答说,现在都用液体,作为战略导弹,都用固体。当得知从1978年开始研制的采用液体发动机的“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已经连续两次成功地发射气象卫星时,邓小平高兴地说:“万无一失啊。”陪同视察的杨尚昆问:“你们已经连续几次成功了?”上海航天局局长苏世堃说:“七五期间我们参与了七次发射任务,都是箭箭成功。”邓小平说:“箭箭成功,办到了,了不起,世界没有。”当汇报到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决策下,上海的航天人努力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时,邓小平说,我参与了这些决策。我们这些决策主要是政治上的决策,具体的技术还要靠你们这些技术人员来实现。我们是务虚,实干还是靠你们,能否干好靠你们了。邓小平的一席话,使在场的同志深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和信任,深感肩负的历史使命之重大。

科技无垠,创新无限。1969年7月20日,在休斯敦地面指挥中心的罗纳德·埃文斯对太空中准备登月的宇航员说:“有人要你们(在月球)注意一个带着大兔子的可爱姑娘。在一个古老的传说中,一个叫嫦娥的中国美女已经在那里住了4000年……”作为一桩轶事,时代为之莞尔。只是,谁能料到时隔近半个世纪,中国人的航天梦,早已不只是登月那么初级。如果说2011年天宫一号的成功发射让国人为之热血沸腾,如今,天宫二号的接力上岗,则让国人对航天未来无限憧憬。今天这些成就的取得表明中国航天人没有辜负邓小平同志深情嘱托,这也是人们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怀念!(记者 赵大国 整理)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