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在协调发展中开启致富之门

2016年07月25日15:38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俯瞰大云山。 本报记者 张启富 摄

7月23日一大早,业主申海来到广安区龙安乡勇敢村龙安柚种植基地巡园,看着一颗颗长势良好的果子缀满枝头,申海喜上眉梢。

申海告诉记者,他的100多亩龙安柚种植基地年产值近100万元,横跨广安区、岳池县。基地旁,还有凤梨、硬蜜桃等产业,沿着大云山一片连一片向周边延展。

“这得益于大云山连片整体推进脱贫攻坚示范基地建设。”申海坦言,以往各区县“自扫门前雪”,加上交通不畅、配套不全,产业与产业间,甚至是一个村不同小组地块之间,往往因山水阻隔限制发展,区县间协调统一规划近乎不可能。

大云山连片整体推进脱贫攻坚示范基地包括广安区龙安乡6个贫困村、岳池县石垭镇3个贫困村,共2766户9515人。近年来,通过整合各类资金共投入4000余万元,9个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体推进:

昔日荒山坡 今朝花果山

在和申海聊天的间隙,勇敢村养殖大户程文元开车载着鸡、鸭,从龙安柚种植基地外驶过。他的目的地,是山那头的岳池县石垭镇。因为全都采用粮食喂养,程文元的土鸡、土鸭这两年“俏”了起来,销量一直很好,养殖规模也在一天天壮大。

而在这之前,由于公路不通、交通不便,程文元养的鸡、鸭除了逢年过节卖给亲朋好友外,大部分是“自家消化”。“哪想到还能靠这些‘土货’发家致富哟。”程文元说,两年前,龙安乡、石垭镇两地的村民因大云山的阻隔不曾有任何交往。2014年,一条通村公路连通了大云山两端的广安区和岳池县,结束了两地村民世代没有往来的历史,也让他走向了富裕的新生活。

在修建公路的同时,大云山区域的其它基础设施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中。目前,大云山周围共修建村级环线路15.63公里,村组连接线23.21公里、新建公路桥4座,新修整治山平塘、蓄水池59口。

基础设施搞好了,如何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发展特色产业,通过产业带动让越来越多的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市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龙安乡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引进业主打造大云山农业公园,栽植10万余株柚树、梨树、桃树等观花品果苗木,建成龙安柚、硬蜜桃基地1350亩;石垭镇则倾力打造万亩优质柠檬、藤椒基地,昔日的荒山坡摇身一变成为花果山。

农旅结合:

主打乡村游 吃上旅游饭

“菜来啰,欢迎品尝。”7月23日傍晚,勇敢村程七娃大灶台农家乐里,屋内屋外5张大圆桌围满了游客。“这几天气温太高,要是在春季,生意比现在还要好。”程七娃介绍,随着前来大云山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他家农家乐的生意也越来越红火,年收入超过了10万元。

“这还要感谢马书记。”程七娃口中的“马书记”,是勇敢村的“第一书记”马国香。当初乡上为他修缮房屋的时候,马国香多次前来督查进度,并为程七娃嗅到了商机,“以后来这里的游客肯定会越来越多,你家离公路这么近,搞个农家乐生意肯定很火。”

“发展旅游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带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市旅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打造大云山旅游产业时,该委坚持农旅结合,按照“脱贫一片区域、兴一方产业、联一串景区、富一方群众”的思路,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深挖大云山自然历史文化独特资源,建设大云山农业公园,发展观光、采摘近郊游。“目前在景区就业的村民有236人,已带动7户贫困户开办了农家乐。”

随着产业的逐渐成熟,一大批旅游项目也正在大云山加速推进。如今的大云山,正散发着它特有的旅游魅力。今年的3、4月份,大云山桃花、梨花满山遍野,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赏花。仅这两个月,大云山就接待游客1万余人,实现旅游收入20余万元。

村美业兴:

建美丽新村 过幸福生活

在龙安乡勇敢村的观景台上放眼望去,柏油公路如玉带从山脚缠绕至山顶,成片的果树遍布山野,青色的龙安柚点缀其间,独具川东民居特色的农家小楼错落有致,劳作的村民和过往的游客穿梭其中。村美、人和、业兴在这里得到了最好呈现。

“短短两年时间,这片荒山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程文元说,两年前这里还是光秃秃的一片,只有一条条村民在生产中走出来的羊肠小道,贫穷落后就是这里的代名词。因为穷,山上的居民能搬的都搬走了,有的人家还把家里的独子“嫁”出去当上门女婿。

“现在可不一样了,很多在外打工的青年回到家里,过上了在家门口赚钱的生活。”程文元对此深有体会,以前他家全年收入不到两万元,如今仅种养业带来的收入就超过6万元。

对于现在的幸福生活,勇敢村村民杨胜发至今依然有种恍若梦境的感觉。杨胜发家共有10口人,以前一直蜗居在上世纪60年代修建的3间土坯房内。2014年,村上实施危房改造和“五改三建”,他家搬进了美丽新村,新建的房子不仅宽敞明亮,新村里还配有卫生室、文化广场、污水处理站。他家贫瘠的荒山坡地也流转给业主,每年土地租金超过1600元。已经年满72岁的他,如今在基地除草、施肥,每天能拿到40元工资。

事实上,在大云山区域,发生变化的岂止程文元和杨胜发家。该区域共兴建美丽幸福新村4个,对179户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和“五改三建”,移民搬迁村民34户。

随着产业的兴旺,大云山附近村民的收入也明显提高。以勇敢村为例,全村贫困人口只剩6人;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4300元增长至2015年的9620元。(广安区记者站 廖小兵 本报记者 胡青青)

(责编:秦晶、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