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要有登山不止的精神”

刘全

2016年04月20日06:53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邓小平是一位引起世界关注的长寿政治家,80多岁仍思维活跃,成功领导中国实现改革开放的伟业。在保持身体健康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方面,邓小平并没有刻意追求健身,而是采用平民化的健身方法来维持健康,其中登山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在登山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本文介绍邓小平与峨眉山和长白山的深厚情缘。

登峨眉山:大自然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啊

邓小平曾于20世纪60年代、80年代两次亲临峨眉山视察,他的言行举止给峨眉山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音容笑貌长留天地之间。

1965年11月9日(星期二),深秋的峨眉山层林尽染,凉风拂人。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邓小平偕夫人卓琳,率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贺龙,国务院副总理薄一波、李富春等中央领导同志,由时任中共四川省委书记李井泉和夫人肖里陪同,乘专列赴四川峨眉山景区周边视察西南三线建设、成昆铁路沿线建设等情况之后,顺道游览峨眉山明代古刹报国寺,考察了市区民俗民情,并作了多项指示。

值得叙述的是:小平一行游览报国寺时,气氛非常活跃,来到弥勒殿,李井泉高声念着一幅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

薄一波问:“弥勒佛的肚子为什么那样大?”李富春答:“可能是多吃多占吧。”惹得众人哄堂大笑!呈现一片欢乐气氛。

第二天,李富春受小平之托,留在峨眉县城考察民情,调研了解市容市貌后,召开党政干部座谈会,听取汇报全县工农业生产情况,得知农业生产增幅不大时,李富春作出两点指示:一是下大力气把农业生产搞上去,争取更好的收成;二是要对人民群众进行无神论的教育,远离迷信,崇尚科学。

小平一行临行前,为工农业生产、旅游业开发、佛教文化保护作出了有益的指示要求。

邓小平一行中央领导第一次来四川峨眉山,有的人风趣地说:“来了半个党中央。”纵然有些夸大,但那么多中央领导亲临峨眉山视察作指示确实罕见和难得。

1980年7月5日(星期六),邓小平偕夫人卓琳、女儿邓楠、邓琳及小孙子一行人在时任中共四川省委第一书记谭启龙等同志陪同下,第二次赴峨眉山视察,他求真务实的风范和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品格,给峨眉山谱写了一页光辉的历史。

在登峨眉山前,邓小平为了不影响游客的正常游览,也不给工作人员增加工作量,对于接待工作做了几点交代:一是这次上峨眉山是参观休息,不谈工作,不要影响地方上的工作;二是不许封山,以免影响别的游客游览;三是大家都是游客,大路朝天,各走一边,互不干扰。

12点30分,邓小平乘坐的火车驶进峨眉火车站,随后邓小平换乘普通的小面包车,驶出车站前往景区。按邓小平的要求,前面没有警车开道,后面也没有车队尾随。

当时景区公路还是十分简陋的土路。面包车行驶在坑坑洼洼的公路上颠簸得很厉害,车行两三公里发动机就熄火了。邓小平走下车来,在红砂路上踱步,欣赏路旁景色。正在这时,四川林学院在山上实习的师生发现了邓小平,他们纷纷从密林中走出来向邓小平问好。邓小平亲切地问道:“山上生活是艰苦的,和城市里不大一样,还习惯吗?”

“能在这里生活一辈子,我们更高兴。”几名年轻师生回答说。

邓小平勉励大家:“大自然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啊!”

来到山脚后,邓小平开始徒步上山。邓小平是四川人,对于家乡的山自然有一种亲切感,在健步登山的过程中,沿途游山群众不断用家乡话跟邓小平打招呼:“得福,得福!”邓小平十分高兴,用浓厚的乡音回礼道:“大家得福!”

峨眉山山路陡峭,加上前一天晚上还下过一场大雨,道路泥泞湿滑,走起来格外费力。邓小平额头上不断冒出汗珠,大家一再劝他歇歇再走,但他边走边用坚定的语气说:“要登山不止嘛!”

邓小平在大家陪同下,向白龙洞(寺)走去。一位正在祈福的老大娘见到邓小平后十分激动,不禁称赞邓小平:“你老人家才是活菩萨啊!”

邓小平亲切地问道:“老人家高寿了?”

“我今年满76喽!”老大娘喜滋滋地回答。

邓小平兴致勃勃地说:“哎呀,我们两个人还是‘老庚’(四川方言,指同龄人)哩!日子过得好吗?”

老大娘笑着回答道:“比以前好到哪儿去了!土地到了户,任务落实到人头上。现在政策好,大干大发,小干小发,哪个还不甩开膀子干哟!”

邓小平听到大家的日子过得好,连连点头道好。一路上,邓小平都与碰见的游客笑容满面地打招呼,向当地农民问长问短。

晚上,峨眉山工作人员准备了简朴而有地方特色的便餐欢迎邓小平。菜品简单,只有四川豆花、红烧雪魔芋、苦笋酸菜汤、凉拌红椒嫩姜和峨眉泡菜等,邓小平举起筷子,对服务人员说:“四菜一汤好,什么也不再要了。”当邓小平住下来之后,让工作人员去看看游客住下了没有,有饭吃没有,当时已经是晚上10点半了。得知游客们都吃上了面条,住宿安排好了,邓小平才放心。

7月6日上午,邓小平步行游览万年寺、双桥清音、古功德林、清音阁等景点。在游览途中,邓小平发现一些陡峭的山坡上森林被毁,刨成地种上了玉米,觉得十分惋惜:“这会造成水土流失,人摔下来更不得了。”并提出意见:“不要种粮食,种树吧,种黄连也可以。”邓小平还特别强调:“山区农民居住分散,生活很苦,政策要放宽,让山区尽快富起来。”

下午4时,邓小平沿着宝砚溪走下山。在结束下午的游览后,邓小平意味深长地说:“峨眉山是一个文化型的风景区,是一座宝库,要好好保护。要搞好规划,合理开发,综合开发。要加强管理。办事情要有登山不止的精神!”

7日,邓小平离开峨眉山,在返回途中听取了谭启龙关于四川工作的汇报。

登长白山:人生不上长白山,实为一大憾事

1983年夏,邓小平先到北戴河休息兼办公。8月5日,他乘坐专列离开北戴河前往黑龙江。在黑龙江,邓小平视察了垦区友谊农场等。8月13日凌晨,邓小平乘坐专列抵达吉林省安图县二道白河车站,随后乘坐汽车前往长白山游览。

长白山脉是一条西南至东北走向、绵延上千公里的一系列山脉,横亘于中国的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的东部及朝鲜两江道交界处。狭义上的长白山则单指其主峰长白山,在中国一侧最高的则是白云峰,海拔2691米,为中国东北第一高峰。主峰实际上是一个相当宽阔的环形火山口,火山口当中为天池,是中国最高的火山口湖,其最大的水深达373米,也是中国最深的湖泊,十分漂亮。

在游览长白山之前,邓小平向随行工作人员和接待人员交代了几点要求:一不要妨碍群众游览;二不准搞特殊化;三要轻车简从,不要省委同志陪同。这也是邓小平多次登山的要求,更是他热爱群众、关心群众的见证。

考虑到长白山上山路过于陡峭,沿途气温相差较大,加之邓小平已经79岁高龄,因此,工作人员没有同意邓小平徒步登山,而是请他坐汽车沿土石盘山公路上山。上午9点左右,邓小平到达长白山顶后,从车上走下来,徒步游览。此时,山顶已经有很多游客,游客们意外见到邓小平,既惊喜又激动,纷纷鼓掌并向邓小平问好。邓小平也向游客挥手示意,含笑鼓掌。热情的游客都希望能与邓小平握手,合个影,负责警卫的工作人员出于职责和邓小平的安全,没有让游客靠近邓小平。邓小平看到后,对游客们说:“你们过来吧!”游客们顿时热情地围上去,邓小平一一与大家握手,并与参加延吉市石化工作研讨会的人员合影。

从长白山山麓到山顶,可以看到从温带到寒带的不同植物的类型,层次分明,色彩斑斓。当天长白山晴空万里,是一览长白山顶胜景的好时机,站在山顶可见山峰起伏,由16个山峰环绕而成的天池犹如镶在群峰之中的一块碧玉,碧水中飘着白云,天水相连,景色秀丽异常。邓小平很高兴,在天池旁还与家人合影留念。

随后,邓小平到了长白山气象站,慰问气象站工作人员,并同气象站的全体工作人员合影。邓小平指出气象工作很重要:“吉林省是农业大省,而农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很大,所以,搞好天气预报很重要。”并勉励气象站工作人员说:“你们的工作很有意义。希望你们为防灾减灾当好参谋。”

长白山的景色层次多,美不胜收,尤其是山顶空灵旷远,有冲击心灵的巨大震撼力。因此,邓小平在游览长白山后,给了极高的评价:“人生不上长白山,实为一大憾事!”

长白山主峰所在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中国朝鲜族同胞最大的聚集地,邓小平登长白山的途中也一直在思考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发展问题。到中午,邓小平在宾馆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题词:“把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建设得更快更好些。”在当时的政治体制和邓小平的个人威望下,这个题词对于推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同时,为了推动长白山旅游事业的发展,邓小平还分别为长白山和天池题字。

离开长白山后,邓小平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此后没有再登过大山。

邓小平爱登山。登山既是对他自己身体的锻炼,也是对自己意志力的考验,一如他勇攀不止的人生缩影。邓小平登山不是简单的健身加游览,而是随时在思考和指点当地的发展,体现了他为民、务实、清廉的一贯作风。

(责编:乐意、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