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铭闻: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
——从建党95年光辉历程看“三个前所未有”
2016年06月30日10:43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三)我们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
2015年1月,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兹在美国《名利场》杂志发表了一篇名为《中国世纪从2015年开始》的文章。文章称,世界银行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公布的最近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总量在2014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尽管这个观点引发了许多争议和讨论,但谁也无法否认或漠视文章背后的那个事实: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正成为影响世界政治经济版图变化的一个主要因素。
自近代以降,今天的中国分量前所未有地重要,位置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
历史提供最震撼的对比。近代中国,曾签订近350个不平等条约,领土被步步蚕食、主权受层层侵蚀。曾经辉煌的国度,被压伏在国际秩序的底层,一幅列强争食的《时局图》就是写照。当代中国,一系列外贸外交上的“前所未有”宏观勾勒出了中国的世界角色:2006年,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外汇储备国;2011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并已连续3年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出口大国和第二进口大国;2014年中国对外投资流量首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2016年,中国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一大出境游市场的地位,成为拉动全球消费的强劲动力。
数字留下的是足迹。这一切成就,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和平发展的理念,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对世界潮流和时代大势的把握。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势”是潮流,是风向,是未来。把握了“势”,就能在世界发展潮流中乘势而上。当民族独立是历史首要课题时,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住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运动以及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的大势,正本清源,一举废除了一切不平等条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当开放发展成为时代呼声时,中国共产党准确判断世界大势,一改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迫近的看法,确立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认识,通过改革开放的实践达成了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就在求索的理想局面: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在互鉴中共赢、在碰撞中融合。
成就背后有哲学。中国的发展,有别于传统国强必霸的路径;崛起的中国,传递的是大国责任、和平发展、求同存异的文化精神,彰显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视野。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顺应,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引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判断世界形势时,强调“要善于把握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从民族悠久的文化中汲取精华,为人类文明提交了一份中国蓝图。
四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发展大势中,中国积极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世贸组织的多边和诸边谈判,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美中欧投资协定,亚投行建设等,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不断取得突破,中国参与全球规则制定、提高国际治理能力水平大大提升。
四年来,在全球治理体系重构大势中,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大会、巴黎气候峰会、核安全峰会、G20峰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会议,并在其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在维护世界和平和正义,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领域、新兴领域、周边区域合作等方面的新机制新规则上付出了累土聚沙者的艰辛努力。
中国的发展同时以民族复兴和惠及世界为目标。
当前,中国经济虽然面临下行压力,但依然贡献全球经济增量的三分之一,居世界首位。中国,向世界展现出大国的风度和责任:“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列车,搭快车也好,搭便车也好,我们都欢迎。”
历史大浪滔滔,大国崛起的历程和思路各有不同。有人曾执念殖民,“世界上任何其他种族均不得到这里来”;有人曾冀望战争:“胜利者必须是欧洲乃至全世界的主人”;有人曾渴求霸权,“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当人类经历了在战争中求和平、在野蛮中求文明的艰难演进,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引领潮流者必属于那些扛起世界文明责任的民族。此时的中国,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世界期待着中国的答案,历史为复兴奏响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