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追寻足迹

邓家老井

2016年07月18日08:04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邓家老井,距离邓小平故居约130米。数百年来,邓家祖祖辈辈及周边乡民都饮用此井水,受其恩泽,人们都亲切地称之为“邓家老井”。如今,邓家老井作为邓小平故里景区之中一处环境优美、诗意盎然的所在,以及它独有的魅力,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游人喜爱。

(一)

我对邓家老井美好的第一印象,源自摄影家马福的几张照片。他巧妙地运用光与影,把一口貌似普通的乡村水井,诠释得清秀隽永,既写意又唯美,以致于我一看到它,就想起了井中的那片天空,那片飘满朵朵白云和无垠星辰的天空。井口之中,那些墨绿的树,那些黑色的掩映在晨曦抑或落日里泛着细微金光的树枝的轮廓,端坐在那一面高出地面却又与井口融为一体的圆形古镜里,美得让人窒息。

这是一面纯净通透的明镜,倒影蓝天飞鸟,倒影日月,也倒影安详宁静的岁月。

这还是一口奇特的水井,奇在它一年四季都有汩汩的清泉溢出,永不干涸。按理说,一口水井之中有不竭的清泉也算正常,汲空了,隔夜,又满了。而这口邓家老井就不太拘于常理,它不仅仅会满盈,还会奔涌而出——井沿高出四周地面的农田约60厘米,井水也会悄无声息的越过井沿,怀着好心情,迫不及待地去拥抱井外阳光灿烂的美好世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老井喷涌而出的这股股清泉,有山泉的香甜,有溪流的馥郁,有人间的烟火气。掬于掌中喝一口,神清气爽,双手捧起来再喝一口,从此便流连忘返了,恨不得就近扎一茅庐,再也不走了。

(二)

关于老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十三年(1380)。邓氏先祖邓鹤轩以兵部员外郎的官职入蜀,定居今协兴镇牌坊村,开掘此井。原牌坊村村支书杨天友和当地一些老农,他们也告诉我,这口老井,的确古来有之。在邓小平的祖父邓克达生活的年代,邓家人与乡邻便一直共享着这口水井的馈赠。那个时候,老井的所在地就是一个天然的泉眼,属于“毛坯井”,并没有现在这样美观。后来,一户唐姓人家主动为老井搞了一次“装修”。为什么唐姓人家要主动修葺呢?那是因为水井离他家最近。这户唐姓人家的老宅当时就坐落在如今的“老井茶馆”的位置,近水楼台,当然也要成人之美。

邓家虽然也一直饮用这口老井的泉水,但它毕竟不是唯一的选项,他们更多的时候取用的是另一口老井的井水。

那口老井在哪里呢?出了邓家老院子,经过现在这口井,再继续往前走大约一百余米,就到了。那口井在现在景区景点“清水塘”的下方,一片浓荫翠绿之下,一条小溪流的半途上,一个小斜坡之间的一块巨大的青石旁。此处,就是邓家人长期取用井水的地方。

那口老井又叫做“沙井”,其水质与老井相比,虽各有千秋,但都属于上乘的自然泉水,并且“一脉相承”。沙井水不仅甘甜爽口,还冬暖夏凉,唯一的缺点就是不够饱满充盈,遇着天干酷暑时节,会有“缺水”的现象。但只要不缺水,邓家人会乐意来此取水。大家知道,邓家人个个长寿,个中缘由或许与邓家老井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吧。

(三)

时过境迁,沧桑巨变,一转眼就过去了许多年。

2001年底,邓小平故居保护区管理委员会组建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保护区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始规划打造邓小平故里纪念园。在打造纪念园区的时候,工程方出于保护邓家老井水源地的考虑,关闭了包括“沙井”在内的其他6口水井,只保留了距离小平故居更近的“邓家老井”。因此,除了当地健在的老人,如今没有更多的人知道那口“沙井”,当然更不知道邓家人与“沙井”的亲密关系了。

老井因邓家而存世,这是邓家与老井的缘分,就像血脉相连的一家人。

而这一方水井,也渐渐成为小平故里景区中一处靓丽的景致,备受游人青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口水井,润泽了四方乡邻。邓小平故里景区与时俱进,趁势而上,依托老井不竭的资源,成立了以“邓家老井”为品牌的矿泉水厂,把这股清泉奉献给更多的人,浸润更多游人的心田。

来到邓小平故里景区,四方来客都会慕名奔向“邓家老井”。看到老井,人们就会想起不远处的那一座邓家老院子,想起那个昔日走出广安、远涉重洋奔赴法兰西的一代伟人邓小平。(记者 李友胜/文 马福/图)

(责编:乐意、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