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风趣幽默的小平同志

田雪鹰

2016年09月01日09:12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邓小平是伟大的政治家,同时又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人。邓小平的风趣幽默,不仅反映了他很高的智慧、教养和道德,更多的是体现他豁达的胸怀、高远的目光、政治家的机智,以及他轻松处理重大问题的语言艺术。对邓小平来说,风趣幽默的语言,主要有如下功用。

表达观点

邓小平的风趣幽默,在很多场合下,是他表达自己观点和看法的一种方式。邓小平很严谨,平时沉默寡言。但他热爱生活,内心世界有乐观、风趣、活泼的一面。邓小平在面对重大原则问题时,很严肃,很认真,说话明快、干脆、直截了当。不过,在一些特殊场合,他也需要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以委婉方式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这样,既清楚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坚持了原则,又保持了政治气氛的轻松,给处理复杂问题留下余地,可谓一种高超的政治艺术。

1960年11月,毛泽东决定派刘少奇、邓小平率团参加81国共产党、工人党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的代表会议。会议召开前的9月,邓小平受党中央委派,率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部分人员先到莫斯科,参加由26国党组成的会议文件起草委员会。这是为会议定基调做准备的会议。由于中苏两党在此前已经发生严重政治分歧,这次起草委员会注定是中苏两党高层一次思想交锋的会议,邓小平将面临苏联党领导人的挑战。果然,邓小平刚到莫斯科不久,赫鲁晓夫就在苏共中央的欢迎宴会上向邓小平提出一个刁钻的问题,他说:“邓小平同志,阿尔巴尼亚劳动党那个霍查老爱自搞一套,弄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总是不团结,中国应该有个态度才对!”本来,中共中央是支持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并且已经多次公开答复苏共中央,不同意苏共中央以势压人。赫鲁晓夫此时又提出这个问题,是明摆着的挑衅。在这种情况下,邓小平既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又要照顾气氛,尽量维持中苏两党表面客客气气的关系,不想与赫鲁晓夫公开撕破脸,于是,他用风趣的语言不慌不忙地回敬道:“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是个小党,但能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你们应该好好尊重人家才对,不应该随便向人家施压,你们是‘老大哥’嘛!”邓小平这样讲,既揭破了苏共中央一贯把自己视为“老大哥”的事实,又表达了中共中央的观点,同时又非常风趣幽默,让赫鲁晓夫没有话说。

1972年,毛泽东鉴于林彪事件,对于“文化大革命”有所反思,想起用邓小平,他和周恩来商定,让邓小平回北京,回来之前,安排他在江西等地方参观。虽然邓小平已经被下放数年,此时也非常想复出为党工作,但他对“文化大革命”是反感的,对“文化大革命”中的许多极左做法持否定态度。在参观井冈山时,他住在井冈山宾馆,晚上安排他观看电影《红灯记》。当由浩亮扮演的李玉和手提红灯出场时,邓小平对身边的同志说:“那个浩亮,不姓浩,姓钱!叫钱浩梁,‘文化大革命’他不要钱了!”周围的同志听了邓小平的话,全都会心地笑了起来。邓小平用这种方式,表达了他对“文化大革命”的不满,对一些极左做法的反对,既风趣幽默,又不露痕迹。

邓小平复出后,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支持下,同“四人帮”斗争,开始各方面的整顿工作。1975年,在周恩来病重期间,他代周恩来主持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继续领导整顿。他反对派性,努力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当时有人多次向毛泽东讲邓小平的坏话,特别集中提到邓小平反对“文化大革命”。毛泽东不能容忍邓小平否定他亲自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多次批评邓小平。为了让邓小平改变观点,站到拥护“文化大革命”立场上来,毛泽东提出,让邓小平主持一次政治局扩大会,做出一个肯定“文化大革命”七分成绩、三分错误的评价性决议。但邓小平坚持自己的观点,坚决不做违心事,不主持政治局会议作这种肯定“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在当时政治情况下,邓小平采取了一种风趣的回答方式,委婉地说:“由我主持写这个决议不适宜,我是桃花园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这种回答,既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又用幽默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党的十二大后,邓小平和陈云都认识到大批提拔年轻干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邓小平提出,要大批培养和提拔优秀年轻干部。要给他们搭一个轻便的梯子,让他们尽快上来。陈云对这件事极为关心,多次在中央提出要注意培养年轻干部,把他们提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形成梯队。1983年6月30日,陈云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特别提到,提拔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大计,老同志要自觉认真正确地选拔接班人,诚心诚意培养他们,帮助他们,主动给他们让位。陈云讲完,邓小平接过话头表示:对陈云同志讲的,我不仅举双手赞成,还举双脚赞成,说着,坐在沙发上的邓小平把两只脚向上跷起。他做的这个动作,逗得与会同志哈哈大笑。在这种开心的笑声中,一项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决策,确定下来了。而邓小平用这种幽默方式表达他在重大问题上的观点,让人感到轻松愉快,又牢记不忘。

邓小平也时常用生动风趣的语言阐述重大问题和他的重要看法。他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表达,没有使用数字方式,没有过多的形容,而是只用了四个既风趣幽默又形象生动的字——“小康之家”。那是1979年12月,邓小平在同来华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举行会谈时,大平正芳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到底是个什么概念?面对这样的问题,邓小平略加思考,回答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概念,而是‘小康之家’。”接着,邓小平提到20世纪末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人均一千美元的目标。邓小平这样回答,出乎大平正芳的意料。“小康之家”四个字,既包含与发达国家的对比,又是中国特殊道路的展示;既是中国发展目标的揭示,又包含谦逊之意,是幽默而又形象的一种表达。大平正芳和在场的人听后都笑了。他们都听明白了这四个字所包括的内容。实践证明,这种幽默含蓄的回答是正确的,既封住了西方一些评论家的口,又为我们党在新时期“摸着石头过河”,不断完善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目标,修正不切实际的方案,留下了回旋余地。

一语双关

在不同场合下的机变和应对,是衡量一个政治家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尺。邓小平就善于在各种不同场合下临机应变,巧妙应对,展现出他大政治家的良好修养和高超斗争艺术。善于使用一语双关的幽默语言,就是邓小平绝妙的临机应变艺术之一。

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在与卡特总统举行第三次会谈时,卡特表示对中国当时某些限制性政策不理解,认为美国开放、自由,比中国的政策强。邓小平反应非常迅速,机智而又幽默地对卡特说:“如果你要我输送1000万中国人到美国来,那我是十分乐意的。”邓小平此话,避开了话题的直接撞击,又不离话题,而是开“大玩笑”,直接提出中国向美国移民1000万,美国能否承担的问题。这句话,可以说,直击美国的软肋,也表明了中国与美国国情不同,自然会采取不同政策的道理。这句一语双关的话,说得卡特心服口服,认同邓小平不同国家必然会有不同制度的观点。

还是在这次访问美国时,美国方面举行宴会招待邓小平。宴会中,美国国家安全助理布热津斯基多喝了几杯,话也多了起来,他当众发表议论说:“中国人和法国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认为自己的文明优于其他所有国家。”他这番话,很不得体,也不符合宴会的和谐气氛,明显涉及中华民族自尊,带有挑衅性。布热津斯基话音刚落,宴会上所有的人都把目光转向邓小平,看他如何应对。邓小平沉稳而又淡然地回答道:“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东亚,中国的饭菜最好;在欧洲,法国的饭菜最好。”邓小平这个回答一语双关,既没有回答对方的话是对是错,避免与对方硬碰,又颇为自得,不露痕迹地维护了中华文明的尊严;既维护了宴会和谐的气氛,又展现了大国领袖很高的知识和涵养。在场的人都感受到了邓小平幽默中的智慧。

1989年10月,在中国刚刚平息那场政治风波、中美关系异常严峻的时刻,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来到中国,寻求改善关系。31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尼克松,称赞他是有眼光、胸襟开阔的政治家。邓小平就中美关系问题坦率地向尼克松谈了他的看法。会见后,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宴请尼克松,特意上了茅台酒。邓小平幽默地对尼克松说:“外交部最近搞了礼宾改革,规定吃饭不上茅台。我已经退下来了,今天咱们都是老百姓,可以不听他们的喽。”这句幽默的话也是一语双关,讲的既是宴会上不上茅台酒的事,又是指我们都是退下来的政治家,现在做的是重要的幕后工作这个事实。

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时,一再强调,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说过来说过去,就是一句话,坚持这个路线、方针、政策不变。”不能走回头路。

在深圳的一天晚饭后,邓小平照例散步,散完步回宾馆时,陪同的深圳市负责人建议沿原路走回去。邓小平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在他坚持下,他们沿着另外一条路走回宾馆。邓小平的话一语双关:一方面是指眼前散步回去走哪条路的事,另一方面也是用这句话再次强调他一路上的主张: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决不动摇。(摘自《邓小平研究》)

(责编:乐意、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