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1961年3月,邓小平视察黄河三门峡工程

2016年09月14日09:29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中华民族的成长,孕育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在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同时,黄河又是一条河情特殊,桀骜不驯,极其复杂难治的河流。治理黄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

  在革命战争年代,邓小平有相当长的时间征战在黄河流域,在中原大地度过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军事生涯。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黄河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对于黄河建设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和支持。

  1961年3月,邓小平外出视察工作途经郑州,在火车站停留时,听取了河南省委领导同志的工作汇报。会见后,邓小平乘火车来到了三门峡,并视察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68.84万平方公里,枢纽总装机容量42万千瓦,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当年第一个汛期的实践证明,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蓄水拦沙”的方案不周,以致渭水两岸农田被淹、盐碱地扩大。邓小平在北京知道这一情况后,亲赴陕西考察,讨论方案,改“蓄水拦沙”为“滞洪排沙”。1964年4月17日,邓小平再次亲赴三门峡视察,回京后指示水电部加快三门峡工程改建的速度。今天,已经历了50多个春秋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仍在防洪、灌溉、发电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1980年7月23日上午10时左右,邓小平来到花园口视察黄河大堤,询问黄河的汛期流量和防洪措施,在黄河主航道旁,仔细观察了黄河主流的流量,询问了黄河泥沙的情况并就防止泥沙淤积的问题与有关同志交换意见。在返回住地的途中,邓小平感慨地说:“维持黄河的现状,仍有相当大一部分地区和人口在特大洪水出现时有危险,因此,还是要搞小浪底水库,解决黄河中下游的汛期防洪问题。”邓小平的这一指示,对于十几年后决策上马小浪底工程有着重要的和决定性的指导意义,为小浪底工程的上马定下了基调。

  图为1961年3月,中共中央总书记邓小平视察黄河三门峡工程。

  (本报记者 赵大国 整理)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