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领袖人物纪念馆>>走进(今日)广安

2016“项目年”看广安工业如何发力?

2016年03月16日08:54    来源:广安在线    手机看新闻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经过近两年时间筹建,今年3月,由广安玖源化工有限公司投资13.8亿元兴建的聚苯硫醚项目正式投产。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现实困难,玖源化工为何敢大手笔筹建这一新项目?

“新常态下,创新才是企业提质增效的唯一出路。”据玖源化工新材料公司分析主管谢红平透露,目前,国内仅少许企业具有生产合格纤维级聚苯硫醚的能力,因其具有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等优良性能,在机械制造、航天工业、环境保护等方面应用十分广泛。

“这就意味着,率先研发掌握核心技术并建立完整的生产线就能成功制胜市场。”谢红平算了一笔账,该项目全线投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可实现40亿元,年创税超过10亿元。

单个企业背后的小事件,实则蕴含着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大谋略。

针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趋势变化和特点,市委书记侯晓春早已明确发展思路——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总量规模小的广安,只有因地制宜走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依托创新培育新兴高端产业的“双轮驱动”转型之路,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工业经济才能实现逆势上行。

做好内涵“加法”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3月9日上午,位于前锋区工业园区的广安市吉中汽车内饰件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是一片繁忙景象。“今天这10条生产线将生产850套汽车座椅套,包装后运往重庆的主机厂。”该公司汽管部负责人夏云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各条生产线均满负荷生产,前两月已完成产值3200余万元。

吉中汽饰“火力全开”的秘诀何在?该公司总经理罗积玉给出了答案:不比数量比品质,做好有内涵的“加法”。

“内涵”即品质。据其介绍,为提升产品品质,公司高位“嫁接”顶尖的智能制造技术,从法国引进两条力克电脑裁床。“与传统的裁剪方式相比,力克电脑裁床数十米长的生产线,仅需几名工人就可操作生产。”罗积玉说,一条生产线可裁制不同样式的座套裁片,在提高两倍生产速度的同时,还能将公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

吉中汽饰坚持打造以品质为中心的生产管理系统,严格库存控制管理,大力推广吉中品牌,以抢占市场制高点。目前,该公司已通过ISO、TS16949质量体系认证,产品品质达到同行业先进水平,与长安汽车、李尔、铃木等知名企业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年产值由建厂初期的6000万元成功突破2亿元。

吉中汽饰仅是前锋轻纺业坚持创新驱动,抢占“发展先机”的一个生动缩影。

轻纺业是前锋区传统的优势产业,然而在新常态下,优势并不意味着能够“坐享其成”。前锋区决策层认识到,必须加大对轻纺业技术及管理的革新力度,做好内涵“加法”,才能有效破解劳动力成本上涨的瓶颈,使这一传统产业焕发新生。

内练自主创新能力铸就高端产业“新引擎”

连日来,广安凯特医药化工有限公司订单不断。“通过技术创新,我们自主研发出了针对消化系统药品的中间体。”该公司负责人王廷圣向记者介绍,与原来的中间体相比,这一中间体不但色泽度更白,纯度也提高到了99%以上,生产成本却相对低廉,因此在市场上极具竞争力。

在全国经济形势下行的大背景下,该公司得以逆势突围,关键就在于自主创新。“自公司成立起,我们就组建了专注研发的‘大脑’,并设立专项研发资金,保证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正因如此,该公司先后获得心脑血管药品、神经系统药品、消化系统药品方面的三项发明专利,获得实用型新兴技术专利授权7项,实现生产销售的新品种多达40个,产品畅销国内,并成功打入日本、东南亚等国际市场。

作为我市生物医药高端产业的重要一员,凯特医药通过内练自主创新能力,

不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开拓出了一片广阔的市场。

创新,离不开企业的主体作用。2015年,我市企业申请发明专利1050项,其中25项重大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带动相关产业实现产值数十亿元。

企业自主创新,还需政府打造舒适的“软环境”。我市制定出台《关于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实施办法》,将中央、省上相关项目资金打捆使用,专项用于扶持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

市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设立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金,支持企业建设研发机构,扶持优秀人才创新创业;

推行政务服务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优化创新环境;

……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市创新驱动发展之路渐行渐宽。2015年,全市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六大高端产业竞相发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等六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并驾齐驱,实现产值829亿元,同比增长36.5%,成为驱动工业经济逆势上扬的强劲“引擎”。( 陈定军 闫金强 刘婧 胡苗) 

(责编:乐意、秦晶)