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家村群众将鸡蛋售卖给养殖公司。(资料图片)
“来来来,开‘饭’了!”8月16日上午10点过,岳池县顾县镇马家村贫困户张秀月在自家后院,正在给鸡喂食,虽然忙碌却笑容满面。
该村“第一书记”周莉莉路过此处看到这一幕,甚是欣慰。
“这半年多时间,张秀月的精神面貌和奔小康热情都有了很大变化。”周莉莉介绍说,之前张秀月的家庭条件算很好的,10年前就已经修了两层楼的小独栋,装修也还不错。2000年,张秀月被查出患有脑血管堵塞、冠心病等疾病,从此,一家人的生活发生了变化。
每月巨额的医疗费让原本比较富裕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巨大的心理落差也让张秀月和妻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以为下半辈子就是拖一天是一天了,我这病怏怏的身体,也做不得重活儿,老伴也是70多岁了,还能有什么样的造化?每天能够吃饱饭就不错了。”张秀月说。
家里的转机,出现在去年底。当时,“第一书记”周莉莉在全村44户贫困户家中挨个宣传,希望他们通过“借鸡下蛋”的方式,为公司养殖蛋鸡,公司再按照统一价回收,实现近期脱贫。
周莉莉介绍说,“借鸡下蛋”,就是将进入产蛋期的蛋鸡借给贫困户养殖,并把饲料赊给他们。鸡生了蛋,公司按照统一价支付贫困户蛋钱时,再扣除上一次的饲料钱。在养殖过程中,若蛋鸡意外死亡,损失由贫困户和公司共担;遭遇瘟疫大面积死亡,损失则由公司承担。
“听起来倒是贫困户得实惠,但我们是不是真的能养好?公司是不是真的能兑现?”张秀月的犹豫周莉莉看在眼里。为了打消他的疑惑,周莉莉提议,让张秀月先领20多只鸡回家试养,如果效果好再扩大规模。
“没想到效果还真行!第一次‘借鸡下蛋’就赚了近300元钱。”“借鸡下蛋”的模式让张秀月初尝甜头,也让他有了脱贫致富的信心。3个月后,他主动找到周莉莉,要求再领80只鸡回家喂养。
“现在政策好,我们老两口都有养老保险。村里引进了业主,我家的土地流转出去了,再自己养些鸡,日子会过得越来越好。”张秀月说,目前,他家通过“借鸡下蛋”的模式已经净赚了2000多元钱,“自从生病之后,不敢也从没想过要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现在,不仅有了致富梦想,我们也在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去实现。”
“致富梦”不仅是张秀月的梦,也是全村44户贫困户141人共同的梦。
目前,该村已帮助有养殖能力的22户贫困户养殖蛋鸡2411只,纯收入达1.4万余元。
“再配合花椒、莲藕等产业,争取今年底能实现整村脱贫,2017年、2018年实现巩固提升,2019年达到小康水平。”周莉莉话语中充满信心。
点睛
马家村共有贫困户44户141人,其中因病、因残、缺劳动力的占32户、占贫困户的72.7%。“借鸡下蛋”的模式让马家村贫困户省时省力省心,轻松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切实做到了因地制宜推进精准扶贫。
马家村因地制宜实施“借鸡下蛋”模式,是我市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步伐奔小康的一个缩影。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以来,我市针对贫困村、贫困户的不同致贫原因,采取了“一村一法、一户一策”的办法,逐村制定扶贫规划,逐户制定帮扶措施,明确帮扶重点,达到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资金和增收产业,实现见项目、见产业、见增收、见成效。
2016年,我市在扶贫路上持续精准发力,将通过一系列扶贫措施、政策力争减贫6万人,让广安区、前锋区、华蓥市和300个贫困村“摘帽”。相信在各方的努力下,全市贫困户将更快实现“致富梦”。(实习生 陈春红 岳池记者站 张秋林 本报记者 刘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