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由来

2016年06月15日08:11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十五大报告对20世纪中国历史作了一个概括:“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这无疑是一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概括。

邓小平是领导第三次历史性巨变的中国共产党人的代表。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同继承毛泽东思想科学原理统一起来,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面对新的历史任务和新的世界局势,形成了新的理论——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路。

对于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的认识,是随着新时期历史发展而在全党逐渐提高的。

党的十二大,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中心口号;十二大报告把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伟大历史转变同遵义会议为标志的伟大历史转变相比拟,并且提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新的伟大实践中,积累新的经验,创造新的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推向前进”。什么样的新的理论?自然就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主题的新的理论。

党的十三大,论述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强调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的形成和发展中邓小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并且确认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发挥和发展了一系列科学理论观点,“构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可谓呼之欲出了。

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明确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开始了“又一次伟大革命”,并且明确使用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样的概念,确立了这个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系统地论述了这个理论的科学意义和主要内容,规划了用这个理论来武装全党的任务。在这个时候,应该说,我们全党在旗帜问题上的共识已经大大提高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以后,江泽民在学习第三卷的报告会上已经说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经过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又郑重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写到自己的旗帜上。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经过十二大、十三大到十四大,我们党又郑重地把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写到了自己的旗帜上。”

在全党有了这样的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在邓小平逝世时的悼念活动中,江泽民代表中央在悼词中作出了一系列把邓小平和毛泽东相提并论的著名论断:“在这两次伟大革命的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伟大革命,两次历史性飞跃,造就了两个伟大人物,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和作为毛泽东同志的战友、事业继承者的邓小平同志。”

还有两个“如果”:“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十五大报告在论述邓小平理论的时候,提出了一个论断: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是一个新的有深刻历史内涵和理论内涵的科学论断。

“在中国”,是一个关键词。这是地域的定位。

我们讲毛泽东思想,讲邓小平理论,都是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就是说,这里不是一般地讨论世界范围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阶段问题。我们讲马克思主义,是立足于中国这块大地,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为了解决中国的解放和振兴的历史课题。中国共产党人的重大理论成果,会有它对世界的意义,不可低估它的这种意义;但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准备为世界上别国的人们划分理论阶段,制定理论框架,确立理论准绳。别的国家的马克思主义者会从他们自己国家的实际出发,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去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新阶段”,这是在地域的定位之内的历史的定位。

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是应历史的需要而起,是清末民初各种向西方学习、想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幻想破灭的结果。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毛泽东思想在全党得到确认,也是应历史的需要而起,是教条主义把中国革命几乎拖入绝境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的比较中,认识和接受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理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引导我们取得了革命的全国胜利和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在全党得到确认,同样是应历史的需要而起,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遭受巨大灾难的结果。中国共产党人再一次从历史的比较中,认识和接受了把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而形成的新的理论——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引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取得新的胜利。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相对于毛泽东思想而言,就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实践和理论就是这样在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中,在迎接面前的挑战和开拓未来的前景中,在解决不同历史时期的历史任务的进程中,相互推动而向前发展。面对时代的新主题,解决革命的新任务,进入历史的新时期,理论也就发展到新阶段。

十五大报告还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什么叫形成理论,形成科学体系?正确地解决所研究的领域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基本问题”而不是枝节问题,是解决“一系列”基本问题而不是个别问题),这就叫做形成了理论的科学体系。这是问题的实质,而不在于理论成果表达为怎样的具体形式。理论表达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因人因各种历史和现实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的。马克思的理论表达形式,就不同于列宁;列宁的理论表达形式,在十月革命以前和十月革命以后,就不相同。毛泽东的理论表达形式,在建国以前和建国以后,也不相同。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候,已经74岁高龄。邓小平理论的表达形式,就是《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和第三卷这样的以讲话和谈话为主的形式,还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各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和各次中央全会的重要决议这样的形式,这些中央文献,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由中央领导集体的智慧来形成的。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展开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等一系列新的理论突破,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实际工作的各个领域,归根到底,又都是围绕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而展开,而贯通,而突破,而涵盖的。

为什么叫“新”的理论的科学体系?“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个“第一次”就是“新”。过去也回答过,但是不系统,有些还不正确,现在系统地正确回答了,所以叫第一次;正如在毛泽东以前,对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也回答过,但是不系统,有些还不正确,毛泽东思想才系统地正确回答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所以叫第一次。说邓小平理论第一次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还有一个状语:“初步”。这就是说,邓小平理论还要在实践中继续丰富、完善、向前发展。这是后继者的职责。

同“第一次”相联系,还有一个“唯一性”。七大讲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理论,是以24年的历史经验来证明这个唯一性的。十五大讲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这也是讲唯一性,是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近20年的历史经验来证明这个唯一性的,并且是以对建国以来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近30年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为背景来证明这个唯一性的。当我们讲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的唯一正确的理论的时候,所排斥的,一方面是蒋介石的《中国之命运》那一套,另一方面是王明的拒绝和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那一套;当我们讲邓小平理论是能够解决中国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唯一正确的理论的时候,所排斥的,一方面是根本否定社会主义的那一套,另一方面是根本肯定“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的错误的那一套。就是说,我们讲毛泽东思想的唯一正确性,不是用来排斥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讲邓小平理论的唯一正确性,不是用来排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我们是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看做一脉相承而又向前发展的科学体系这个“统一性”的基础上来讲“唯一性”的。

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坚持邓小平理论,在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丰富和发展这个理论,这就是党中央的鲜明旗帜。(龚育之)

(摘自《人民日报》)

(责编:乐意、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