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铭闻: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

——从建党95年光辉历程看“三个前所未有”

2016年06月30日10:43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二)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丰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我们前所未有地具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能力和信心——

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同一个时代,《纽约时报》记者哈雷特·阿班为中国而悲痛:“作为国家的中国已然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生活在苦难之中。”今天,同样是《纽约时报》的文章,却这样向中国奇迹致意:“西方最好还是研究一下中国戏剧般崛起背后的理念”。

命运由道路决定,答案早已在历史中生成。

“中国之命运有两种:一种是有人已经写了书的;我们这个大会是代表另一种中国之命运,我们也要写一本书出来。”这是毛泽东在1945年的回答。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1982年,邓小平在谋划改革开放的蓝图时这样说。

这条路,开天辟地,实现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齐头并进。农村包围城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共产党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完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次历史性飞跃,造就了“用几十年时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道路”的中国奇迹。

这条路,艰苦卓绝,经历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的坚定、“为有牺牲多壮志”的胸襟、“唤起工农千百万”的豪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清醒,共同凝练成了中国精神。

这条路,独树一帜,所以不断地面对着挑战和怀疑。大革命失败,有人质疑:红旗还能打多久?二十年后,延安欣欣向荣,有人担忧:共产党能否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再经四十余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有人预言:社会主义制度即将寿终正寝。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稳定增长,有人不停发问:中国模式还能持续吗?

中国共产党能。

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协调推进、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到十三五规划开局、从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到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历史的聚光灯聚焦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后的中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整体上不断深化和丰富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通过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70年前,延安城的书店里,学生和红军战士挤在柜台前,争相购买普及版的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初访此地的德国人王安娜不禁感慨,延安是中国最大的教育中心之一。今天,在浦东、延安、井冈山,在遵义、兰考、西柏坡,在全国各地,到处可见党员干部的学习热潮。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复兴路上,坚强的领导核心百折不摧。

时迁势移,日新无已。全面深化改革势将解放生产力的深刻革命进行到底,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经济发展新引擎日渐成熟。世界经济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国依然是全球经济增长的“稳定之锚”。

政治良否,视人与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国家长治久安和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科学民主立法成果丰硕、法治政府建设路径明晰、司法体制改革深层推进,法治精神照亮民族复兴的前路。

积羽沉舟,群轻折轴。面对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中国共产党从来不缺乏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十八大以来,拍蝇打虎、整纲肃纪,无死角、无禁区的反腐行动让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深入有效的学习实践教育活动和作风建设,完成了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固思想之元”“补精神之钙”。

民族复兴之路与世界发展大势的交汇点上,一个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政党有了更大的战略定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这是能力,也是信心。

(责编:姜萍萍、常雪梅)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精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