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南方谈话公开发表后,全国掀起了学习南方谈话的高潮,推动了思想理论的新解放,改革开放的步伐开始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始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邓小平随后又两次到南方发表谈话。一次是1992年12月14日至1993年2月9日,先后在杭州、上海发表谈话。另一次是1993年12月9日至1994年2月9日,在济南、上海、南京发表谈话。这两次谈话的一些思想也很重要。
少说多做,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才能在国际事务中有更多的发言权。1992年12月17日,邓小平与浙江省领导谈话,他讲,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不断提高综合国力。一定要把经济搞上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能动摇。在搞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要搞好精神文明的建设。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我们要冷静观察,沉着应付,“少说多做,要努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这样在处理复杂多变的国际事务中才有更多的发言权”。
少数人富有,就会落到资本主义去了,分配搞不好,就会打“内战”。邓小平在杭州期间,看了1992年12月18日《参考消息》刊登的《中国将成为最大的经济国》和《马克思主义新挑战更加令人生畏》两篇文章后,说:“中国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后,一定要考虑分配问题。也就是说,要考虑落后地区和发达地区的差距问题。不同地区总会有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太小不行,太大也不行。如果仅仅是少数人富有,那就会落到资本主义那里去了。要研究提出分配这个问题的意义。到本世纪末就应该考虑这个问题了。我们的政策应该是既不能鼓励懒汉,又不能造成打‘内战’。”
邓小平这段话,指出了两个“危险”问题。一是要从“变质”的危险来认识和对待两极分化问题。他明确提出,仅仅是少数人富有,那就会落到资本主义那里去了。早在1990年4月7日,邓小平在与外宾谈话时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有凝聚力,才能解决大家的困难,才能避免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一个含义就是共同富裕。”1990年7月3日,邓小平视察北京时,又明确指出:“我们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怎样搞社会主义的问题。作为制度来说,没有社会主义这个前提,改革开放就会走向资本主义。”二是要从打“内战”的危险来认识和对待两极分化问题。邓小平明确提出,在分配这个问题上,不能造成打“内战”。1990年7月,邓小平指出:“中国有十一亿人口,如果十分之一富裕,就是一亿多人富裕,相应地有九亿多人摆脱不了贫困,就不能不革命啊!九亿多人就要革命。所以,中国只能搞社会主义,不能搞两极分化。”对于“内战”,邓小平有过形象具体的阐述,他说:“一打内战就是血流成河,还谈什么‘人权’?一打内战就是各霸一方,生产落后,交通中断,难民不是百万、千万而是成亿地往外面跑,首先受影响的是现在世界上最有希望的亚太地区。这就会是世界性的灾难。”
那么,怎样搞好分配,怎样解决两极分化的这个大问题呢?邓小平晚年一直着力思考和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他的思路是:第一,走共同富裕道路,把共同富裕作为中心课题。邓小平指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须搞共同富裕。”“沿海地区先发展起来了,发展到一定程度,就要注意内地发展。”“共同富裕,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第二,富裕地区帮助落后地区要具体化。邓小平说:“沿海如何帮助内地,这是一个大问题。可以由沿海一个省包内地一个省或两个省,也不要一下子负担太重。开始时可以做某些技术转让。”第三,通过调节税解决两极分化问题。邓小平提出:“有些地区,允许早一点、快一点发展起来,但是到一定程度,国内也好,地区也好,集体也好,就要调节分配,调节税要管这个。”第四,利用各种手段、方法、方案解决两极分化问题。邓小平说:“分配的问题大得很。我们讲要防止两极分化,实际上两极分化自然出现。要利用各种手段、各种方法、各种方案解决两极分化问题。”邓小平强调用各种手段、方法、方案解决分配问题是少见的,足见其对两极分化问题的重视程度和解决这个问题的迫切心情。
对中国的责任,我已经交卷了,就看你们的了,本事是锻炼出来的。邓小平很少给家人写信,1993年元旦刚过,邓小平在杭州给孙辈们写了一封信。他说:“对中国的责任,我已经交卷了,就看你们的了。”他在信中,还讲了自己在法国的经历和对晚辈的期望,他讲:我16岁时还没有你们的文化水平,没有你们那么多的现代知识,是靠自己学,在实际工作中学,自己锻炼出来的,16岁就上台演讲。在法国一待就是5年,那时话都不懂,还不是靠锻炼。你们要学点本事为国家做贡献,大本事没有,小本事、中本事总要靠自己去锻炼。
中国有独特的机遇,大发展的机遇并不多,特别要避免大的损失。1993年1月22日,邓小平同上海市领导共度除夕,在交谈过程中讲了几点重要的思想。一是不要丧失机遇,对中国来说,大发展的机遇并不多。中国与世界各国不同,有着自己独特的机遇,比如我们有几千万爱国同胞在海外,他们对祖国做出了很多贡献。二是要注意稳妥,避免损失,特别要避免大的损失。有一点小的损失不要紧,回头总结经验,改正缺点就是了。三是要乘风破浪,脚步扎实,克服困难更上一层楼。
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邓小平没写过诗词,讲话也从不引用诗词歌赋,1993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上海市领导陪同下,冒雨视察浦东,并登上杨浦大桥,眺望浦东开发区的建设情景。在得知该桥是当今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斜拉桥时说,感谢上海的工程技术干部,感谢上海的造桥职工,向他们问好。并说这是上海工人阶级的胜利。在视察上海内环线浦东段及罗山路、龙阳路立交桥后说,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并说:“这是出自我内心的话。”
发展经济,能快则快,不要搞快呀慢呀的争论。1994年2月19日,邓小平来到南京与江苏省领导的谈话,这是邓小平最后一次南方谈话。在听到省委领导汇报到江苏省国民生产总值已经提前7年实现翻两番时说:好,好,祝贺你们。指出:现在是机会啊,这个机会很难得呀!中国人这种机会有过多次,但是错过了一些,很可惜!你们要很好抓住。你们要发奋,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聚精会神地搞建设。还指出:“你们发展经济,能快则快,不要搞快呀慢呀的争论。不搞争论是我的一大发明。”经济发展不搞快与慢的争论,是邓小平最后一次南方谈话的最后一个观点。
关于不争论,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讲过这个问题,不争论的目的,一是为了争取时间干。一争论就复杂了,把时间都争掉了,什么也干不成。二是不争论是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南京最后一次强调不争论,主要是指在经济发展速度上,有条件能快发展的一定要快发展,不要在发展速度上搞无谓的争论。邓小平的不争论的核心就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至于危害党的中心工作、危害四项基本原则、危害国家安全和稳定等错误言论和行为,邓小平是从不让步,而且也从未手软过。
邓小平1992年年初的南方谈话是扭转乾坤之谈,讲了很多别人不敢讲、讲不了的长期束缚人们思想观念的一系列事关国家前途命运的若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1993年和1994年邓小平的这两次谈话,有这么两个鲜明特点:其一,谈最关心的实际问题。诸如,两极分化,在发展进程中避免大的损失,少说多做,以实力争取国际话语权,经济发展不搞快与慢的无谓争论等。其二,谈鼓励、希望的话。诸如,高度评价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工作。希望后代在实践中增长本领,尤其是“喜看今日路,胜读百年书”这句话,既表达了邓小平这两次谈话时的真实心情,也表示出了邓小平对中国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倪德刚)
(据《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