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16年08月22日09:02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彭凯华帮唐国书对花椒树进行整形修剪。

8月16日傍晚,广安经开区护安镇涌坝村村民唐国书和老伴匆匆吃完饭,就来到村活动室,挑了两个座位坐下,等待“大片”放映。

“以前,大家吃过晚饭后没什么事情做,就早早回家休息了,哪里想到我们还能像城里人一样,在家门口看电影咯。”谈起现在丰富的文化生活,唐国书一脸的满足。

在两年前的这个时候,由于老伴患病,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夫妻俩整天愁眉苦脸,心事重重,对一切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把丈夫的病治好,然后再找个活干,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多亏了彭书记的热心帮助,是她点燃了我们夫妻俩生活的希望!”

据唐国书介绍,以前老伴在外务工每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后来他生了一场大病,家里的积蓄全都花在治病上了,正当他们一筹莫展时,彭书记来到了村上,帮助她家渡过了最困难的时期。

唐国书口中的彭书记是涌坝村的“第一书记”彭凯华。2015年,彭凯华被派往涌坝村担任“第一书记”。在一次走访中,彭凯华来到唐国书家,刚一进门,夫妻俩憔悴的面容就引起了彭凯华的注意。详细询问后,彭凯华得知了这个家庭的困境。离开唐国书家的那一刻,彭凯华在心里暗自下了决心:“一定要帮助这个家渡过难关,完不成这个任务,我这‘第一书记’就算白干了。”

第二天,彭凯华召集村党支部所有成员开会。针对唐国书家庭的情况,大家集思广益,制定了专门的扶贫计划。彭凯华向记者介绍说,唐国书丈夫的病情属于大病救助范畴,为此,帮他申请了5000元的医疗救助款。考虑到夫妻二人都上了年纪,不适合干重活,村里免费给她家提供141只鸡、一头猪和4亩地的花椒、蔬菜种子,帮助他们发展种养业,增加收入。

“现在没什么可愁的了,当初的愿望都实现了。”唐国书对现在的生活十分满意,她说,在彭书记的帮助下,老伴的病情正在逐渐好转,家里的种养业也发展得不错,每年可收入一两万元。

“‘第一书记’虽然官不大,但责任不小,只是解决一两个贫困村民的困难还远远不够,必须持续发力,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扶贫工作,帮助贫困村整体脱贫奔康。”彭凯华说,目前,涌坝村种植花椒1000亩、蔬菜450亩;2015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4000元,较2014年提高了39%。

如今,走在涌坝村,处处能看见村民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在彭凯华的帮助带动下,村民期盼多年的通村公路及渡桥建好了;每家每户安上了自来水管;修建改造了村活动室、卫生室,村民有了休闲娱乐的地方,看病也方便了许多;家家户户发展起了产业,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点睛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关键阶段。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群众尽快过上好的生活,实现小康梦,“第一书记”至关重要。为此,我市坚持把向贫困村精准选派“第一书记”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脱贫攻坚调兵遣将,着重选派擅打硬仗、能啃“硬骨头”的优秀年轻干部担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到岗后,首先走社入户、访贫问计,对本村的民情民意、贫困原因、地质土壤、村组织状况等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底了解,掌握脱贫帮扶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根据掌握的实际情况,“第一书记”因地制宜制定扶贫规划,帮助贫困户制定定期脱贫目标,建立扶贫台账,实行一户一策。落实助农增收、能力提升、生活改善、特殊救助、精神文明等措施,帮助贫困户走出生活困境,摘掉“贫困帽”,过上幸福生活。

在“第一书记”的帮助带动下,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深入推进、成效明显。2015年,全市5.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17.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5%。2016年1至6月,助推贫困人口脱贫31396人,完成目标任务的62.79%。(记者 胡青青 文/图)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