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走进(今日)广安

一个“掉角村”的华丽转身

2016年04月22日07:47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华蓥市华龙街道办事处东方村,离城区仅仅10余公里,位置不算偏远,却与永兴镇、禄市镇交界,是华龙街道办事处名副其实的“掉角村”,村民居住分散,交通基础设施差,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落后,村里更无任何集体经济收入。

去年以来,随着该村以道路交通、农田水利为主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改善,昔日的“掉角村”一跃成为华蓥的“好江南”。

强堡垒聚民心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向心力

“刚到村上报到时,就听老村长说我们村戴着‘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和‘省定贫困村’的帽子,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我的任期内甩掉这两顶帽子。”4月21日,从广安市委宣传部下派到东方村任“第一书记”的毛坤告诉记者。

通过走访,毛坤找到了东方村“两委”班子战斗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东方村由两个村合并而成,党员、干部、群众虽经过多年的磨合,但依然存在人心疏离、各自为政、拉“小山头”等问题;村支两委干部也存在“老好人”的工作作风,导致部分村民以“能评上贫困户为荣”等歪风邪气不能及时制止、突出矛盾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等问题,村民们的不满情绪在村里蔓延。

找到症结之后,毛坤把评定贫困户作为提升村党组织凝聚力的首要工作,按照贫困户评选的条件和规则,村支两委一班人以组为单位,组织群众经过三轮严格评选和公示,从最初确定的111户贫困户中,最终确定了29户贫困户。

“这29户贫困户,我们严格按照实地调查、群众评议、公告公示的程序,真正做到公开、公正、公平,让每一户都能准确查找出贫困的‘病根’,并且让没有评选上的村民心服口服。”毛坤说。

毛坤及时梳理健全了村支两委“三会一课”、村务财务公开等工作运行机制,通过和村支两委干部谈心,走访党员,召开党员大会、群众大会,政策学习、专题民主生活会等形式,一边了解村情民意,一边向他们讲解村级组织的议事规则,树立规矩、纪律、担当意识。这样逐渐统一了党员队伍思想认识,激发了干部队伍工作活力。

去年底,经上级组织检查评估,东方村成功脱掉了“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帽子。

兜底线夯基础引领村民走上致富“高速路”

“第一次看到钟以德那个场景,让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毛坤说,他第一次到双目失明的贫困户钟以德家走访时,看到他身上拴着一根绳子,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非常破旧的房屋柱子上,一只手拿着细竹竿当拐杖摸索着缓步移动,另一只手在地坝边沿捡拾柴火,这根绳子就是他日常“安全”的活动半径。

这次见面的场景在毛坤的脑海中反复播放,给他带来深深的触动。经与村“两委”班子商议,他们认为当务之急是解决钟以德安全居住的问题。去12月,通过多方努力,东方村为钟以德争取到了异地扶贫搬迁项目,为他家新建了50平方米的基本住房,并在今年正月初六搬进了新房。

目前,东方村已将全村5户危房户、无房户纳入异地扶贫搬迁项目,2016年将全面实施。对于村里的29户贫困户,该村通过低保兜底、大病求助、劳务输出、技术培训、种养结合等途径,实施“一户一策”,确保他们按时精准脱贫。

同时,经过走访调查,毛坤得出该村被评为贫困村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因为村里的基础设施较差,经济基础薄弱,以致于外出务工成为大多数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道路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石。”毛坤说,不管是党员大会,还是群众大会,修路已成为村民们甩掉贫困村“帽子”的共识。

以前东方村只有一条宽3.5米的通村公路,没有通组水泥路,村民出行极其不便,更别提买卖运输物资了。村民们修路的愿望迫切,很多通组的泥结石公路都是村民以“一事一议”的方式修起来的,但这远远不能满足村民们出行和村里经济发展的需要。

去年以来,东方村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实现了飞跃式的发展,该村整合项目资金160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广安市委宣传部向省交通厅协调到了100万元,用于东方村的道路建设。截至目前,该村硬化公路已达6.5公里,拓宽道路超过3公里。

“这短短的几公里道路,对东方村来说简直就是巨变,4组这里以前是断头路,明明看都看得见的一段路程,要是开车得绕行好几公里,这几十户村民出行特别不方便;不过,现在东方村已经形成了交通环线,村民不管是出行,还是运送物资都特别方便。”毛坤说。

兴产业挪穷窝为群众打造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2组贫困村民张建军是家里的顶梁柱,两年前因患肺癌花光了多年积蓄总算控制住了病情,母亲也已年过七旬,小儿子还在上小学,家里基本上没啥收入来源,日子过得十分清苦。

了解到张建军有脱贫致富的愿望和规划,却苦于没有启动资金的实际情况后,毛坤和村支两委一班人根据他家的情况制定了脱贫规划,引导他走生态水产养殖与林下家禽养殖相结合的发展路径,并为他家争取到了3万元产业周转资金。

今年春,张建军家的5亩鱼塘已全部投放鱼苗,养殖的第一批家禽也已上市;同时,为他家购买的100株茵红李树苗、核桃苗已全部成活,预计一两年后就可以上市销售。

目前,东方村已有6户像张建军这样有能力发展产业的贫困户,通过类似的产业发展扶持,正向脱贫致富道路上大步迈进。

“一个贫困户,只要发展一项产业,脱贫致富就有希望;一个贫困村,只有发展一两项支柱产业,甩掉贫困村的‘帽子’才有希望。”毛坤说,发展产业,是开启脱贫致富大门的“金钥匙”。

结合村里大量劳动力外出而无人种地的情况,在对口联系部门的帮助下,东方村于去年冬栽植了5000余株核桃苗和2000多株茵红李,现已全部成活,预计两三年之内就可以进入丰产期。

“按照当初的协议,村民出土地出劳力,村集体负责技术服务,果子上市后的收益,村集体只占一成,九成归村民,这样村民和村集体就实现了‘双赢’。”毛坤说。

同时,按照“七个一”的标准,东方村在新农村项目实施地新建了一个约10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广场和简易戏台,并改建了面积达90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动室,新添置一批文化、广播、体育设施器材,为村民娱乐、休闲、健身提供场地。

从今年开始,东方村还将开展“最美家庭”和“最美村民”评选表彰活动,评选村里的创业示范户、和睦家庭示范户和诚实守信之星、助人为乐之星等,让村民们评选身边的好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周松林)

(责编:乐意、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