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航天局送给邓小平的“长征四号火箭”模型(CZ—4A)。
在广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中,“长征四号火箭”模型(CZ-4A)十分引人注目。这是上海航天局送给邓小平同志的礼物,表达了中国航天人对小平同志的无限敬意与爱戴之情。
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国家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曾多次到国家航空航天基地视察,为这一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早在1959年12月16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他在陈毅、李富春及上海市委书记陈丕显的陪同下,来到位于龙华的空军第十三号修理厂保密车间参观,视察了“探空5号”火箭的试制和总装情况。在这次视察中,当邓小平从上海机电设计院党委书记艾丁和总工程师王希季那里了解到“探空5号”火箭是在没有苏联专家的帮助下,完全靠自己研究出来的时候,他非常高兴地说:“你们干得不错,搞得不错。”当他进一步得知上海机电设计院在1960年将要开发“探空7号”无控制气象火箭的时候,十分赞同地说:“这样搞很好,可以多搞一些,多取得一些经验。”邓小平同志的赞同和鼓励给科研工作者克服当时面临的困难,完成科研攻关工作提供了无穷的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我国航空航天事业也步入了发展的春天。长征三号运载火箭、长征四号运载火箭、风云一号气象卫星相继研制成功,这些都标志着我国航天科研水平实现了一个新的跨越。1991年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时隔32年后,第二次亲临上海航天基地视察。当基地工作人员得知邓小平同志要来视察时,大家都无比的兴奋,大家觉得应给小平同志送一份礼物以表示航天人对他的爱戴之情。联想到小平同志第一次视察时的嘱托以及改革开放后我国航天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大家决定就送给邓小平同志“长征四号火箭”模型。
当天上午,邓小平同志健步来到上海航天基地,与迎候在那里的工作人员亲切握手。他走到横卧的“长征四号火箭”合练弹前,关切地询问道:“长征四号是什么时候开始研制的?是固体发动机还是液体发动机?”副总设计师李相荣回答说,现在都用液体,作为战略导弹,都用固体。当得知从1978年开始研制的采用液体发动机的“长征四号”运载火箭,已经连续两次成功地发射气象卫星时,邓小平高兴地说:“万无一失啊。”陪同视察的杨尚昆问:“你们已经连续几次成功了?”上海航天局局长苏世堃说:“七五期间我们参与了七次发射任务,都是箭箭成功。”邓小平说:“箭箭成功,办到了,了不起,世界没有。”当汇报到周恩来总理对航天工作提出的“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方针指示时,邓小平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还要继续坚持这种方针。”当汇报到在老一辈革命家的关怀决策下,上海的航天人努力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时,邓小平说,我参与了这些决策。我们这些决策主要是政治上的决策,具体的技术还要靠你们这些技术人员来实现。我们是务虚,实干还是靠你们,能否干好靠你们了。邓小平的一席话,使在场的同志深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央领导同志的关怀和信任,深感肩负的历史使命之重大。
随后邓小平又饶有兴趣地参观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模型、军工产品及上海航天局研制的部分民用产品。短短55分钟的视察就要结束了,小平同志在签名册上郑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为上海航天人留下了宝贵的纪念。在与在场的上海航天局党政领导和航天专家们合影之后,邓小平握住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孙敬良总设计师的手说:“感谢你们的工作。”就在小平同志即将离开之时,航天局的领导把早已准备好的“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模型(CZ-4A)送到了邓小平面前,邓小平笑着说:“我家里有许多这样的模型。”邓小平的女儿邓榕说:“咱们家里没有这个模型。”于是邓小平同志笑着收下了这份礼物。这个模型后来放在小平办公室的书柜里。
2004年,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前夕,这个模型由邓小平家人捐赠给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让全国乃至全世界到邓小平故里参观游览的游客,追思伟人风范、缅怀伟人功绩。
今天,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巨变:从航天员成功往返太空到“嫦娥”探月传回五星红旗的图像,从一枚枚火龙拔地而起、直上云天,到航天技术一次次摘得国家科学进步特等奖的桂冠……这一切,都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和跨越。今天这些成就的取得表明中国航天人没有辜负邓小平同志深情嘱托,这也是他们对邓小平同志最好的怀念!
中国航天人正牢记使命,向着实现中国梦、强国梦、航天梦的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力争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周文 见习记者 李友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