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党史频道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

“气可鼓不可泄”“要有雄心壮志”

刘全

2016年04月13日07:53    来源:广安日报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徒步登山的乐趣是乘索道上山无法替代的。邓小平喜欢登山,早在1949年渡江战役之前,他和陈毅利用闲暇登过泰山。改革开放后,年逾古稀的邓小平仍然喜欢登山,以此锤炼自己身体和意志,促进身体健康。本文与读者分享邓小平同志1979年的两次登山经历!

登黄山:上!无限风光在险峰

1979年7月10日,邓小平在历经长时间繁忙工作之后,乘专列离开北京,到安徽、上海、山东和天津等地视察,实际上也是顺便休息调节一下身体。到安徽的第一站就是登黄山,专列于11日上午抵达繁昌站,邓小平精神抖擞地走下列车,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到站迎接,他紧紧地握住了小平的手,高兴地说:“终于把您盼来了,安徽人民早就盼您来了。”

出于对邓小平旅途劳顿的考虑,宣城地委和繁昌县委负责人请邓小平到县城休息一下再登黄山,邓小平笑着说:“不麻烦了,一休息就走不了了。”此话一出,大家顿时感觉邓小平的精力远比同龄人好。

中午12时30分,邓小平到达黄山观瀑楼前,开始游览黄山。邓小平首先在观瀑楼后面的山道上走了几公里,漫步游览了桃花潭和白龙桥等景点。随后邓小平登上了桃源亭,眺望天都、莲花、玉屏诸峰。看到诸峰高耸入云,邓小平的女儿邓楠不无担忧地问:“这样高的山能上去吗?”邓小平听后,信心满满地用右手一比划:“气可鼓不可泄,我们一定要上去,我们一定能上去。”这番话立刻赢得了大家的赞同和笑声。

从桃源亭回观瀑楼,又是几公里,邓小平仍旧是步行。当时,万里基于对邓小平身体状况和安全的考虑,安排了第二天上山的滑竿。邓小平得知这一情况后,信心百倍地说:“我下了决心,要步行上去。”对于第二天上山的安保工作,邓小平特别规定了两条:“第一条,不能因为我来黄山而妨碍群众游山。第二条,这次是利用休假时间来黄山的,对外不宣传。”当时正是黄山旅游旺季,来黄山游览的人特别多,正是邓小平的这个意见,极大方便了山脚下准备登黄山的游客。

12日清晨,邓小平再次来到观瀑楼前,由此开始登山。他脚穿圆口布鞋,手拄登山拐杖,精神饱满,向着陡峭崎岖的山路一步步攀登而上。在山路上,许多游人认出了邓小平,都情不自禁地列队鼓掌,向邓小平问好。邓小平也向游客问候:“大家好,同志们好。”当邓小平发现身后已有好几百位游客时,他便站到路边,大声说:“请同志们先走。”游人却坚持请邓小平先走,邓小平笑着解释道:“我年纪大了,走得慢,还是请同志们先走吧。”并不断向大家招手致意。

登山过程中,陪同人员担心邓小平走得太快,体力不支,劝他走慢点。邓小平听了哈哈大笑,风趣地说:“这个事,你们不用教我,我比你们有经验。长征时不少人都跑垮了,我还是越走越有劲。”随后,邓小平向大家介绍自己的登山经验:“一是把裤脚卷到膝盖上面,二是走起来步子不要太快。”按照他的经验,大家觉得果然轻松得多。当天下午,邓小平登上海拔1680米的玉屏楼。很多游客出于爱戴,都赶到玉屏楼来看一看邓小平,广场上挤满了游客。邓小平问:“这么多游客晚上住的、吃的问题都解决了吗?”在场的黄山管理局的负责人回答说:“都解决了。”过了一会儿,他还不放心,又让工作人员去了解是如何解决的。

13日,邓小平登上了海拔1780米的鳌鱼峰。在登山过程中,邓小平不但自己步伐稳健,丝毫没有掉队,还鼓励随行人员:“登山不能

停,坐下来就走不动,这是我们爬雪山时的经验。”邓小平登上海拔1860米的光明顶后,还特意到黄山气象台和701广播电视转播台,看望那里的干部职工,关心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

当天下午2时,邓小平步行到达北海。一路登山充分证明了邓小平良好的体质和精神毅力,他高兴地对随行人员讲:“上黄山这一课,我是合格的,我们大家都是合格的。”

14日,当邓小平决定要向海拔1668米的始信峰攀登时,因山势险要,随行人员一再善意劝阻。但邓小平用拐杖敲敲地,风趣而又坚定地说:“上!无限风光在险峰嘛,爬山就是要吃苦,岂有不上之理。”并以稳健的步子登上了始信峰。在始信峰,香港长城电影公司外景队演职人员一行50人正在拍摄电影《白发魔女》,他们意外地遇到了邓小平,邓小平欣然应邀与他们合影,第二天香港各大报纸都发布了邓小平在黄山的消息。

7月15日,邓小平下山,随即召开座谈会,听取安徽省委和当时的徽州地委以及黄山市委的汇报,研究发展思路。邓小平以前瞻的眼光指出:“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对于黄山的发展,邓小平先后从提高服务质量、保持清洁卫生,工作人员实行按劳分配,服务员要有外语知识,导游要有章程,实行专业队治山,山区建设要着眼于收效快,保护山林,发展经济林,发展当地竹木手工生产,发展祁红茶,做好黄山宣传等方面指导黄山发展。邓小平最后指出:“要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广开门路,增加收入。”7月16日,邓小平还为黄山温泉景区题写了“天下名泉”4个字,随后离开黄山。

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很好地回答了当时发展旅游、带活当地经济、景区环境保护、解决景区居民就业和增加景区居民收入等诸多问题,对于黄山旅游和中国旅游产业发展壮大有深远意义。

登崂山:要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

崂山是山东半岛的主要山脉,主峰海拔1132.7米,是我国海岸线第一高峰,也是全国各大名山中唯一在海边拔地而起的大山,有着海上“第一名山”之称。崂山山海相连,水秀云奇,山光海色,美不胜收。绕崂山的海岸线长达87公里,沿海大小岛屿18个,形成别具一格的景观。崂山虽然漂亮,但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旅游业尚不发达的情况下,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宣传也不够,道路等相关设施也没有跟上。

1979年7月25日,邓小平离开上海,26日抵达青岛。邓小平并没有直接上崂山,而是先谈工作,处理大事。28日上午,邓小平接见时任山东省委第一书记白如冰及山东省委其他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这次讲话分为10多个方面,都是大政方针问题,对于其后全国改革开放的大发展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7月29日,邓小平指示山东省委负责人要保护好历史上留下来的旧别墅,发展旅游业。当天在粟裕和叶飞的陪同下,邓小平还视察了北海舰队,接见了参加海军党委常委扩大会议的全体同志,并发表了重要讲话。

7月30日,邓小平在山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和海军及北海舰队主要负责人的陪同下,游览崂山。当时,崂山的路颠簸不平,邓小平对身边的省、市负责人语重心长地说:“看看这里的路,前有大海,后有青山,路窄路孬,危险不安全,是进山的必经之路吧?如果这里的路没修好,谁还敢来这里?不适合搞旅游,更不能接待外宾。”

邓小平凭着自己对登山的热情、丰富经验和超常意志,兴致盎然地登上了崂山。上山后,邓小平来到太清宫,游览了三清殿、龙头榆、逢仙桥、神水泉、三皇殿、巨银杏、大山茶,参观了成吉思汗给邱处机的诏书和康有为的真迹。当时的这些景点,年久失修,有的还留有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毁坏的遗痕。邓小平心情显得挺沉重,一边听着介绍,一边对省、市负责人说:“应该照原样加以修复。”

素有“小江南”之称的崂山太清宫,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生长着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珍稀树木。在这里,邓小平着重欣赏了奇特的“一石二花三古木”。

“一石”即位于太清宫院后高约一米半、宽约四米的清代康有为的石刻。1923年6月,65岁的康有为与朋友游览太清宫,即兴挥毫泼墨,在四张宣纸上赋诗一首:“天上碧芙蓉,谁掷东海滨。青绿山水图……何处非天际,暂复留人间……”诗篇的起首气势恢宏,将崂山寓意为天上的碧芙蓉,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崂山的赞美之情。邓小平对此处兴趣很浓,观看了足有一刻钟的时间,也是他在太清宫所有游览景点中观赏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他反复看了几遍,嘴里轻声念着,仿佛完全被康有为的书法、诗情所陶醉了。最后他说:“这的确是康有为的真迹。”

“二花”为耐冬和玉兰。在崂山几座著名的道观里都植有耐冬,其中太清宫的“绛雪”因蒲松龄的小说《聊斋志异》更为出名。在观音殿前,生长着一株玉兰,高达8米,树冠如盖,因清代蒲松龄以此树为原型,创作了聊斋故事中的《香玉》,使其更加引人入胜。

“三古木”为汉柏、唐榆、宋银杏。太清宫三皇殿院内的古树“汉柏”为汉代张廉夫手植,此树已有2000多岁高龄,高15米,胸径1.3米,在粗大的树干中,一棵碗口粗的凌霄寄生树身,盘绕而上,直到树顶,又名曰“汉柏盘龙”。每年春季粉红色的凌霄花开满树冠,汉柏的苍翠,凌霄的艳丽融为一体,堪称一绝。当时正是凌霄花盛开的季节,邓小平一直站在树下仰面观看,并指示说:“这个地方很好,单凭这么几棵大的古树,就可招引很多的人,有条件安排开放,发展旅游事业。”

随后邓小平来到枝繁叶茂的龙头榆树下。他对其冠幅之大、树龄之长深感惊奇。龙头榆相传为唐代道长李哲玄所植,故又名“唐榆”,因其树干斜逸而出,虬曲如龙,俗名“龙头榆”。此树高达18米,胸径足足有1.3米,葱郁茂盛,生长健旺。其形态奇特,树龄之长,堪称崂山名树之珍品。这时天气虽然炎热,但树下却是一片清凉天地,令人心旷神怡。邓小平禁不住用四川话啧啧称赞:“真美呀,真美!”

太清宫的古银杏相传植于宋代,生长得非常茂盛。邓小平在银杏树下小憩,并叫女儿邓林为他的外孙女以银杏树为背景拍照。最后,小平同志要和所有陪同人员在此合影留念。这时,在屋里的工作人员也出来了,有几百人一齐鼓掌,向小平同志问好,小平同志则向他们招手示意。闪光灯频频地闪,记录下了珍贵的历史瞬间。

在下山的路上,邓小平对崂山发展滞后心存忧虑,指出崂山目前这个状况,搞旅游显然不够条件,尤其是连道路都没修好,并指示:“崂山要把自己的牌子打出去,就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邓小平这番话实际上启动了青岛和崂山的旅游业,解除了当时人们对于发展旅游业的种种疑虑。

(摘自《湘潮》)

(责编:乐意、秦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