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开据的邓小平捐款收据

2016年05月06日09:00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开据的邓小平捐款收据。

  

  在四川广安邓小平故居陈列馆中,珍藏着一张宝贵的收据,那就是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开据的邓小平捐款收据,上面写着的捐款日期为“1997年8月23日”。这张普通的收据体现出来的是邓小平同志对国家教育的重视、对青少年的关心。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邓小平深知教育对一个国家、民族发展的重大意义。早在1961年他就主持起草了《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在起草报告的过程中,小平同志指出,提高教育水平是促进科技进步的条件,而科技进步是经济迅速发展的条件。文革结束后,他恢复工作时主动要求负责科技和教育工作,他提出为了教育事业愿当“后勤部长”。在他的直接推动下,高考制度在1977年恢复,一批批青年才俊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国家也因此选拔了一大批各行各业的人才。

  小平同志知道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教育,不得不面对资金短缺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小平同志以身作责、厉行节约,为办教育节省资金。1985年5月,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讨论部署教育体制改革的措施,会议闭幕那天,邓小平前来出席并发表讲话,按照惯例会议结束后,中央领导要与会议代表合影。而邓小平提出这次不合影了,把钱省下来办教育,因此大会只进行了短短18分钟。

  邓小平还积极支持社会各方面为教育募集资金。在1987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震到各部委为中国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募集资金,当他找小平同志表态时,邓小平爽快地答道:“王胡子要钱,应给,他是为人民办好事。”为了让失学的孩子都能重返校园,1989年10月30日,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做出决定:设立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基金,长期资助我国贫困地区品学兼优而又家庭困难的失学孩子,以让他们重新获得受教育的机会。这项救助活动被命名为“希望工程”,它得到了党和国家很多领导人特别是老一辈革命家的赞许和支持。当活动发起人找到小平同志希望他为活动题词时,小平同志欣然同意,挥毫写下了“希望工程”四个大字。小平同志对希望工程的支持不仅表现在这次题词上,更表现在他退休后两次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义为希望工程捐款。

  第一次捐款是在1992年6月10日,据当时的工作人员张培明回忆,当时两位身穿白衬衣的年轻人来到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接待室,拿出2000元钱给张培明。张培明说:“感谢您们为希望工程捐款,按照规定,每个捐款者都要留下自己的姓名。”说着便将一张收据拿给他们签名。他们两个互相看了看,却迟迟不肯签名,在张培明的一再坚持下,他们才留下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名字。这两个年轻人离开时,坚决拒绝张培明跟到门外。张培明认为其中有些蹊跷,于是请他同事甘东宇悄悄跟踪,记下了两个人的车牌号。之后,这两位年轻人又一次来到这里,捐了2000元,留下的依然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名字。而这些钱后来救助了广西百色地区的十几个失学孩子。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宣传干事王汝鹏后来回忆说,如果当时没有多个心眼儿,可能这件事就永远都不会被公众知道了。他们通过多方求证,最后才知道那辆车是邓小平的生活用车。王汝鹏说,邓小平捐款的事公开后,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接受捐款的数额和笔数急剧增加。当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几乎都派人送来了捐款,而民间的捐款数额和笔数也显著增加。他们曾专门组织了15位同志,从早到晚负责录入捐款人的信息,甚至向附近大部队求助才保证了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在此之前的1992年4月邓小平为希望工程的题词在《人民日报》发表后,也曾引起国人对希望工程的极大关注。对此,王汝鹏感慨地说,那段时间是希望工程接受捐款最多的时候。

  小平同志逝世后,1997年8月23日,卓琳代邓小平再次以“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名字向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款7600元,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于当日出据了这份电脑打印捐款凭证。小平同志曾讲过:“孩子是未来,是希望”,而这张珍贵的收据就饱含着小平同志对孩子们的殷切关怀,对国家的一片深情,对人民的无限赤诚!(周文 见习记者 李友胜)

(责编:乐意、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