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伍孝林:绿茵守望者

2016年05月03日08:34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位于广安市协兴镇牌坊村的邓小平故里,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同时,这里还是一座国家一级园林。在这片郁郁葱葱、井然有序的纪念园林里,活跃着一批默默无闻的技艺精湛的“农民园林工程师”,他们为看护、繁荣这片红色热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土生土长于此的农民伍孝林,毫无疑问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说到伍孝林,最先引起我们注意的是他气质独到的外在形象:高高的个子,厚实的身板,宽阔的脸庞上架着一副近视眼镜,除了皮肤黝黑,一派彬彬有礼、儒雅斯文的外表怎么也不会让人把他与一个整天锄草、翻地、搬弄树枝的农民工联系在一起。而事实上,他就是一个农民,一个如今不再种地的农民,一个没有任何文凭资历但却货真价实的园林工程师。

伍孝林昔日的老家院子就在邓小平故居旁边,他亲眼目睹了邓小平故里园区从无到有的整个发展过程,自2001年6月,经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设立了幅员面积29.91平方公里的邓小平故居保护区以来,其核心区面积为830亩的邓小平故里旅游景区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留下了他坚实的脚印……

村团支书转行记

1984年,伍孝林高中毕业后,离开协兴镇牌坊村去了重庆,进入到重庆市无线电三厂做工。他为什么不待在家好好种地,却要背井离乡去到遥远的重庆呢?就像当年的小平漂洋过海去到法国勤工俭学一样。这其中的原因除了伍孝林本人天生好学上进、耐不住寂寞之外,还有一个很大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的春风已然吹拂神州大地,感觉敏锐的人们懂得去放飞梦想。这一年,伍孝林18岁。

在厂里,伍孝林勤快肯干,虚心向学,很快成为无线电技术上的一把好手。学得技术,伍孝林并没有留恋大城市的生活,而是毅然返归故乡,他希望能够把自己所学带回家乡,去帮助身边的乡亲,让他们一起脱贫致富。年纪轻轻就有如此胸襟,这比起当今纷纷下到乡村去的“第一书记”们来说,一点儿也不逊色。

由于出色的个人能力和担当意识,伍孝林一回到牌坊村就被推举为牌坊村团支书。这是个什么“官”呢?就是村里年轻人的领头人,青年团员们“上司”,团支部书记嘛!在他的带领下,村里的年轻人充满了青春活力,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人家既懂种地,又懂电器,可谓“能文能武”。

2001年8月,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邓小平故居保护区,伍孝林老家的院子距离邓小平故居也就前村后院的事,自然在搬迁之列。这一年,负责保护区绿化规划打造的一家公司进驻牌坊村,伍孝林一不做二不休,毛遂自荐到了这支园林队伍当中。他辞去牌坊村团支书的工作,成了一名园林工人。当时村里的很多人都不理解他,说他放着好好的村干部不当,偏要去当低人一等的工人。伍孝林也不解释,只是默默的去镇里交接好了工作。当时的协兴镇党委书记梁思民三番五次做他的思想工作,让他回去,伍孝林一心想着邓小平旧居的事,不再回头。如果把他的举动放到现在来分析,那无非就是出于对广安人的好老乡邓小平同志的无限热爱,他想走在建设伟人故居保护区工作的“第一方阵”里。

甘当“救火队员”

在这支园林规划建设的专业队伍里,伍孝林继续发扬他虚心好学、不耻下问的优良品格,处处拜师学艺,向那些年轻的大学生们学习园林知识,很快就从一个门外汉一跃成为半个“园林师”。

2004年2月,中共广安市委批准成立“邓小平纪念馆”。伍孝林继而再次转身,应聘到邓小平故居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小平故里人”,继续从事他熟悉的园林工作。在邓小平故里园区,伍孝林如鱼得水,充分发挥他“偷师学艺”得来的技术,成为了一名合格的园林管理员。

2006年7月,邓小平故里景区遭受了当地几十年不遇的特大旱情,时值酷暑高温天气,连续40多天一滴雨水也没有,太阳整天明晃晃的,一大批栽植不久的树木面临不能存活的危险境地。无论是市里的领导还是景区的员工,大家的心里都明白,这不仅仅是植物存活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政治问题”。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身为环境科绿化队长的伍孝林更是着急上火,吃不好饭,睡不着觉,成天整夜的耗在园区里。怎样给树木浇水,什么地方需要浇水?树木下的灌木、植被又该怎样管护?这些都是需要具备相当专业的园林知识才能做到,不是说一个劲儿的浇水就能万事大吉的。

当时景区抗旱工作的北片区由伍孝林负责,所谓的北片区,就是指故居老院子一直延伸到景区北大门的范围,如果说它是830亩园林面积的一半,那么这四百多亩的树木植被的存活重担就都落在了伍孝林的身上。从领命的那时候开始,他就像一个旋转的陀螺,片刻也没有停歇下来。工作间隙,大家的三餐都是由人送到抗旱第一线,吃饭的吃饭,浇水的浇水,然后再轮换,没人会说可以停歇一下。因为太累,伍孝林虽然肚子饿得“咕咕”叫,却一口饭也吃不下去,于是她让自己爱人回家煮上一点适合自己口味的面条或者稀饭,煮好后,再送到工作岗位上来。有时候忙到深夜,伍孝林又让爱人送饭到园区里来。

凭着一股子拼命的干劲和对工作的激情,由伍孝林负责的北片区的树木植被在这场大旱中保证了零损失。那时候,南片区的抗旱工作出现险情告急,景区领导也会把他“抓”过去指导如何排除险情。对此,伍孝林没有半句怨言,领导怎样安排他就怎样做,即便是超出了自己的工作范畴,他同样能做到兢兢业业。在那样的紧急时刻,乃至后来的某个时刻,但凡园区遇到绿化难题,伍孝林都能在第一时间完成自己“救火队员”的角色。

最难忘的事情

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的园林绿化管护工作

中,伍孝林埋头苦干,从不居功自傲,更不多言多语。他的爱人在邓小平故里管理局也是一个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员工了,可是在大多数同事之间,竟然不知道他俩的夫妻关系。伍孝林说,每天和爱人走出家门,一到单位就各自忙开了自己的工作,基本上不会再碰面。

当谈到在故里景区工作了这么多年,有没有什么难忘的事情的时候,伍孝林也会轻描淡写地说:“都是普通的事情,都是天天在做的事。”真要让他说出一个难忘的事来,他想想之后,也会面露出后怕的神色,但很快又归于平静。

有一年夏天,夜里突然响起惊雷,并伴随着倾盆暴雨。伍孝林被惊醒后,第一反应就是起床穿衣,唤醒爱人,再穿上雨衣,一起往单位园区里赶。原来,每逢大风大雨,故里园区的树木就会遭受损失,一些刚刚栽植的名贵树木,由于根系浅,更容易被风刮倒。尤其是险情之后,如果不及时排除,更会危及游客人身安全。身为园区绿化队长,第一时间摸排险情是他的工作职责,也是他给自己定的标准。这天夜里,伍孝林与爱人提着手电照明走进单位大门,沿着园区主游道查看,他俩刚刚走过一个路口,空中就开始剧烈闪电,紧接着响起震耳欲聋的雷声,随着“啪”的一声巨响,一根粗壮的香樟树被滚落的惊雷从树干中间劈断了,迅速的砸倒在他俩身后几步路的地方……

伍孝林说,明明知道那样的时候去园区会有危险,但是依然会去。“这么多年了,园区里的树木被大风吹倒、被闪电惊雷劈倒的事时有发生。”伍孝林补充说。

除了“拼命三郎”,伍孝林还有“园林博士”的雅号。单位里很多同事都知道,伍孝林擅于种树,经他的手种下的各种树木,成活率都在百分之百,同时,他管护植被草皮也是一把好手,数年来为园区绿化节省下了数目可观的经费,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在这些光鲜的事迹背后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他个人掏钱买园林方面的书研读,是常事,估计都上千块了。”伍孝林的爱人这样说到。伍孝林爱看书,爱钻研,常常为园林绿化过程中出现的难题刨根问底,有时候在书本中找不到答案,他就会打电话请教老师,他的老师就是曾经建设故居保护区的那支园林队伍里的专家,他们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伍孝林也忧虑地说,园区发展到今天,植被茂盛,郁郁葱葱,但发展与挑战共存,一些绿化难题也日益凸显,亟待解决。

在邓小平故里景区的北大门附近,有一座公厕,其中有一间狭窄的储物间,平时堆放着一些劳动工具,也是工人们工作之余休息喝水的地方。伍孝林经常在这里看书,思考如何更好地开展景区的绿化工作,他自我解嘲地说,这里就是他的“办公室”。

伍孝林说他早就习惯了这种工作和生活的状态,他说他也是牌坊村人,能守护在伟人的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感到很自豪!(见习记者 李友胜)

(责编:乐意、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